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养得起孩子要看条件而不是意愿

【本文来自《不要妖魔化养孩子》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养不养得起孩子要看条件而不是意愿。用理想状态看待别人要不得。

不说别人,就拿我的一个朋友举例吧:

1、关于奶粉。朋友孩子出生正好是谁死鹿手的关键时期,奶粉只敢买大几百元的进口品牌。现在提起国产品牌他还想骂人。他身边的孩子普遍每周两罐到四罐奶粉,看饭量大小了。至于到一岁半,奶粉吃的少了,但是别的开销多了。

2、层主以一岁半为例,咱也跟着。说道衣食住行不花钱我就笑了,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精力旺盛,充满好奇,不停折腾,人狗都烦的时候。衣服每天要洗,天天要出去玩儿,动不动就生病。一旦睡反了觉能把人折腾死。期间大人工作学习的质量都是下降的。解决方法要么自己和家人付出精力,要么多掏钱请保姆。精力和金钱都不会少花的。

3、有没有孩子对生活质量的的影响是公认的,不再赘述。

4、一看层主就是被保护的很好,对生活挺理想化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精力和经济的平衡。就是说不少人甚至没有资格牺牲工作去照顾孩子,也不是每个人都请得起保姆。至于老人来帮带,先不说老人是否能跟上一岁半到两岁半的孩子,如果老人有病怎么办?我朋友夫妻都是独生子女,国家政策导致。父母年纪大了都有病。当初要孩子也是反复考虑下了决心,最终还是当上了爸爸妈妈。

面临的难题就是老人看不了孩子,反而还要夫妻抽出时间照顾老人,只能请保姆看孩子,用过保姆的都知道什么滋味。那两年要孩子的多,保姆特别抢手。别说说几句了,连脸色都不敢挂。只能说工薪阶层没有挑保姆的实力(原话转述)。

孩子半岁后开始生病,夫妻动不动往医院跑。花不花钱请大家回复层主。平常下班就陪孩子出去透风(保姆这项做的不好只能他们夫妻来),晚上要承担保姆让孩子睡反觉的代价。还想工作上进?还想学习?就这四个事:上班,养老,陪孩子,睡觉。

尤其是老人身体不好的,哪儿也不敢去。每当看到说当年下岗职工不敢闯等死的高论我都摇头。中年男人老人需要赡养,孩子还小,家都离不开往哪里闯?丢下父母死活不管吗?

所以生育放开时我给朋友开玩笑说再要一个吧。朋友脸色一变说当初扒了一层皮,直到上幼儿园才好转。现在打死也不要了。

当然夫妻本身年轻有活力,四位老人身体还行(起码生活能够自理)的话可以考虑要孩子,甚至可以响应国家号召多要几个。但不可看不起那些因条件所限无法如愿的夫妻,他们也是靠着极端压榨自己才挺过来的人。应当值得大家尊重。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