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鸿沟——拜登和特朗普的死穴

曾几何时,美国的《时代》周刊是一份何其耀眼的明星杂志,它的时间跨度很大。对年长的中国人而言,对《时代》周刊开始有记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它向美国人民宣扬中国抗战的英勇事迹,它对改变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成见是有功绩的。对我们这一代而言,《时代》周刊的每年的年度人物评选,曾经是热门的话题。记得在上大学时候,还对其中的某些文章一字一句地查字典,以作为学习英文的典范。

500

如今的《时代》杂志,已经是垂垂老矣。它的生命周期似乎也到了。就从90年代说起,《时代》杂志的发行量很强劲,90年代初每周的发行量经常超过400万份。而在互联网时代的2000年,发行量开始下降,反映出印刷媒体的整体趋势。如今的数据已经是很难查到,“家丑不可外扬”?但是有些第三方的数据猜测,在2023年已经掉到了100多万份。

在互联网的大潮中,能够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报刊,可能只有《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吧。它们的在线订阅数是不断地往上增长的。

 

500

《时代》的衰败,也反映了拜登和特朗普的死穴

在几个星期前,拜登和其团队还花费了大量时间与《时代》周刊做了专访。好像全然不知《时代》周刊的影响力已经远远不如从前。更加重要的是,这一专访也反映出巨大的时代鸿沟,因为年轻人已根本不看印刷品、长段的文章,更不要说这种过气杂志。所以对拜登和他的团队来说,更加像一种“自嗨”或者是怀旧,如同还在《时代》周刊岁月峥嵘的90年代。

500

也难怪,拜登已经80多了,而跟随他多年的小团队也是60多岁的“年轻人”。

这不光是拜登如此,特朗普也一样,这是他们的局限性,我们也可以看得到特朗普的办公桌上还放着《生活》周刊,把他当成封面的一期杂志,这是他昔日的辉煌。也看的出特朗普有同样的毛病,往往把过气的杂志的地位捧得太高。

不过也不能说拜登的一番苦心完全没有效果,最近的民调反映,年纪越大的人对拜登的支持力度就越高,也对,他们也许就是这些杂志仅剩的受众了吧?

 

年轻人的媒体

现在的美国的大多数中年人,年轻人和青少年都是通过社交媒体在获取资讯。拜登也好,特朗普也好,也必须要增强在这方面的投入才能把这方面的声音传达出去。而这两位老人家,在这方面的执行力是很弱的,甚至说根本没有什么想法。

 

《时代》周刊还能活多久?

媒体企业的寿命是越长越好吗?未必。记得马云说,他要把阿里巴巴做102年,要成为一个百年老店。其实企业如同一个人一样,生老病死,自有其命运。并不是越长越好。如果一家企业,能够为社会为客户持续地创造价值,那么它自然而然就会存在下去,不管是十年、百年、几百年。而一家企业在时代的变迁中,或者在竞争中,完全被取代,那么自然而然就是要消亡的。更加重要的是,如果它的存在不能为客户为社会创造价值,甚至是为恶的,那么它的破产是社会的幸事与必然。

《时代》已经创刊101年,如果它不能及时转型,适应新的时代需求,那么《时代》也会随着旧有的读者群慢慢老去。

本文由公众号:【明州花公子】(ID:yuqihua_578)原创,喜欢我就点击关注我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