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必要把小米su7的事故跟智驾强关联
我看很多人把小米SU7的情绪往智驾上引,这确实有些跑偏了。
作为以身入局的智驾车主,我还是谈谈自己的观点:
1)等事故调查结果,出事前小米的智驾确实启动了,但是要记住这个车子的配置以及小米智驾的真实水平。它能否代表智驾?它能够代表智驾的真实水平?全部划为L2确实稳住了上限,但也会拉低下限,像小米这种不成熟的智驾也能跟更为成熟的华为智驾混为一谈,这是具有误导性的。
2)智驾的版本也很重要,笔者用的是ADS 3.2 乾崑智驾,像施工路段开116这种事情我是没有遇到过,我更多的感受是ADS很怂。
3)智驾能制造事故,智驾也能避免事故,这东西一定要辩证地看,只不过从舆论传播的角度来说,发生事故的惨烈结果更具有传播度而已。
4)SU7这次事故,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异常路况下速度过快”上,116km/h放在正常的高速上没问题,但在施工路段,且是借道逆行的情况下开116km/h,这显然是非常危险的,极大地压缩了驾驶人员的反应时间。可以说,如果车速在80km/h左右,那么反应时间一定是更加充裕的。
只能说开车的人确实缺乏驾驶经验,也缺乏安全意识,遇到这种比较极端的路况,从一开始就应该人工介入。作为智驾车主,我个人也不会在这种情况去信任智驾,至少当我意识到智驾在施工逆行路段开到116的时候,我一定会去纠正它。
5)我个人也不赞成车企把智驾吹得太神,因为总会有人是缺乏安全意识的。我常年在化工领域工作,安全意识已经拉满,但有些人没有这种氛围,形成不了对安全的精准把握,由此车企就应当实事求是,不要过度宣传。但反过来,我也不待见所谓的智驾恐惧论,因为智驾有风险,所以就把智驾一杆子打死---对于这种人我就一句话,你开过智驾吗?
智驾依然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过度放大恐惧,对于这项技术的发展是不利的,还是那句话,把智驾避免事故与制造事故的案例拿来对比,光逮着坏的说,没意思。
6)小米应该对自己的过度营销负责。对于小米的消极态度,我之前就已经表达过,当然从SU7的实际销量来说,我算是被打脸了,雷军的营销水平确实很厉害。但此次事故也算是其过度营销的一种反噬。营销是一把双刃剑,把速度作为汽车的营销噱头,在中国这种大环境我觉得是有些许不妥的。
7)还是希望大家不要过度地发散,第一是不要把小米一家的问题上升到整个国产品牌上;第二是不要对智驾,特别是国产智驾过度上升情绪---这极有可能再造味精的悲剧。
毕竟车祸每天都会发生,具体问题仍然需要具体分析,小米SU7这事儿,我觉得是小米产品力本身的不足+驾驶员心大的结果,其中小米产品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其智驾的水平上,而驾驶员心大在这场事故中占比更大。
我个人还是希望小米更加用心做产品, 不要总把心思放在花里胡哨的营销上,你要知道SU7款车型最直接的竞品就是model 3,对于这种自带宗教色彩的对手来说,你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吗?这次舆论事件对小米的伤害一定是最大的,因为你跟特斯拉的车型是完全重叠了,对方完全可以利用这次舆论事件,把你SU7的销量给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