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科技矛头在乌克兰陷入泥潭

一位朋友翻译了纽约时报的一篇关于无人机战争的文章,里面也提到了Palantir这家神秘的公司。发出来供读者参考。

------------------------------

New York Times 2024年4月23日

作者:David E. Sanger。这是一位白宫记者和国家安全题材记者,和Mary K. Brooks共同撰写了“新冷战,中国的崛起,俄国的战争,以及拯救西方世界的美国”一书。本篇报道是该书中的一节

500

译者:宋宽 博士

知天下(苏州)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

译者按:

两年前,译者在西西弗的公众号上翻译了另一篇无人机深度报道:改变人类战争的土耳其无人机,介绍了土耳其的创业者拜拉克塔尔是如何看待无人机技术研发的:决定无人机硬件能力的,是不断更新的软件。土耳其人的软件工作,大多还局限于单机的控制软件上。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美国人在2017年开始发展的人工智能项目Project Maven,是如何看待无人机技术研发的:在海量无人机的硬件和软件之上,是人工智能、运筹学、地理等领域逐渐主导的战争,AI机器对人类的战争。人类需要十八年才能长大到入伍的年龄,而机器只需要流水线快速组装。SkyNet的雏形已经在俄乌战场出现,不再是虚构的终结者“电影”。打造它的美国公司,不叫Cyberdyne,叫Palantir。而正在投资它进化的,是谷歌创始人之一施密特。

以下为原文正文:

这是曾经让谷歌公司工程师集体游行示威的技术研发项目。

六年前,这家硅谷巨头签署了一份价值 900 万美元的小合同,将其一些最具创新性的人员技能用于构建人工智能工具,帮助军方使用无人机视频检测战场上的潜在目标。这就是Project Maven最初的起源。

谷歌员工们认为,该公司不应该与 Project Maven 有任何关系,即使它的目的是帮助军方辨别平民和武装分子。员工的愤怒迫使谷歌公司退出该合同,但 Project Maven并没有消亡——它只是转移到了其他承包商。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雄心勃勃的实验,正在乌克兰前线进行测试,成为美国军方向乌克兰提供俄乌战场情报的关键组成部分。

到目前为止,结果好坏参半:指挥官们有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将俄罗斯的行动和通信的全貌整合成为战场的大局,对于用户来说使用便捷,可以利用算法来预测俄罗斯部队的移动位置以及可能发生攻击的位置。

但美国在乌克兰的经历凸显了将 21 世纪的数据运用到 19 世纪的战壕中是多么困难。即使国会即将向基辅提供数百亿美元的援助(主要以弹药和远程火炮的形式),问题仍然是新技术是否足以帮助扭转战争局势。俄罗斯人似乎目前占据战场上风。

俄乌战争成为了美国的实验室

在许多美国官员看来,乌克兰战争是美国军方的一笔财富,是 Project Maven 和其他快速发展技术的试验场。去年运往乌克兰的美国制造的无人机被俄国人轻松地打下来。五角大楼官员现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认识到,美国的军事卫星系统必须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建造和设置,其配置看起来更像埃隆·马斯克的星链小型卫星星座。

与此同时,美国、英国和乌克兰军官以及硅谷的一些顶级军事承包商正在探索寻找和打击俄罗斯的战场软肋。美国的法律限制他们瞄准和杀戮俄罗斯军队的程度,目前还是灰色地带。

“最终,这里成了我们的实验室,”第 18 空降师师长克里斯托弗·多纳休 (Christopher T. Donahue) 中将说道,他被称为“阿富汗的最后一个美国大兵”,因为他在 2021年8月负责了喀布尔机场的大撤退。离开阿富汗之后,他继续负责为军队注入新技术。

尽管谷歌早期对参与 Project Maven 感到担忧,但该行业的一些最著名的人物正在致力于国家安全问题。现在是新的超级大国竞争时代,美国利用其在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来保持在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物现在包括了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他担任了谷歌首席执行官16年,现在正在吸取乌克兰的经验教训,开发可以彻底改变战争的新一代自主无人机。

