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公有制计划经济”还是“私有制计划经济”?

人们都知道,经济运行中的总利润是变化的,起伏的,不是一直加速扩大的。它有上升阶段,也有下降阶段,这是人类控制不了的。因为,利润主要来源于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依靠灵感,但是灵感能否出现,人类控制不了。所以,总利润的变化趋势在根源上是人类无法控制的。

于是,当总利润处于下滑趋势中,十几年或更长时间不变后,市场经济的竞争模式就会缔造垄断集团。 

“反垄断法”是不能反垄断的。因为,反垄断法不反私有制,不反市场经济,不反竞争模式,而它又不能扭转总利润下降的趋势。所以,面对总利润长期下滑的局面,市场经济的反垄断法只能“名存实亡”。 

若严格执行反垄断法,资本在激烈竞争中将难以获利。这是资本忍不了的。它们必然要暗中勾结,维持市场竞争的“画皮”,为了降低竞争烈度而暗中结成利益联盟,并且不惜渗透控制政权,最大限度实现垄断经营,以便获取利润。这就是“私有制的计划经济”。 

要想避免“私有制的计划经济”,就必须在总利润减少的趋势中,不断增加资方的利润,通过喂饱他们的贪欲来维持“市场竞争模式”。主要方法有两个: 

1、放松“劳动法规”的执行力度,允许资方加重“直接剥削”的程度。比如加班不加薪,减福利,降劳保等。换言之,就是不能从科技创新中获得利润,就向人们的体力和休息时间要利润。 

2、扩大“间接剥削”的力度,不断逆势增加货币供给。经济越不好,就越释放货币。比如降息降准,扩大国债规模,增加财政赤字,甚至直接给老百姓发钱,发券等。货币增多后,原有货币全部贬值。贬值部分被转移到新增货币中,而新增货币这部分财富被投入市场进行再分配时,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分配规则——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进行分配的。结果就是,社会总财富没有在货币量扩大中增加,但是所有人的财富在被通货膨胀“洗劫”后,做了有利于资方的分配。换言之,就是减少普通老百姓的财富去做资方的利润,用劳资之间的零和博弈,用劳动者的吃亏,去缓和了资本之间的零和博弈。资本之间的零和博弈减轻了,不再大鱼吃小鱼了,垄断程度就降低了。 

以上两种方法,一个瞄准的是劳动者的体力和休息时间,一个瞄准的是劳动者的储蓄财富。这两部分财富都不是无限的,都是有限的。过劳死、工伤事故、年轻人不愿生育等新闻的逐渐多发,都与劳动者的疲惫,与休息时间不足,与生命底线被伤害有关。而劳动者的储蓄财富当然也是有限的。尤其在总利润下滑,资方急需利润的时期,劳动者的财富更是“只减不增”的。 

所以,老百姓的体力和休息时间有限,储蓄财富也有限,那么,想通过拿走老百姓的财富,去增加资方的利润,以便缓解资方竞争压力的举措,其效果也是有限的。 

由此,老百姓即便苦不堪言,舍命陪资本,但是只要经济增速不从下滑变为上升,市场经济就会不可遏制地走向“垄断”。换言之,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必然让位给“计划经济”。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想要“公有制计划经济”,还是“私有制计划经济”呢? 

在哪种计划经济里,普通百姓更能够远离数千年封建文化的洗脑,最大限度地保有独立人格,平等意识,自由身份和革命意识呢? 

也许有人会问,你看欧美,“私有”不恰恰是平等、独立、自由的保障吗? 

那我反问,在广大的第三世界里,“私有”为什么没有成为平等、独立、自由的保障? 

大家发现差别在哪里了吗? 

对,差别在“科技”。 

有了科技优势,就会有盈利优势。盈利增加了,人身依附关系就减少了。“平等、独立、自由”就增加了。 

所以,“平等、独立、自由”要么靠科技创新实现,靠利润增速的不断扩大实现,要么就要靠公有制来实现。 

为什么古代历史多专制,等级森严,而现代历史较自由,越来越能够平等相处呢? 

因为古代经济中科技创新少,总利润的增速较慢,而现代社会中科技创新加快,总利润增速也加快。 

“平等、独立、自由”的保障是科技创新活跃,总利润增速快,而不是什么私有制。 

“私有制”虽然保护私人财产,但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就不可能让大多数人(主要是劳动者)获得平等、独立和自由。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一定要搞“圈地运动”,剥夺劳动者的土地,把他们从土地上赶走的原因。 

没了土地,劳动者无法自力更生,只能到城市里出卖劳动力生活。这就失去了自由,被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俘获,成为一颗没有自由,没有平等的底气,更谈不上独立的“螺丝钉”了。即,劳动者没有选择不受剥削的自由,只有选择接受这种剥削还是那种剥削的自由。这就是私有制社会里,“土地”与“自由”的关系。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拯救了资本主义呢? 

因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总利润的高速提升。这让“自由平等”和“私有制”可以并存,可以和平相处。 

可是,一旦科技创新放缓,经济增速下滑,经济危机就爆发,自由平等就在私有制里消失了。尤其是在基础科学百年未有重大突破,科技创新越来越受到人类自身条件、极限条件的限制时,科技创新还能轻松地保持高速发展吗?总利润的提升速度还能让人乐观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在几十年或者更长时间不能迎来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总利润持续下滑,甚至没有利润还走入衰退,那么私有制会不会消灭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走向“垄断”,走向“私有制的计划经济”,或者说“类封建的计划经济”呢? 

此时再问大家想要“公有制的计划经济”还是“私有制的计划经济”,大家会怎么选呢? 

还要不要坚持市场经济? 

如果坚持市场经济,那么在科技创新无法突破,无法扭转经济下行趋势的情况下,就只能等着垄断,等着私有制计划经济的到来了。 

当然,还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发动战争,去杀人,去毁灭财富。 

当死了许多人,财富也被大量毁灭后,科技并未倒退,自然资源也可以供给。此时,只要停战恢复生产,利润就能重新增加。 

战前那种利润降低消失的局面被改变了,问题解决了。这类似于站直了跳不起来,没有高度增长,但是蹲下去就可以跳起来,恢复高度增长。代价就是,劳动人民作为主要兵源,要用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家庭悲剧,去维护私有制,维护资产阶级的生产生活方式,维护以“资本”而非“劳动”作为主要分配依据的社会。 

劳动人民愿意吗? 

参考文章: 

《百年变局的经济、历史和哲学内涵》 

2024.06.16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