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补课之争论,其实就是人性之争,社会少量优质资源的分配问题

【本文由“盎撒霸权必将被打倒”推荐,来自《补课诡辩术》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加油种花家
  • 首先,通篇都没说到重点!

    来,我就问你,同样一节课、一道题,是一对一效果好,还是一对45个孩子效果好?

    这就是教育资源人均分配的核心问题;

    一个老师上课,下面坐了45个学生,15-20分钟后能自觉认真听课最多30%,其他就有各种原因分心分神,有的可能听起来费劲,有的则学习动力不够,有的自律性差开始偷看动画、小说或玩其它的;

    这是科学数据,不是考臆想!

    帖主一直在力证,老师的学历和教学能力问题;其实,基础教育阶段,学历有一定作用但是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因为基础教育的教育大纲考试大纲决定了其教学范围,知识含量大家都差不多,并不需要高学历老师搞什么特殊的研究!能考上教师的人 素质都不差;当然,在同样努力的情况下,高学历老师一般比低学历老师好这是必然的;

    所以,补课的核心在于,一对一或一对3、5个学生,这样的优势在于,高效的面对面教授知识,让学生可以和老师直接互动并吸收知识;这是一对几十个学生无法达到的;

    另外,说个题外话,作为给孩子补过课的家长,因为孩子高中时曾经有偏科现象,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补课绝对有效!除了以上说的,因为一对一或一对少能让孩子和老师直接沟通、互动,面对面接受知识外,老师对孩子学科基础、缺点的理解是系统性的,可以针对单个进行补足做规划,执行计划并效果跟踪,这是一般学校老师无法做到的,不是老师无能而是她不可能有那个时间和精力!

    再说:校外补课老师和机构,是直接面对市场竞争,那就是孩子学习成绩说话,他们会对各科学科文化绞尽脑汁做优化,做应试教育教案和课件,去某些机构看看教案你会明白,不要小看他们对这块下的功夫;

    我不客气的说:这个其实有点和以前国企和民企的区别!因为教育本来也是一种投入与产出!(从应试教育来说:投入时间精力金钱,产出就是成绩);

    所以,妖魔化补课真的不可取,因为他们其实补足了一部分教育资源不足问题(除非哪天中国强大了,我们的教育可以像芬兰那样全是小班制 个性化教育);同时也拯救了一些懂事晚的孩子、家长没能力没精力辅导自己孩子的家庭;当然,有正面也肯定有负面;

  说的没错。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巨大差别的,这很多文章故意忽视差距。

  很多学生领悟能力差,或者上课不专心,导致在既定的课程里没有学会,就会一直跟不上。

  这种情况,补课就非常有必要,在一对一或一对几的情况下辅导,通过反复教学让学生领会,尚可亡羊补牢。称“后补”。

  而现在很多补课,是通过提前学提前跑的策略,使其在新学期的新课程中学习起来更加轻松,称“先补”。

  无论先补后补,学生同样需要强烈的主动学习意愿。而有些学生,补也是吊儿郎当,油盐不进,纯属浪费资源。

  所谓补课之争论,其实就是人性之争,社会少量优质资源的分配问题,尤其是这种优质资源只能依靠自身能力、努力来获取,无法通过身份、地位、财富来瓜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