如果说俄乌战场是五角大楼拥抱先进技术的试验场,那么它也提醒人们,不能仅靠技术来扭转战争。乌克兰的战力更多地取决于持续获取基本武器和弹药,特别是炮弹。冲突的头两年还表明,俄罗斯适应西方技术战争的能力比预期快得多。

在战争的第一年,俄罗斯几乎没有使用其电子战能力。如今它已经充分开展了电子战,把美国提供的无人机搞的晕头转向。就连拜登总统再三斟酌才向基辅提供的致命的海马斯导弹,随着俄罗斯人学会了如何干扰制导系统,这些导弹有时也会被误导。

毫不奇怪,所有这些发现都被纳入五角大楼和布鲁塞尔北约总部进行的一系列“经验教训”研究中,用来为北约军队准备与弗拉基米尔·V·普京总统的军队直接交战。其中一个发现是,当新技术遭遇老式堑壕战的残酷时,结果很少是五角大楼规划者所期望的。

“有一段时间我们认为这将是一场网络战,”去年退休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A·米利将军去年夏天表示。“然后我们认为这看起来像是一场老式的二战坦克战。” 然后,他说,有几天他们看起来就像是在打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坑”

乌克兰以西一千多英里处,位于欧洲中心的美国基地深处,有一个情报收集中心,该中心已成为将盟国和新技术联合起来瞄准俄罗斯军队的焦点。该中心被称为“大坑”,谢绝访客。美国官员很少讨论它的存在,部分原因是出于安全考虑,但主要是因为这次行动引发了人们对美国在俄罗斯部队的日常猎-歼中参与程度的质疑。

“大坑”使用的技术是从 Project Maven 发展而来的。但提供给乌克兰的版本的设计方式并不依赖于最敏感的美国情报或先进系统的输入。

自从六年前谷歌遭到强烈抗议以来,这些目标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早期,这非常简单,”五角大楼联合人工智能中心首任主任杰克·沙纳汉中将说。“这是你所能得到的最基础的东西。识别车辆、人员、建筑物,然后尝试研究更复杂的东西。” 他说,谷歌的退出可能会减缓五角大楼现在所说的“算法战争”的进展。但“我们只是继续前进。”

当乌克兰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候,从弗吉尼亚州到加利福尼亚州的近六十家公司正在设计和建造 Project Maven。然而,事实证明,有一家商业公司最成功地将所有这些整合到五角大楼所说的“单一管理平台”上。这家公司名叫Palantir,于 2003 年由亿万富翁保守自由主义者彼得·泰尔 (Peter Thiel) 和亚历克斯·卡普 (Alex Karp) 共同创立。

Palantir 专注于组织和可视化大量数据。但它经常发现自己处于一场激烈争论的中心,争论的焦点是构建战场图何时可能有助于过度自动化的杀戮。

Project Maven 的早期版本依赖于 Palantir 的技术,已由美国政府在 新冠大流行和喀布尔疏散行动期间部署,以协调资源并跟踪准备情况。“我们拥有大量数据,但人类无法处理全部数据,”沙纳汉将军说。

Project Maven很快成为五角大楼涉足算法战争的众多努力中的一项突出成功,并很快将来二十多项其他国防部项目和商业来源的反馈纳入了美国军队前所未有的通用作战图景中。

但它还从未用于过战争。

在波兰边境的碰头会

俄罗斯入侵后的一天清晨,一名美国高级军事官员和一名乌克兰最高级别的将军在波兰边境会面,讨论一项可能帮助乌克兰击退俄罗斯的新技术。这位美国人的车里有一台平板电脑,通过 Palantir 的软件运行 Project Maven,并连接到 Starlink 终端。他的平板电脑显示屏上显示了许多与“大坑”操作员所看到的相同的情报,包括俄罗斯装甲部队的行动以及俄罗斯军队摸索前往基辅时的交谈声。

从两人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美国人比乌克兰将军更了解乌克兰军队的位置。乌克兰人非常确定他的军队已经从俄罗斯人手中夺回了一座城市;美国情报部门却并不认可。当美国官员建议他打电话给一名战地指挥官时,乌克兰将军发现美国人是对的。

