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社会生产力发展不是最关键了,要让全社会情绪好起来

1. 最近几年社会情绪不好,不难解释。房价大跌,股价大跌,人们看下自己的“资产”,心情不会多好。如果只是单纯的数值下调,那影响不大。但是,连“预期”都受影响了,人们忽然觉得,过去财富不断上升的感觉没有了,怕这怕那。许多人成了“非理性悲观”。

2. 非理性悲观就是,明明生产力非常好,以数量论有全球50%的制造业产能,经济增长率也在全球排前,但社会却对整体经济预期不佳。从物质角度解释不通,生产能力强,人们生活越来越好就有保障。社会却觉得,收入不稳,即使房价大降了还是不买。股价也是如此,上市公司利润增速下滑,预期悲观,反复保卫3000点。

3. 要果断判断,现在不是生产力有问题,经济繁荣的基础是好的。包括汽车在内,许多消费品都是全球最便宜,基础设施让外国旅游者震惊,问题不是生产力。从理论上说,2017年19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转化,不仅旅游者泛泛的观察看不出来的,许多人也缺少经验,还是以为要发展生产力,不知道主要矛盾在哪。

4. 多年以前的八大就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1981年,11届6中全会指出,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重新回到八大路线。这个“社会生产力路线”的影响非常之大,也取得了极大成就。但是在19大时,已经有了论述变化。

5. 许多人沉迷于“生产力至上”的论述,认为只要搞好生产,就天下无敌。这种观察是有问题的,因为人除了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在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以后,主要是以精神需求为主了。人们可以吃住一般,但如果有对象、有家庭、日子越来越好、财富在不断增长,就情绪亢奋,积极活动。天天好吃好喝,但房价跌、股价跌、怕失业、没对象、不想结婚、不敢生育,那情绪就成了“非理性悲观”,各种段子满天飞。

6. 政府拿手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每个省都狂飙突进。但是,怎么样才能“美好生活”,这绝对不只是生产力的事,而是“生活方式”的事,甚至成了主要的问题。怎样安排工作、学习与生活,让社会情绪好转,有对象、能结婚、开心生育、休闲娱乐。这绝不是生产力的事,生产力越发达,机器换人,人们还没工作了。这方面的改革,现在不多。我们应该走到了全球前列,生产力问题不大了,要想法让社会变得开心起来。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