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9岁小男孩自豪宣称通过汉语5级,乐子网友评论区教他做人

关于学汉语,一直有个争论,就是汉语到底是不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针对非汉语母语者)。有人认为真难学,有人认为其实很容易,莫衷一是。

关于这种争论,网上吵了很多年。

我在知乎特别喜欢看这种讨论,对这个话题呢,很多中国人都觉得汉语根本没有歪果仁想象中那么难

500

但是真歪果仁呢,普遍真觉得汉语真是特么难。

500

很多中国人的观点呢,都觉得汉语入门比英语这些字母语言容易太多了,常见汉字2000多个掌握了,语法这么自由,汉语词汇还特别有联想性,举一反三;英语各种相类似概念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词儿...

500

但在很多歪果仁看来,学汉语最麻烦之处,除了最经常说的音调,就是一句话里面每个词你都懂,但就是不明白整句话的意思。

怎么说呢?就是汉语灵活性太强了,尤其是语法方面,看起来不像英语各种时态变化,日语各种固定格式那么复杂,但恰恰是因为汉语太灵活了,反而更难掌握。

尤其是要掌握精髓,那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说完这些前提,咱们可以讨论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角,一个9岁英国小男孩,已经通过了汉语5级(大概相当于英语6级),达到了外国人在中国大学读研语言水平了,日常交流完全没有问题了。

500

就这个小朋友来说,这确实挺值得吹嘘一番了。

很多网友也在评论区给了他很多鼓励,纷纷表示这个外国小男孩愿意这么努力学汉语,真是太棒了。

500

但也有一些网友乐子人,马上给他展现了去你的篮球梦如何凶残。

500

评论区于是出现了很多中文段子,让他充分见识了汉语如何难。

比如这个

“膀胱的膀是肩膀的膀,草率的率是效率的率,仔细的仔是旺仔的仔,雪茄的茄是茄子的茄,咖啡的咖是咖喱的咖…… ”

让歪果仁真胆战心惊的多音字

以及如何断句的精髓段子,这个就是典型的看每个字都认识,但组合起来如何分辨,就得仔细区分。

“但丁真是意大利人,但丁真是中国人。但但丁丁真是两个人。而但但丁丁真真是三个人,但但丁丁真真是两个人...”

500

以及更凶残的,直接打乱句子顺序,而不影响阅读意思

这也是中文真正精髓所在,打乱字序而不影响总体意思,大概世界上只有汉语能做到吧?反正日语这种黏着语完全无法容忍这种语法规则。

500

当然咯,这些段子之所以是段子,就因为即使是在汉语日常生活场景当中,也很少会出现这种应用,它更多就是个段子。

所以这个9岁小男孩过了汉语5级,确实在中国日常生活,问题不大。

但是呢,能够日常生活,和确实深入骨髓理解了一门语言,那确实也差了十万八千里。

说白了,一门语言学到最深处,一定是和这个国家背后文化全面联系起来。要想学好汉语,要想学好中文,必须要了解中国历史,中国博大精深文化。

最简单的,各种成语,以及出于习惯故意省略的某些用词习惯,文言文表达体系,这些都需要理解中国文化,才能理解其真正内涵。

所以,我们常常说,没文化真可怕。

500

除了这个文化背景,最主要还是要理解文字使用背景。尤其如今网络年代,你懂得,什么缅甸,越南,印度,有时候它不是3个国家,而是1个国家。

各种网络梗,典、孝、急、乐、蚌、赢,你要是不熟悉互联网思维,问个歪果仁,他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500

说起来,咱们汉语天生就特别适合各种谐音梗,动不动就是各种谐音,然后因为敏感词的流行,更是创造出了一堆规避词,口罩时期连这个电影都成了某种梗,这些玩意,你说一个歪果仁,他不深入中国实际生活,他能懂?

500

就这些与时俱进的玩意,别说一个歪果仁了,就是中国人,他不经常上网,他也搞不清。

所以啊,汉语上手确实容易,但是想学深,学精,学到精髓,学到骨子里,就必须生活在真正的中国环境里面。

语言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没有那个环境,肯定只能学个皮毛。

当然,这一点对英语以及所有语言来说,其实都一样。咱们中国人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大多数人过了4、6级,其实也就能看点教科书,做点题,真实英美实际生活场景各种俚语,各种梗,咱们当然也不了解。

都一样。

任何一种语言,其实都有其特点。

语言这个东西,和民族一样,根本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经常有人喜欢说哪个哪个语言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最优秀的语言,这种说法和哪个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一样,都是无稽之谈。

你看英语现在是全世界最强势语言,但英国工业革命之前,就连英伦岛上都以说法语为荣呢。他们自个儿人都觉得英语是粗鄙之语。更早之前,整个西方以拉丁文为权威,启蒙时代,希腊语才代表了文明。就整个西方历史来说,强势语言都变迁了好多轮。

这足以说明,没有哪个民族一定伟大,也不会有哪个民族一直伟大。

汉语也一样。民国时期,个个都觉得中国之所以落后,都怪咱们的语言文化,鲁迅等人都有过类似表达。但实际上,这和使用什么文字有什么关系吗?

日语,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子?日语本身就靠借汉语才定型,结果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反过来对中国输入了很多现代化词汇。

朝鲜语和朝鲜这个民族,在整个东亚历史上,长期都不入流吧?也不妨碍现在韩国是发达国家了,当然更不妨碍使用同样语言的朝鲜,变成了笑话。

这些历史,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任何一门语言,任何一个民族,其实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哪个民族天生就一定伟大,也没有哪个语言就天生一定优秀。

说白了,都是人,一万年以前说不定都有同一个祖先,能有多大差别呢?

因此呢,从这些语言学习,应用,应该能让咱们明白一个道理,要学会欣赏每一种语言的美,也要理解每一个民族都有其长处。咱们自己因为长期生活在汉语环境,从小学中文,对中文有很深感情,对中国文化有很深感情,确实也可以体会出中文优美和博大精深,但千万不要把这种民族文化什么的自豪感过了头,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觉得全世界就是咱们最牛逼,搞到最后什么西方工业革命都是靠永乐大典这种说法都出来了。

哎,扯远了,就此打住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