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大幅加税让台当局「倚美论」破防
在当地时间四月二日亦即美国的「解放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让美国再次富裕」活动,并根据美国《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对全球多国实施关税新政策,以美国回敬的「折扣后」对等关税的形式,对包括对贸易伙伴设立百分之十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对台湾地区课以百分之三十二的高税率。
特朗普对台湾地区大幅加税的计算公式是,二零二四年台湾地区对美国出口一千一百六十三亿美元,自美国进口四百二十四亿美元,贸易顺差为七百三十九亿美元。特朗普团队以「739÷1163=63.54%」,算出对台湾进口品课征的个别经济体税率百分之六十四,并为台湾地区打个五折,64÷2=32%,因而百分之三十二就是台湾地区将面临出口美国的对等关税税率。
不过,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同时也公布,不适用此次对等关税税率的商品包括:一、受 IEEPA 50 USC 1702(b)约束的物品;二、铜、药品、半导体和木材制品;三、金条;四、美国没有的能源和某些其它矿产。而稍早已受到第二百三十二条关税约束的钢铁/铝制品和汽车/汽车零件,加上所有可能受未来第二百三十二条关税影响的商品等,也不适用对等关税。
这对台湾当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是因为,在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就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倚美情结」,认为不但是在军事上,美国将会协防台湾,一旦大陆发动「惩独」武装行动,美国就将会出兵救援,而且在贸易方面,也将会「优惠」台湾地区,以作为对中国大陆贸易的高关税及各种限制的「比照物」。实际上,二零二二年六月一日台湾地区与美国启动的《台美二十一世纪贸易倡议》,就是自美国于一九七九年与台湾当局「断交」后结构最完整的贸易协议,被台湾当局视为台美关系的重大「里程碑」,并与中国大陆一直未能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台湾当局一直认为,美国将会在双边贸易领域,优先「照顾」台湾地区。
但今次特朗普宣布对台湾地区大幅加税,却让台湾当局始料不及。本来,在华盛顿日期放出风声,谓特朗普将会「一刀切」地堆满全世界各个经济体实施加税后,台湾当局的「国安」机构曾经做出评估,认为因为台湾当局已经部署「台积电」到美国投资设厂,因而对台湾地区的加税幅度,只是普遍性的百分之十基本关税,即使是有所超逾,也将不会高于百分之二十五。但在正式榜单揭晓时,却是百分之三十二的高标,与对中国大陆的百分之三十四「相差无几」,显然超乎几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虽然说,特朗普在其第一个任期,已经对中国加税百分之二十,迭加起来是百分之五十四,但这百分之二十是专门针对芬太尼而来,并非是同一回事。因此,这就让台湾当局在贸易领域的「倚美论」破防。
其实,就是在同一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海进行的「海峡雷霆2025A」演练,是以解放军陆海空在台海区域演训区域管控、联合封控、精打击要能力的形式进行,以及所释出军事行动海报《进逼》、《毁瘫》、《锁控》等,就已经让台湾当局感悟到,未来解放军的「惩独」军事行动,可能会以「长春围城」的方式实施,「围而不打」,封锁台湾地区的对外贸易通道,在瘫痪其经济后迫使而投降,但对经过台湾海峡的日韩美货轮却予以放行,因而导致美国缺乏借口出兵驰援。这就已经让台湾当局在军事领域的「倚美论」大打折扣。现在又加上贸易领域的「倚美论」破防,「倚美论」就将会蜕变为「疑美论」。
美国向台湾地区加征百分之三十二关税,等于是《台美二十一世纪贸易倡议》失效。彭博经济学家预估,若关税全面实施,台湾对美出口可能锐减百分之六十三,导致GDP下滑约三点八个百分点。这一政策的焦点在于百分之三十二关税的计算逻辑、对台湾整体经济的影响,目前看来,目前仅半导体暂时豁免,但对工具机、半导体、资通讯产品与汽车零组件等关键产业造成重大冲击。有半导体领域专家称,这种情况下,台湾产业将面临「半导」(半导体)、「全倒」两条路严峻考验。而另据台湾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吴大任分析,若今年台湾地区对美国出口占比预估超过百分之二十五,占比四分之一,以出口占GDP比重六成保守估计,对台湾GDP直接影响介于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非常可怕。
为此,就连过去一直「抱美国大腿」的民进党当局,也高呼「受不了」,「行政院」发言人李慧芝就列举了三大不合理之处,包括美国对等关税的计算方式、科学依据及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不明,无法反映台美贸易结构高度互补性以及实质贸易关系等。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台湾当局实施「新南向政策」的对象国家新征的关税更高,在台商已迁往东南亚设厂的主要国家如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分别被课征百分之四十六、百分之三十六、百分之三十二等,这些台商聚集地遭课征关税均已超过台湾地区。若不考虑贸易往来、台商规模等比重,仅简单计算台商供应链九国的平均关税,就高达百分之三十二点四,比多数其它国家被美国课征的关税还高。过去台商的海外布局尤其是「新南向政策」形同失效,加上美国二零二四年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无疑将严重削弱出口产品竞争力,对产业造成重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