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房子适合中国人居住

感谢赵老的房产形势分析,其中“住”和“炒”这块,给予许多启发!详见下方链接

文章通读了几遍,脑海里不禁迸出几个问题

1,多大的房子够“住”,以及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这里基于从需求出发,多少建筑面积的房子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心中理想的建筑面积,从功能角度出发反推:

首先我们做出一个假设,拥有一个足够大且功能得以满足,基于理想模型和现实情况下,一个传统中国家庭拥有一对夫妻,父母健在,养育两到三个儿女。

需一个给父母的25平主卧,夫妻的副卧20平,三个子女各一个20平副卧,一个能够满足全家人一起吃饭并且能够偶尔拿来招待亲戚朋友的公共餐厅20平,两个15平书房(父母与夫妻各合用一个),一个15平共用仓库,两个5平厕所兼浴室,一个足够放下各种大件家具50平的大型客厅,合计230平,然后再加上25%公摊,约270平,考虑实际情况不需要那么多房间,应在220-270平之间。

算到这里本人也有些吃惊,这是一个小别墅呀!没错,本人又对比了下,小时候住的房子,没错,一般农村家庭,三四间房80平左右,自己家搭盖的茅厕3平方左右,也没有我计算的那么离谱,可是别忘了,农村是有院子的可放置许多杂物,有的人家三间堂屋,东西屋各两间,我家5分地宅基地,祖孙三代一起住,折合330平(一亩地666平),周边邻居亦是一般三分到五分不等宅基地。反向对比农村老宅反而不觉得离谱。

相信拥有这样一套用来“住”的房子,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来买第二套房产满足“住”的需求,即使我们印象中的“某地包租公”很多亦没有住上这样大小的房子,更多的情况确是,父母与子女分居两处,各自拥有一套房产,每套房产100平下,折合下来,与本人计算的住宅面积相距不远,问题由此产生:为什么除了别墅外,国内甚少,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凤毛麟角(不知道这个词语用在这里对不对)。为什么见不到这种住宅面积的拿来“住”的房子呢?答:“房产税!”除了房产税呢?答:这种200平以上的房子单套房房价总数高。

再来看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里本不想多说,因各地区生活,薪酬,房价水平各不相同,各地区感触并不相同,各位购房者各有各的感受,说一些感官上的话,如果你是现今购房100-120平左右,购买上述理想住房,基于你的工资,当地生活水平不变,购房首付提高2-2.5倍,贷款提高2-2.5倍,还款压力提高2-2.5倍,贷款利息提高2-2.5倍,还款年限不变。还款年限原因不变这点,原因很简单,首次购房时的年龄,加上30年左右基本是一个普通人一生能够的工作的时间,购房者的压力不必多说。

2,“住”是生存,“住”是生活,“住”还是幸福?

现行国家标准保障性住房面积在65-88平之间,去掉公摊后面积住过的人都知道,没有人希望一辈子住在国家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里,这样的保障性住房只能够供一家人临时在城市里生存,生个孩子都没有孩子的独立房间,父母基本上更没法接过来一起照顾,称之为“生存性住房”并不过分。

再来看现行100-120平房的一般性住房,两到三个卧室,一个客厅,一个厕所,一个厨房,这基本上就是一套房的全部,这种住房,适用什么样的家庭,父母用掉一个,夫妻用掉一个,要一到两个孩子,此时已经略显拥挤,孩子长大后基本只能能再买房子另择他处,或父母离世,而孩子13-18岁期间这个期间从生理到心里上都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并不适合全家居住,更多的情况时,父母单住一套房,夫妻二人带着孩子住一套房,这样显得宽裕一些,或者父母住在老家,夫妻二人带着孩子,或者接父母其中一个来照顾孩子(空巢老人由此产生),无论怎么安排都有些拥挤,或顾此失彼,很多话题性社会问题由此产生,称之为“过渡性住房”恰如其份。

设想中的220-270平住房,缺点十分明显,贷款、房价总款让多数人退却。优势却十分突出,父母年事已高,需要照顾,儿女幼小,须人看护,下班到家一桌子热腾腾的饭菜惹人味蕾大开,饭后儿孙绕膝,天伦之乐不过如此,子女长大后无需考虑再买房,婚后仍然能够住的下,循环使用,国人亦无需在为子女买房奔波劳碌。称之为“幸福之家”实不为过。

3,是什么错觉或者盲区导致本身这种100-120平左右的“过渡性住房”成为了现今我国民用住房的主流?

或者应当这样问,为何适用全家人居住的“幸福之家”并非现有住房的主流?

实际上,中国绝大多数情况是,200平以上的住房是极少数人才能住到的到,一家人分开住,这本身并不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而今高涨略显平缓的房价是抑制200平以上可循环几代人使用住房的主要矛盾所在。而从国家层面上,我国200平以上住房并不多,而我们是否可以保持现有基调不变,让国家和人民有足够的时间做出调整,一举解决中国人基于住房展开的“家庭保卫战”,这样普通百姓不必为一套房子劳碌一生,我们是否可以缓一缓,先真正把“住”的问题真正解决了,再放开来“炒”?

结语

赵老关注宏观经济层面提出适当放开房产,这里我确需提出不同看法,“住”和“炒”这个话题不只是当下会讨论,以后还会讨论,当下更多的问题是,“住”的问题真的解决了么?

“住”问题不是简单的人住进去,然后睡觉的地方,仅以目前主流住房建筑面积而言并不能解决因现有住房观念,所带来的家庭矛盾,社会矛盾,循环买房问题。

“生存性住房”保护的是人一代人的生存问题,“过渡性住房”并不能解决当下正在发生,以后还会发生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这类层出不穷的社会性话题,每次看到不禁让人心酸落泪。对于一个传统中国人来讲,家庭团圆幸福才是迸发创造力的基础!

https://www.observersnews.com/zhaoyanjing/2022_06_09_643702.shtml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