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高考语文差点不及格,现在我靠写字开展副业?!

作者 | 木马君

最近高考出成绩了,有的孩子考了高分,多年辛苦终得回报,也有些孩子,考得不如自己预期,可能陷入失望和迷茫。

这个时节,我也忍不住想凑个热闹,聊点和高考有关的事。

我写公号已经有7年了,到了现在,号里汇聚了几十万有趣的瓜友,木马家的小团队也运转得不错,这个公号慢慢地成了我的副业。

话说,养娃的中年人,谁还没几个拿手技能呢。我只是万万没想到,有一天我居然靠写作开展了一门副业。

假如我高中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知道了,估计会气得掀桌子吧,毕竟,我是一个高考语文差点不及格的人。

500

在公号里,常常有很多瓜友夸我文章写得不错,问我以前在学校是不是语文成绩特好?新概念作文获奖那种的。。。

但是瓜友们也知道,我是一个理科生,高中时学的是理科,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学的是工科专业,毕业后干的是电子工程师。

于是也有不少瓜友猜测,那我岂不是就是那种连文科也特别好的理科生,所谓的文武兼备,别人家的孩子?

很遗憾,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

500

我上学的时候,语文成绩并不突出,和数理化比起来,算是中规中矩,成绩平平吧。

到了高考的时候,大约因为语文是第一门考试,心里多少有点紧张,看到当年的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大脑一片空白。

这是我没接触过的题目类型,想套一套以前练习过的作文内容和桥段,也完全无从下手。

后来我发现,多年的刻苦学习,让我很擅长客观知识和公式的运用,但是,当我需要展开想象力的时候,我完全不知所措。

500

我们的教育体系里似乎不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既然平时没有培养过想象力,为什么高考时又要出一个这样带着科幻性质的作文题呢?想想就真的很气。

在大脑一片空白和时间压力下,我写了一个很蹩脚又生硬的作文。后来出来的语文成绩自然是不好,从平时的成绩平平掉到了及格线附近。

那时语文满分150分,我考了90分出头

我们班主任一脸痛心疾首,你看看你,明明数理化都能考到140,却偏偏在语文上翻车了,你知道你这里少了几十分,错过了多少机会吗?

幸好因为数理化成绩给力,我最后还是以不错的成绩考进了本市的重点大学,但是我有时也会忍不住胡思乱想,如果我当年语文不砸锅,也许还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一转眼,20多年过去了,对于当年高考的翻车早已没有了遗憾。作为一个草根阶层出来的孩子,能拥有今天的生活,我感到很感恩,回顾高考之后这一路走来的经历,也有几点感触想和大家分享。

500

选专业就像找对象,实用与兴趣兼顾

我当年选专业的时候,也和现在的孩子一样迷茫。

顺便吐槽一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学校还是只教书本上的死知识,对于如何选择专业,每个专业是干什么的,各行各业的人在做些什么,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这方面的内容一点儿也没有。

我们殚精竭虑地培养出了很多“做题家”,然后高考过后,一脚踹进大学,你们自己去摸爬滚打吧。

直白地说,在我看来,我们的教育和考核体系是个彻头彻尾的巨大的失败,教育改革了这么多年,专家们还是毫无建树,有关部门的人真应该为自己感到羞愧。

500

我当年填报志愿的时候,因为考虑就业容易和实用性,选了一个纯纯的工科专业——电气工程。

前几天,大学同学说,你知道吗,现在咱们专业又热门起来了呢,颇为抢手。我心生感慨,大学毕业接近20年了,现在的我既没有进供电局,也没有爬在郊外的电线杆上,我目前在做的工作,和当年的专业内容,早已分道扬镳。

如今想想,选专业就像找对象,因为它可能影响你整个人生的走向。选得好,是一辈子的事,选的不好,至少也是影响你几年的事。

如果只关注就业和实用性而违背内心,就像是嫁了一个经济优越但是面目可憎的男人。忍一忍,也可以过一辈子,但是这辈子也就这么凑合了。

专业不仅仅是大学四年的时光,还常常会带你去向未来的工作行业,如果你对它一点兴趣也无,甚至讨厌它,那以后的人生岂不是太痛苦了?

