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贸易“十不准”后,地方国企还要扩大贸易营收吗?

去年10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贸易管理严禁各类虚假贸易的通知》(以下称作《通知》),对中央企业提出了贸易业务“十不准”。这一政策实行以来,不仅是在业内广为人知,与央企相关业务关联者更受到了不小影响。

实际上,在此之前,国家层面以及各级地方国资委都在持续强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监管力度。随着近年来各项要求的逐步深化,内控体系的质量及管理水平已成为衡量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通知》便是意在通过强化内部管控以提升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效能。

当央企被要求退出部分贸易市场后,是否意味着地方国企能够接手相关业务、来扩大自身营收规模呢?

这个问题,需从以下几个维度考量:一是业务是否和主业相关;二是地方国企的自身的运营能力;三是贸易业务的具体形态;四是地方监管部门的态度。

500  首先地方国企要做和主业相关的业务。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融资性贸易的审查力度,除国资委外,税务机关、海关、金融监管部门等也都对其明令禁止。而融资性贸易判定的关键点之一,就是是否与主业相关。

所以,地方国企扩大营收的第一前提,就是要做与主业相关的业务。与主业无关的业务,即使收益再高、数额再大,也坚决不能触碰监管“红线”。

500  其次地方国企要具备足够的风控能力。

央企退出贸易市场,主要原因还是此类业务所蕴含的风险较高。贸易活动中诸如预付款、质押等交易形式均存在风险,因为这些交易本质上是基于商业信用进行的,即便尽职调查了对方背景及其业务合规性,仍无法完全规避履行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在大量金钱诱惑面前,道德防线失守的案例可谓数见不鲜,极易为整个业务链条埋下暴雷隐患。

地方国企若欲接手央企退出所留下的市场空间,其自身业务运营能力,特别是风控能力最为重要。

但若就风险管理水平而论,大部分地方国企其实是逊于央企的。央企通常具备更完善的监管机制和治理结构、以及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更低的资金成本优势。因此,确保自身具备较强的风控能力,是地方国企试图扩大贸易营收的重要前提;如果自身条件确实不足,也可考虑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协同服务。

500  次,地方国企如何开展贸易业务是关键之一。

若单纯从事某一环节的贸易活动,不仅风险较大且收益较低。因为该类业务往往属于两端在外的模式,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与自身无股权关系,较易产生各种风险。

而行业当前、及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则是构建综合性供应链业务,深度参与链条各个环节,通过供应链整合(贸易与物流)和金融服务(债权、股权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更高收益并有效分散风险。

500  最后,地方监管部门对贸易业务的态度也至关重要

尽管《通知》的规范对象是中央企业,但根据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严控低毛利贸易、金融衍生、PPP等高风险业务,严禁融资性贸易和‘空转’‘走单’等虚假贸易业务,管住生产经营重大风险点。”鉴于此,在《通知》下发后,地方监管部门很可能参照其中的部分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地方国企贸易活动进行监管。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贸易业务本身的灵活性使得其定义和取证难度较大。地方国企的直接监管部门,即各级地方国资委,其实也难以做到对该类业务完全、透彻的理解和掌控。此外,考虑到地方经济发展往往倚重于当地国企,除非发生重大事故,地方国资委一般不会在相关业务上对拉动GDP有突出贡献的地方国企采取过于严格的监管措施。

综合以上四个偏客观的维度来看,地方国企是否应该扩大贸易营收,更多还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毕竟客观因素可以克服,主观上的意愿或许才是真正的决定条件。

这其中,扩大贸易营收对地方国企的吸引力正是关键所在:

500  其一,扩大营收有助于极大地缓解地方融资压力。

地方发展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以城市建设为例,城投、交投、水投、铁投等多个领域的地方投资公司,都是为融资而设立。除少数经济发达地市可通过税收、经营收入支撑外,大多数地市要依赖融资缓解资金压力。

而这类地方投资公司在进行融资时,金融机构会根据其公司数据进行额度评估,营业收入便是一项重要指标。营收做不大,融资进程也会受阻,妨碍地方发展项目的推进。因此,金额大、周转快的贸易业务自然对急于提高营收、解决融资问题的地方国企具有较大吸引力。即使有一定风险,也只能迎难而上、躬身入局。

500  其二,扩大营收也是地方国企完成业绩目标的需要。

地方国企作为地方政府的下属单位,每年都有政府制定的业绩考核指标。虽然当前经济增速不比以往,实现全盘高增长目标不太现实,但至少不能不增长甚至负增长;否则年底汇报时,国企领导免不了会面临莫大的压力和质疑。在此背景下,不少地方国企也只能被迫入局,借扩大贸易营收来完成年度业绩指标。

500  其三,国企扩大营收有助于激活当地市场经济活力。

国企所参与的贸易业务往往数额较大,不论是为融资、还是完成业绩指标,其交易行为都能实实在在地带动一系列上下游市场经济活动,包括成本、费用、税收及GDP的增长。尤其在民间投资略显疲软的当下,地方国企扩大营收、及投融资的行为对提振区域经济、创造市场需求、增加就业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收益往往伴随着风险,这点不论对民营企业、或是国有企业都是适用的。如何平衡二者得失,在合理风控的前提下扩大贸易营收,也是当前很多地方国企正在践行的发展路径。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