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在前门「放火」,岂料却是梵蒂冈后门「失火」

   赖清德昨日果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就「国会改革五法」向「司法院宪法法庭」提出「违宪」声请「释宪案」,及要求「暂时处分」,并警告在野党党团在「宪法法庭」作出判决之前,不能执行「国会改革五法」的各项权利。这是赖清德继在台南市长任期内,长达二百三十二天拒绝前往台南市议会作市政报告并备询之后,又一次「放火」焚毁台湾地区的民主制度,把自己一人置于广大民意之上的反民主面孔的大暴露。

    但意想不到的是,赖清德刚在前门「放火」,被视为台湾当局在欧洲以至全球「后门」的梵蒂冈,却是「失火」。罗马教廷宣布,教宗方济各已任命原山东周村教区主教杨永强为浙江杭州教区主教。杨永强目前也是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去年十月曾获邀请前往罗马参加世界主教会议。而大陆官媒《环球时报》则罕见地以《梵蒂冈任命杭州主教》为标题同步报导此事,被台湾地区中央社形容为这形同正式认证中国主教的任命权是属于教宗,不再属于中国中央政府。倘此解读符合事实,那就比所谓的「越南模式」还要「宽松」,因而朝向梵蒂冈与台湾当局「断交」,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迈出了重大一步。这对要在岛内外实施新「两国论」,意图拓展「邦交」及参与只限于以主权国家为成员主体的国际组织的赖清德来说,不啻是「后门失火」。

    实际上,中梵建交最大的障碍是主教任命权,还有中国三自爱国教会及台海等问题。过去曾有段时间讨论,采用「越南模式」来解决中国主教的任命问题,那就是由由梵蒂冈选出几名主教候选人后,经越南政府确认其中一人才由教宗任命。但中国似乎是更为坚持自己对主教的任命权,只能是采用中国提名唯一候选人,交由教宗任命的方式。而梵蒂冈则坚持在选立中国的主教时,有权决定用何种方式任命,亦有权拒绝中国主教团所推荐的人选,而中国主教团应该包括地上及地下教会的主教由于双方都坚持自己的原则,因而一直呈现僵持状态。

    在解决中国主教任命程序的问题后,梵蒂冈与台湾地区联系的问题,就是「湿湿碎」矣。——在过去台湾地区是长期由中国国民党执政时,国民党的极右意识形态,是与也是持抱极右意识形态的梵蒂冈相通的。因而台湾地区在国民党掌政时,梵蒂冈与台湾当局的「邦交」极为牢固。而民进党的意识形态是左倾的民主社会主义,与梵蒂冈的意识形态相悖。与台湾地区是由国民党执政时相比,梵蒂冈与台湾当局的「共同语言」已经大为减少。虽然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也是左倾,并信仰科学社会主义,但在开拓天主教「市场」,及让「地下教会」获得合法地位方面,中国大陆比台湾地区的「价值」更高。何况,《圣经》的主旨之一,就是要拯救牧民,因而中梵建交对教廷来说,更符合《圣经》的精神。即使是以庸俗的「效益理论」来衡量,中国大陆有十四亿人口,是一个广阔的「待开发市场」,而台湾地区不但人口只有大陆地区的六十分之一,而且天主教在台湾地区的发展已经饱和,没有多少「开拓效益」了。

      梵蒂冈在台湾当局对外事务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不单止因为梵蒂冈是台湾当局在欧洲的唯一「邦交国」,而且还因为台湾当局在中南美洲的一些「邦交国」,都是讲西班牙语的天主教国家,极为容易受到教宗方济各及教廷的影响。倘教廷与中国大陆建交,就难免会对这些国家产生「蝴蝶效应」的影响,促使其纷纷宣布与台湾当局「断交」,并改与中国建交,届时台湾当局所剩下的「邦交国」,就只剩下「小猫」三四只,距离「零邦交国」不远,要在国际社会进行「台独」活动就将更困难了。

实际上,台湾当局在中南美洲的「邦交国」,主要是属于拉丁语系中的西班牙语国家。正因为如此,西班牙语是台湾当局「外交部」的第二大工作外语,拥有一批西班牙语人才。而且,这些中南美洲的「邦交国」,因与西班牙的历史渊源而成为天主教国家,他们与梵蒂冈的关系有点「君臣关系」。尤其是现任教宗方济各是来自拉丁美洲,这些国家可能会倾向追随教宗动向,因而倘梵蒂冈与台湾当局「断交」,将会对台湾当局的「外交」形成「胡蝶效应」,这些中南美洲国家也将会纷纷跟随之,从而形成「断交雪崩潮」。但这却幷不是甚么中国大陆「大挖墙脚」的结果,当然梵蒂冈也不同于那些可以用金钱可以「搞掂」的穷国、小国,而是教廷主动作出主动,甚至为了与中国建交而自行调低「筹码」。对此,赖清德根本无法「归罪」于北京幷以此煽动民粹,只能是哑口吃黄莲。

更令赖清德当局恐慌的是,虽然中梵建交对民进党当局的打击极大,但对台湾民众的冲击不会太大。因为在台湾地区的几个主要宗教中,佛教和道教最深入人心,这两个宗教的信徒也有高度的重叠,占台湾地区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越是往南,信众越多,尤其是道教中的妈祖信仰。在台湾中南部,信奉天主教的民众极少,仅占总人口不到百分之一点五。因而中梵建交,对台湾民众做成的震动不会很大。

    即使是对台湾地区的天主教信徒,也将不会造成较大的冲击。实际上,与台湾地区的本土基督教尤其是「基督教长老会」是「台独」组织不同,台湾地区天主教随着两岸民间交往的日益发展,面对两岸关系的态度发生变化,前主教单国玺就被视为是「大统派」。一九九零年五月底,台湾「中国主教团」正式提出《「国是会议」建言》,要求台湾当局尽速订定主动的、周全的、以中国之统一为目标的大陆政策,主张积极支持民间的接触与对话,特别是文化、学术、文艺、宗教、体育等方面的交流,在开放两岸文化交流范围中,促进两岸宗教界人士的交往,而不必担心大陆的统战做法。在大陆政策和两岸关系上认为,未来两岸的趋势可能是在民间自立动机形成的接触,经由经济上的整合而达成统一,主张台湾当局的「三不政策」可以放宽,两岸可加强学术、文化、宗教等交流。

    因此,中梵建交的前景将是「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将对「台独工作者」赖清德将会是重大打击。

                     (发自台北)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