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还能否坐到谈判桌前(二)

二、兄弟的龌龊:抵抗的哈马斯

500

巴勒斯坦第一次起义在1993年巴以双方签署了有关巴勒斯坦自治的《奥斯陆协议》后结束,但是,正如拉宾在以色列国王广场被对签署协议不满的犹太极端分子刺杀一样,对协议也持反对态度的哈马斯,依然宣称要坚持对以色列的武装斗争。

哈马斯的本源可以追溯到在埃及建立的穆斯林兄弟会,准确的说是发源于兄弟会的分支之一,此时前四次中东战争早已结束,巴解总部也已经从黎巴嫩赶到了突尼斯,巴以直接的直接战争实质上已经结束。由于这种“外来户”的出身,哈马斯原本在巴勒斯坦并无多少支持群体。

不过随着阿拉法特领导的巴解组织在与以色列的抗争不但表现的越来越“软弱”,而且在拉宾遇刺后,随着利库德集团的上台组阁,以色列政府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生存和活动空间不断挤压,造成法塔赫在巴勒斯坦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下降,而哈马斯的强硬立场、不断武装对抗逐渐在巴勒斯坦人中“大受欢迎”。

哈马斯等极端组织在巴勒斯坦的坐大和巴解组织的一系列失误行动(现在叫骚操作)是强相关的。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仅仅用了六天时间就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和整个西奈半岛,控制了除约旦王国之外的整个巴勒斯坦地区(最初的大巴勒斯坦地区大致包括现在的以色列、西岸、加沙、约旦河东岸,1921年英国开始委任统治前将东岸部分划给了外约旦)。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以色列建国第二天发生的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外约旦出兵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要帮助巴勒斯坦建国,它更想要的是把西岸地区吞并到自己的领土。埃及也是一样,法鲁克王国的目的是占领加沙。

六日战争后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丧失全部领土,无处可去,只好进入东岸(约旦王国),约旦国王侯赛因宣布放弃西岸,转而支持建立巴勒斯坦国。巴解组织的奋斗目标自此定位为“解放约旦河西岸和加沙被占领土、以整个耶路撒冷为首都、独立建国。”

进入东岸的巴解组织武装军纪废弛,私设关卡、任意征税,甚至发生了层出不穷的抢劫、强奸事件,而巴解的上层管理者对部下无力约束,导致与约旦王室和军队摩擦不断。迫使约旦国王侯赛因(差点儿被巴解游击队暗杀)调动军队重拳出击,对巴解武装进行大规模围剿,而巴解也不想坐以待毙,勾结叙利亚和黎巴嫩与约旦军队展开了1年多的混战。最后巴解兵败后再次出走,被迫退入黎巴嫩境内。

进入黎巴嫩的巴解组织与当地马龙派基督教长枪党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并且给黎巴嫩国内教派冲突添油加火,导致叙利亚趁机以“维和”的名义介入,昔日的“中东小巴黎”黎巴嫩陷入战乱。

巴解在黎巴嫩的情况与在约旦如出一辙,由于与各教派武装力量关系不和,很快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1982年以色列沙龙政府入侵黎巴嫩时,巴解被迫将总部迁入突尼斯,留在黎巴嫩的残余力量也发生分裂。在叙利亚的支持下这些分裂后的组织有一部分打着反法塔赫(巴解中的最大派别)、反阿拉法特的旗号,夺取了黎巴嫩境内巴勒斯坦难民营的控制权,自此巴解几乎丧失了全部与以色列接壤的边境基地,武装斗争建国陷入无望。

此时,被占领土上的反抗运动却在刚刚成立的哈马斯的带领下进入第一个高潮,巴勒斯坦人民举行了第一次起义行动。此后“石头战争”逐渐演变成了绑架、暗杀、自杀性爆炸袭击等一系列恐怖行动,哈马斯成了以色列的头号威胁。

哈马斯的滥杀无辜当然是不能够被接受的,应该受到谴责的。不过,第一个把恐怕袭击带到中东的恰恰是以色列人。

1937年臭名昭著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伊尔根,把现在人们熟知的那些恐怖手段,比如在公共汽车站和人群中安放炸弹,带到了巴勒斯坦,用恐怖主义制造恐慌是他们的建国策略之一。所以有人说到,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阿拉伯人是从犹太人那里学到恐怖主义的价值所在的。

犹太恐怖主义分子不单对巴勒斯坦人发动袭击,就连当时属于委任统治的英国人也逃不过他们的炸弹。为了将英国占领者赶出巴勒斯坦,这些犹太复国主义者还在1948年暗杀了瑞典博纳多特伯爵,因为他们强烈反对博纳多特伯爵提出的使耶路撒冷国际化的建议。

不过,随着巴以和平进程的发展,哈马斯也曾一度改变斗争策略。1996年3月,哈马斯宣布曾将放弃暴力活动,在自治区内进行政治斗争。同年5月,内塔尼亚胡出任以色列总理后,在巴以和谈问题上采取强硬政策,致使巴以最后阶段谈判停滞,哈马斯宣布恢复武装斗争。

2007年哈马斯获得了加沙地带的行政管理权,甚至在2008年1月赢得全巴勒斯坦立法选举胜利。当然,这样的一个“恐怖组织”是不会得到美、以的承认的,主导巴以和平进程的美国始终拒绝和哈马斯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而这样的敌对态度,使得哈马斯选择了更加极端和暴力的抵抗路线,2014年6月和今年10月(阿克萨洪水)的两次最为血腥、以色列的伤亡最为惨重。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