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成绩事件对九零后、零零后冲击很大

姜萍成绩事件在两个有代表性的网站知乎和抖音上呈现了两边倒的局面。

然而两边都是愤愤不平。

知乎上主流是质疑,愤愤不平的原因是没有获得回应。抖音上主流是相信,愤愤不平的原因是认为太多人对姜萍持有恶意。

考虑到知乎上的用户以九零后、零零后学生和青年群体为主,此事件对这一代人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九零后、零零后习惯了闹得这样大的互联网事件会有正式的回应,一锤定音。但这次不一样,无论事情闹再大都没有任何回应。竞赛组委会既没有回应的表态也没有回应的动作,就当事情没发生。

6月19日就有39名竞赛选手联名写了信件给竞赛组委会,但截止目前五天过去了他们连信都不回,也没有任何公开回应。

500

紧接着是知乎上的数学博主又发起了联名公开信,请求竞赛组委会回应这个事。目前相关帖子已经被赞近万,但还是没有回应。

500

昨天开始几大平台关于姜萍的热搜都没了。记者跑到涟水但是没能联系上姜萍和王闰秋本人,他们可能以后也不会接受媒体采访了。

这个事情可能会这么淡去。

这对于习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九零后、零零后一代来说感觉还是非常难以接受的、意难平。

但阿里只是个私企,他们要是不回应我们甚至找不到什么理由要让他们回应。

况且目前看来大部分人都还是支持姜萍和阿里达摩院的,即便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他们似乎也没必要回应质疑。

知乎的活跃群体相比于抖音至少小了两个数量级。

我个人在各个平台发帖也有明显的感觉,偏向姜萍的帖子会在读者的“积极互动下”流量放大百倍。反过来,质疑姜萍的帖子点击率和互动率都很低。

本公众号发的几篇关于姜萍的文章,几乎全靠读者转发,不转发的就没阅读。因为系统推荐点击率5%都不到,如此一来后面干脆就不推荐了。但是你要是看那些支持姜萍的文章,随便输出一下情绪就轻轻松松几万甚至是十万加的阅读。

这基本就是各个平台的现状,虽然质疑姜萍的人无法相信,但全社会多数人确实是相信姜萍成绩是真的。

我之前都是以写评论国外的文章居多,这样的现象在国外其实不少见,很多事情有理未必辩得清。

但在我国还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唯物主义精神不仅落于下风而且还是严重逆风。

姜萍的身份标签很特殊:中专、女生、家境一般、逆袭成为天才级的学霸。这是一个完美的故事,广大人民群众都喜欢看到这样的一个成功故事。第一次在抖音刷到有关视频的时候,我也点了个赞,对此表示佩服然后划了过去。

但数理专业的学生都很较真,他们发现疑点后一帧一帧地检查了整个视频,列出了众多让人很难信服的疑点。随后更多人开始不相信,吃瓜大队顺藤摸瓜,挖出了其老师王闰秋过去两届比赛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似乎指向有一个合作答题的高手团队(枪手)的存在。

然而所有的质疑在赛事主办方或者当事人正式承认前,那都只是质疑。现在主办方当事人都不回应,事情就卡在这里了。

有人说这么多人按照同样的方式参赛,单单质疑姜萍对她很不公平。但质疑姜萍的前提是阿里先做了一个火爆全网的纪录片视频,随后被各大媒体转载放大产生全网效应。

欲戴皇冠必受其重,这种情况下被放大检视也是自然的结果。这绝对不是出于什么恶意,在崇拜天才的数学圈,如果真的有少年天才那只会圈粉无数。就算是北大的韦神来了也会被放大检视,但韦神在初中开始的各种竞赛和考试中就已经证明过了自己。而姜萍在这场考试之前的任何一场考试都没有证明过自己,这是疑惑的地方。

结语:

唯物主义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标签再多,如果不真的话,只会伤害更多真正有这些标签的人。我还是认为无论真假竞赛主办方都应该予以回应。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