每年注射两次,100%预防艾滋病毒感染?

  坚持每日用药始终是艾滋病PrEP中最大的挑战之一。

  撰文 | 凌骏

  随着一款名为“Lenacapavir”的药物在艾滋病预防试验中取得了100%的有效性,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变得不再遥不可及。

  Lenacapavir是一款HIV-1衣壳抑制剂类药物,由美国生物制药公司吉利德研发,此前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治疗高度耐药的艾滋病毒(HIV)感染者。该公司6月20日发布的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2134名参与试验的女性使用此药进行暴露前预防(PrEP),没有1人感染HIV。

  “如果(PrEP适应证)获得批准,只需每年两次注射,Lenacapavir将为艾滋病预防提供一种重要的新选择。”国际艾滋病协会前主席Linda-Gail Bekker教授表示。

500

  100%的预防效果

  本次发布的结果源自一项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PURPOSE 1”,纳入了南非和乌干达5300余名16-25岁女性。试验共分为三组,一组接受每半年一次的Lenacapavir,其余则通过每日口服Truvada或Descovy进行PrEP。

  Truvada和Descovy同样由吉利德开发,前者于2012年获美国FDA批准,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降低HIV感染风险的药物,后者则在2019年获批用于HIV暴露前预防适应证。但这两款药均需每日口服。

  试验数据显示,在Lenacapavir组的2134名女性中,HIV 感染病例为0例,显著优于发病背景率(每百人年2.41例)。

  Truvada和Descovy组则分别纳入了1068名和2136名女性,HIV感染发生事件分别为每百人年1.69例和2.02例,同时后者在统计学上并未明显优于背景HIV感染发生事件。

  吉利德在20日的新闻稿中表示,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PURPOSE项目产生的首批数据,该项目是有史以来最全面、最多样化的艾滋病预防试验项目。

  在寻求美国FDA批准之前,吉利德还需要进一步在试验中复制相同的疗效。据了解,该公司正在推进另一项试验,用于评估男性与男、女性暴露前预防的效果,结果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公布。

  “男男同性性接触人群,与异性性接触人群生物学特征不一样,这个人群的研究是必须完善的。这才是重点人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对“医学界”表示。

  如果这一系列数据展现出积极结果,Lenacapavir的暴露前预防适应证将有望于2025年底正式进入市场。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分析师Brian Abrahams预计,Lenacapavir将大幅增加艾滋病毒预防药物的关注度,预估年销售额峰值能接近20亿美元。

  然而价格问题同样是业内讨论的焦点。Lenacapavir和Descovy目前在美国的年用药费用均达到数万美元。2023年,Descovy的年营收为20亿美元。

  吉利德表示,鉴于目前这一里程碑式的数据,以及公司对艾滋病防控的持续承诺,公司将进一步对高发病率、资源有限国家(主要为中、低收入国家)的药物可及性问题发表公开声明。

  暴露前预防

  “站在依从性的角度,这一数据是艾滋病暴露前预防史中里程碑式的进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告诉“医学界”,“现有的PrEP药物也可以做到几乎100%的保护率,但多数需要每日用药。”

  此前,Truvada和Descovy均已获得我国国家药监局批准,每日口服以降低因高风险性行为感染HIV的风险。

  有研究指出,如果正确使用PrEP,可将通过性行为感染HIV的风险降低99%,然而在前述临床试验中,这两款“老药”均出现了突破感染,卢洪洲对“医学界”分析,“这类情况的出现在意料之中,坚持每日用药始终是PrEP中最大的挑战之一。”

  在20日的新闻稿中,吉利德表示,此前的临床试验发现,让参与者坚持每日口服PrEP药片存在一定难度,本次试验Descovy和Truvada 的依从性分析仍在进行之中。

  除了依从性难以保证,蔡卫平告诉“医学界”,由于“老药”投入临床使用已久,可能已经导致耐药毒株的出现,也就降低了总人群的PrEP成功率。“Lenacapavir则属于全新作用位点的艾滋病药物,这意味着几乎不存在耐药情况,对所有菌株都敏感,再加上解决了依从性问题,‘100%疗效’这一试验结果并不意外。”

  与传统的抗HIV药物不同,Lenacapavir直接作用于HIV衣壳,并从多个层面上抑制病毒的生命周期。“它的机制是阻止HIV成熟,防止病毒从细胞中释放并扩散。”卢洪洲表示,“同时它属于缓释,所以能将疗效长期(半年一次)维持。”

  此前的动物实验数据同样显示,无论是通过模拟肛交的直肠途径,还是静脉注射感染,Lenacapavir都能有效保护实验猴免受类HIV病毒的侵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13日,我国药监局批准了另一款长效PrEP药物Cabenuva,其用药频率略高于Lenacapavir,为每两个月注射一次。而Lenacapavir用于感染后治疗,去年也已在华递交上市申请。

  蔡卫平表示,相比不断出现的新药,PrEP理念的普及或许更加重要。“在我的门诊中,咨询暴露前用药的只占到相关人群中不到1%。”蔡卫平说,“预防应该走在治疗前面,当大量患者都将这类药用作治疗时,也容易导致耐药株出现,预防效果可能就没那么好了。”

  HIV感染可防、可控、可治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学者、免疫学博士王宇歌在微博发表文章感慨,我目睹和见证HIV感染从一个“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变成了一个可以切实有效治疗、控制和预防的病毒传染病。

  迄今为止,艾滋病毒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自1981年艾滋病首次被确认为一种新疾病至今,全球已有超8000万人感染,超4000万人死于该病。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122.3万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41.8万例。

  随着基础研究、公卫防控和新药研发的不断发展,如今的艾滋病早已不是“绝症”,鸡尾酒疗法的问世,使得HIV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水平已可得到有效控制,甚至能达到临床指标上的“不具备传染性”。

  单抗联合治疗也取得突破性进展。相比传统的每日抗病毒用药方案,根据2022年顶刊《自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在联合使用两种广谱中和单克隆抗体后,停药后最长达19周的时间内,感染者体内的HIV病毒水平得以控制且无反弹。

  而在HIV疫苗领域,今年年初香港大学医学院则宣布,开发的HIV疫苗pRhPD1-p27在无需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动物实验中实现了超6年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蔡卫平同样对“医学界”表示,近几十年来,全球HIV防治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医疗手段愈发丰富,绝大多数感染者经正规治疗后可恢复正常生活,寿命也接近于常人。

  “但目前来说,HIV感染的最大难点是还无法实现功能性治愈。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终身服药都会造成一定的负担。”蔡卫平说,“同时即使病毒载量得到控制,仍有一部分感染者会存在异常免疫激活,罹患非艾滋相关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卢洪洲则表示,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结合PrEP和抗病毒治疗,将是艾滋病防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两者协同作用,能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和病情控制。“而单抗联合治疗,尤其是长效病毒控制策略,能在减少给药频率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病毒控制效果,对于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耐药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而HIV功能性治愈的临床试验开展尚存在难点,比如缺乏能够监测和预测HIV-1治愈性策略的方法或标志物、缺乏安全开展功能性治愈临床试验的标准,未来也还需将社会、行为和伦理研究作为HIV治愈类临床研究的一部分。”卢洪洲说。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