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建厂,跟在印度、中东、非洲、东欧建厂,情况都不一样,行业不同又不一样

【本文来自《人大代表李东生:当好制造业“链主”,需要从这几方面着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L霍龙血树
  • 当年也是这样,美国就掏空了,现在都是不要不要的,实际上掌握制造也一个环节是远远不够的,失去的是税收,物流,资金流,就业机会和下一代装备研发的机会。产业在哪里,财富和机会才会在哪里,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这一波产业外流,是国际地缘变化环境引起,有不得已的因素。但千万不要把产业外流合理化,成为掏空中国的理由,更不应该鼓励。世界市场不止美国一家,其余地区没有这个变化。

这个问题,一定是放在案例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粗线条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之前一段时间很热的福耀玻璃去美国的事情,很多人也说产业链外流,但是汽车玻璃这个产品,运输半径就是必须300公里以内,你不在汽车厂的300公里范围能建厂,成本就要上天。那如果不去美国的汽车厂旁边建厂,那块市场就是别人的,要不要去呢?当然当地的什么工会、环保因素也要综合考虑,最后算一笔大帐。

那么采矿业呢?镍矿就在印尼,铁矿就在澳大利亚,很多锂资源就在加拿大和南美,要不要去拿?拿了以后是运矿石回来,还是在当地建厂?不是也有人说,矿这东西,即使自己家也有,也可以先用别人的。

另外,在东南亚建厂,跟在印度、中东、非洲、东欧建厂,情况都不一样,东南亚是中国产业链最容易辐射的范围,欧美是西方的大本营,有的地方务虚,有的地方务实,有的地方先圈住地,有的地方只做不说,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