500

前几天,我们招一个旅行过程中的地陪,来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她说她马上要裸辞了,然后就打算一路背包游,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她穿着背心和短裤,厚厚的登山鞋,大背包,皮肤晒成了小麦色。交谈之后,我发现她外语流利,性格热烈跳脱,热爱背包探索未知的世界。

我们相谈甚欢,这个女孩子真是天生的探索者,她充满活力,随遇而安,一定是个好的旅伴。

送她出门时,我随口问了一句,你之前是做什么的?

她说:会计。

我内心大为震撼,无论如何,也无法把她和会计工作联系在一起。

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她没有收入也要毅然决然地裸辞了。

500

当然,我也不想劝年轻人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只学风花雪月的专业。(家里有实力,不需要自己养活自己的,可以忽略这一条)

十七八岁的时候,你常常并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比如我,高中时只知道努力学习,大学时想着要搞好成绩将来找个好工作,工作后想着要学习技能,升职加薪。

一直到了30+的时候,我才慢慢明白,原来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与人沟通,跨文化跨领域跨职能地沟通,帮助双方,理解对方。

因此我才会做现在的本职工作,才会自发地在业余时间写西班牙、德国和中国的生活和文化,并慢慢有了这个公众号,所有这些,都是一种沟通。

所以,选专业这件事,很难有最正确的那个答案。

找对象时,除了偶尔的一见钟情,更多的是日久生情。

你看到一个人,并不知道你未来会不会喜欢他,只知道自己不讨厌他。当你判断这个人三观靠谱,没有不良嗜好,那可以相处看看。

500

选专业也有点类似,不要选那些你觉得面目可憎与你八字相冲的专业,强扭的瓜不甜,再热门都不行。

在剩下那些对你来说面目友好的专业里,尽量选一个靠谱的,不会让你未来生活陷入风雨飘摇的。

500

“人生不要all in”

前几天看到一条热搜,叫做“人生不要all in”,我觉得很有道理。

All in是指投入自己的全部,全部精力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一件事上。

我们上学的十多年里,常常是一个all in的状态,一切只为了高考,因此我们没有时间学习如何生活,没有时间培养兴趣爱好,也没有时间看看外面的世界。

工作了之后,很多人也是主动或被动的all in的状态,我们相信,埋头奋斗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你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没有时间细想。

500

All  in是一种投入和专注的状态,并不是不好,但是当我们习惯了把学习或工作当成了人生唯一的筹码时,我们就成了一个决不能输的赌徒。

本来人生是一条宽阔的大路,路上摔了一跤,遇到一个坑,你可以爬起来,绕过去。但是,all in之后,人生就变成了一条独木桥,掉下去就万劫不复,你哪有心情看风景。

如今回头看看,要摆脱All in的状态,答案不是变得懒散和吊儿郎当,而是要让自己变得丰富,把自己的人生路走宽一些,让自己有路可退。

500

我们总是太功利,只在有明确收获的地方投入精力,但人生从来不是一条从A到B的直线,如果是那样,那也太可悲了。

除了那些能直接带来成绩和业绩的东西,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探索一些未知领域也很重要。俗话说,不为无益之事, 何以遣有涯之生。

500

我不想写什么“人生容错率很高,考砸了没关系”之类的鸡汤,对于普通人家的小孩来说,高考很重要,大学学历和专业也很重要,因为它是一个起点。

但是拉长视线,从几十年的跨度来说,起点并不直接决定你的人生走向。

虽然高考和大学是一个起点,但是未来的路径是自己走出来的,你可以在以后的每一步中,逐渐探索,纠正和靠近自己的内心所向,最终成为一个努力积极又内心丰盛的人。

500

点击阅读原文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