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还有两张王牌没出,中国要做好迎战准备!
当地时间15日,美国白宫网站发布的一份针对232条款的“事实清单”中提到,由于中国采取报复性措施,美对华关税加增至245%。在16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外交部发言人怎么看这个问题。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好像有点烦这个问题,说245%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你可以去问美方。
白宫针对232条款的“事实清单”。(图源:白宫官网)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里就提到过,关税税率加到50%以上,绝大部分货物贸易就会停滞。美国加税率本质上是心理战、政治战,对内展现强硬姿态,对外施加一定压力。从纯经济角度而言,即便把关税加到10000%也毫无意义。针对美方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至245%关税,中国无需跟进,若跟进反倒显得小家子气,还会被美方牵着鼻子走。
最近几天,特朗普政府在关税政策上,发声前后矛盾。当地时间11日晚,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免除“对等关税”。然而,特朗普13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美国政府并未对某些商品类别实施任何豁免,而是将其移至其他“关税篮子”。当天,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特朗普政府针对手机、电脑、内存芯片等电子产品的关税豁免只是暂时的。到了14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接受采访,被问及中美两国经济“脱钩”风险时语气变软,称美国和中国经济没有理由分离,两国之间有可能达成“一项重大协议”。
从这些前后矛盾的信息能够看出,尽管特朗普政府内部成员动机一致,妄图凭借世界最大消费市场的地位,滥用权力对全世界进行讹诈,但他们内部在关税政策上并未协调一致,所以我们看到他们的论调天天变换。这无疑给我们与美方打交道增添了困难,难以分辨其哪句话是真。倘若我们投入巨大努力,协调好内部,真诚准备跟他们进行谈判,结果他们又改了呢,那我们就尴尬了。
山东港口青岛港,装载外贸集装箱的货轮驶出港口。(图源:视觉中国)
笔者认为,中国应做好自己的事,以不变应万变。在战术层面,全力帮助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或转向其他市场。目前,朝野各方已行动起来。政府层面,商务部积极协助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部分银行专门为资金困难的出口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令人欣喜的是,民营企业也积极响应。刘强东的京东在未来一年内,将采购不低于2000亿的出口转内销商品,以帮助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这个举动非常好,我们给刘强东点个赞。通过出口转内销,能够化解一部分产品的市场出路问题。同时,许多外贸企业也在努力开拓其他市场,像中东、东欧、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市场,尽管规模不及美国市场,但多方发力、集腋成裘,就能起到一定作用。
特朗普如今铁了心要打关税战,短期内不会草草收场。原因笔者此前也有提及,一方面美国债务负担沉重,拜登执政时期政府开支巨大,财政底子近乎被掏空,这也难怪特朗普恨拜登。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试图开源节流,开源方面期望通过关税收取数千亿美元,节流方面则依靠“政府效率部”削减部分开支。此外,他还希望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在战略层面妄图孤立并击败中国。综合这些动机来看,特朗普打关税战虽在国内外遭遇诸多阻力,但他仍会坚持推进,接下来大概率还会不断加码。
美国总统特朗普。(图源:法新社)
目前,已有七十多个国家迫于压力跪下了,而真正与美国针锋相对的只有中国。国内有些亲美派十分焦急,指责中国政府,声称其他国家都已让步,为什么只有中国还在站着。但他们忽略了关键一点,特朗普打关税战的主要目标就是中国,其他国家或许通过让步还有周旋余地,而中国即便做出让步,也难以让美方罢手。
美方接下来还可能对中国采取多种行动。一是将征税范围拓展至更多领域;二是把中概股逐出美国资本市场;三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国家在美国的资产征税,直接没收资产的举动过于激进,征税则相对更具操作性;四是进一步限制美资企业对华投资。其中,第二点和第三点对中国的冲击相对大一些。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已经说了,不排除中概股在美国退市的可能性。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在华尔街上市的这帮弟们,得琢磨一下转移平台了,实在不行到香港上市吧。有些人问,美国会不会没收中国持有的美债?笔者觉得不会。如果特朗普这么做,那他是不准备活了。总之,对于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的这些举措,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应对这场复杂且严峻的关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