乌克兰人对此印象深刻,同时也感到愤怒。他说,美国军队应该与乌克兰人并肩作战。

“我们不能这样做,”美国人回答道,并解释说拜登先生禁止直接参战。他说,美国可以提供的是不断变化的战场图景。

如今,类似的紧张局势仍在“大坑“内继续上演,每天都在进行一场小心翼翼的舞蹈。军方认真对待拜登的命令,即美国不应直接瞄准俄罗斯人。总统表示,决不能让俄罗斯获胜,但美国也必须“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

因此,美国人为乌克兰人提供的情报都是正确的大致方位,但没有提供精确的坐标。

乌克兰人很快就进步了,他们利用 Maxar 和 Planet Labs 等商业卫星公司以及从 Twitter 和 Telegram 渠道抓取的数据,建立了一套廉价版的Project Maven。

俄罗斯人或附近的乌克兰人拍摄上传到Instagram 上的照片,经常显示筑垒阵地或伪装的火箭发射器。无人机图像很快成为精确目标数据的重要来源,散漫的不关手机定位的俄罗斯士兵的地理定位也是输入数据之一。

这种信息流帮助乌克兰瞄准了俄罗斯的炮兵。但战地指挥官表示,最初希望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将战场图片传送给战壕里的士兵,但这一愿望从未实现。该系统的关键之一是星链,这是埃隆·马斯克提供的卫星网络,它通常是连接士兵与总部或彼此之间的唯一途径。这强化了已经变得非常明显的事实:事实证明,由 4,700 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几乎与美国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军用卫星系统一样好,有时甚至更好,一位白宫官员表示。

梦想中的无人机编队

有一段时间,乌克兰的技术优势似乎可以将俄罗斯人完全赶出该国。2023 年夏天,乌克兰高中生在基辅郊区一家长期被忽视的工厂工作,将从中国买来的小型无人机组件焊接在一起,然后将其安装到碳纤维框架上。这些装置轻便又便宜,每个售价约 350 美元。

然后,前线的士兵会给每架无人机绑上两到三磅重的炸药,旨在瘫痪俄罗斯装甲车辆或杀死俄罗斯炮兵。这些无人机是为无人神风特攻队任务而设计的,旨在一次性使用,就像一次性剃须刀一样。

基辅附近那座破旧的工厂浓缩了乌克兰战争的所有复杂性和矛盾。从一开始,乌克兰人就明白,为了获胜,乃至是不要输掉,他们必须重新发明无人机战争。但他们几乎无法获取足够的无人机零件。

谷歌前首席执行官施密特先生对重塑乌克兰无人机机队的使命着迷。

“乌克兰,”10 月份他在出访乌克兰期间说道,“已经成为全世界无人机的实验室。” 他描述了乌克兰突然出现的数百家无人机初创企业,“你能想到的所有种类无人机”。

但到 2023 年秋天,他开始担心仅靠乌克兰的创新优势还不够。俄罗斯人口太多,太愿意做出牺牲,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中国仍在向俄罗斯提供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同时也向乌克兰出售产品。

尽管乌克兰新建的工厂生产的无人机越来越便宜,但他担心它们很快就会被超越。

因此,施密特先生开始资助一个不同的愿景。在经历了乌克兰之后,现在这个愿景在五角大楼也赢得了追随者。它就是更便宜的自主作战无人机,即使它们和地面上的人类操作员失联,它们也会集群升空并相互通信。这个想法是新一代新型武器,如果蜂群中的一些无人机被击落,它们将学会躲避俄罗斯防空系统并重新变阵。

习惯于建造价值 1000 万美元的大型无人机的美国,能否转向一次性自主无人机,还远未可知。也不清楚是否美国已经准备好解决人工智能驱动的机群所带来的目标问题。

施密特承认:“这里存在很多伦理问号。”他指出,这些系统将引发另一轮关于人工智能把人类置于准星的长期辩论,尽管五角大楼坚称它将维持“使用武力前适当水平的人类判断。”

他还得出了一个很不爽的结论:这种新版本的战争可能会很可怕。

“地面部队时时刻刻都知道,无人机在头顶盘旋,他们一直处于几公里外看不见的飞行员的监视之下,”施密特去年写道。“而这些飞行员也知道他们可能处于对方无人机的十字准线中。……这种不安全感和致命的窥视在乌克兰随处可见。”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