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复盘秦L猜想

原本准备等到首批秦l车主进入首保周期,我到维修车间看一圈验证自己的猜想终结争议。但看到越来越多的汽车博主测试,我觉得可以阶段性复盘了。

猜想1

综合亏电油耗4-5,实际续航不高于1850km。

市区行驶,高速巡航里程各一半,是比较普遍的家庭用户情况。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市区巡航油耗在3.8左右,80km巡航油耗4.5左右,120km巡航在5左右。不管是各位测试博主的实测结果,还是我的计算,实际亏电综合油耗大概在4.4+。

离盖棺定论只差一步,等各位网约车师傅跑一两个月。毕竟高速能耗好测,城区弄个等速25km测试逗你玩必然失真。

我们就算按4来算,油箱实际容积加上油路内油量,多位汽车博主的加油站实测应证了我推算的往死里灌,“摇车”,启动汽油泵等操作,是可以加入接近70l燃油的。那么满油满电最优状态,应该是1750km+100纯电续航,所以是1850。实际上做不到,因为实际行车没有这么天时地利人和,比较现实的是满油满电,里程1550km。单论这个续航是优秀,值得大家鼓励,毕竟是一箱油稳稳当当1000+。

这个续航虽然比起宣传的什么2000+,2.9油耗不挨着,但我觉得还是有意义的。以我的用车实践,车辆续航能力900-1500是有意义的,可以保障绝大部分跨省出行不需要中途加油,给在拥堵环境下提供了错峰加油的条件。能够全程不停车,顶着交通法规处罚的边缘,一路飙到目的地,你就是“高速公路闪电”。考虑到人的疲劳极限,轿车续航1200km是一个我认为比较合适的里程,每1000km轮换一个司机,也就是连续干12个小时。

如需在需要更高的续航就不是轿车的需求的了,我觉得只有柴油越野车有需求,可能要考虑穿越高原沙漠戈壁无人区,200L油箱,续航2000km。

从我看到的实车来说,后备箱空间确实有点捉急,甘蔗没有两头甜,大油箱与大后备箱在紧凑级轿车里似乎并不能兼得。但不可否认,四年时间,秦的进步是喜人的,希望byd能一直维持这样的进步速度。

猜想2

运用行星齿轮结构优化高速油耗与改善亏电失速问题。

至今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博主拆开发动机,解析内部结构。

从北京车展来看,解决串并联混动车能耗与失速的方案无外乎以下几种。

1.换一个高效且功率更强的发动机。(比如1.5不够就1.5t)

2.多档变速箱,除了增加档位这个方案,再就是加入行星齿轮组解决减速比可调。(比如吉利最新的混动变速箱的双行星齿轮结构)

3.优化电池与电控。

从byd申请的专利与之前dmo的技术申报文件来看,byd都在尝试用行星齿轮方案优化单档固定减速比带来的弊端。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采取平行轴结构实现减速比可变,四舍五入也是一种2dht。也可能还有别的我没想到的独创方案,不管是哪种都是要解决减速比固定带来的弊端。

但不管什么结构,低速工况满电工况改善可以靠优化电池电控,发动机转速控制微调。但如果最终高速油耗有明显降低,都需要减速比可调实现,说单档固定减速比是先进技术就是倒反天罡。以当前的三电技术条件,不做机械层面的改进,L的油耗想比plus优化0.5-1L是痴人说梦。单纯改进发动机,把转速锁死在2000-2500也只能做出一个漂亮的理论值,实际使用过程里就是慢了不行快了也不行。

如果最终拆车与plus的变速结构没有改进,我多少会有些失望,毕竟作为销量第一的插混家用车,在技术进步上更有空间起带头作用,除非就准备“窝里横”“摆烂”了,当我没说。

----------------------------------------

实车的底盘感受会比plus好一点,空间,视野我认为进步不明显,后备箱硬伤,没有靠谱的l2也是短板。

如果让我在当下绿牌里选,只要高速开的不多,毫不犹豫选plus55高配。新车七万多落地,官方二手5w上下无压力,开三到五年不心疼,熬过当韭菜白鼠的阶段。假设L没有变速机械效率层面提升,那么秦l80低配的合理价格应该是9w上下落地,裸车8.5。这个价格厂家既不能躺着割韭菜也不至于饿的没心思造车。反过来说,5w落地准新官方plus55低配,超值,但从厂家的角度,卖的越多可能睡不好觉。

从实测结果来看,物理学还在。我是不知道那种媒体宣传自己开出1.x油耗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油耗相当于判了纯电车的死刑?如果高速公路均速100巡航能做到3.25L,让那么多纯电车的空气动力学工程师情何以堪,未来三年,希望dmi6.0 能把综合油耗提升到4.0-4.5就很好了,没有必要尬吹,到了4开头,每一个0.1的下降都需要方方面面抠细节,没有什么爽文剧情。

ps:

当下互联网环境就是这样,也许网民需要的就是情绪价值。我的岗位决定了我可以坚定的不提供不伺候不在乎,其实何尝又不是一种被一众媒体尤其是汽车媒体朋友们羡慕的幸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