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是怎么周期性“自宫”的——兼论政策失效与极左

关心经济的朋友都能感觉到,全球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哪怕是发达国家,绝大部分情况也不好。它们虚假繁荣的背后大多长着一棵“摇债树”。树影正变得越来越大。

那么,市场经济是怎么把自己玩死的呢?它是怎么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呢?

它主要做了这两件事。一是无能,二是自宫。 

所谓“无能”就是“利润”的产生主要来自科技创新。一旦科技创新总体放缓,经济中的总利润就下滑,经济增速就下降。而科技创新是灵感决定的,人类控制不了,所以面对阶段性的灵感枯竭,即经济周期变化,市场经济无能为力,难以改变。

所谓“自宫”就是牺牲长期利益来获得短期利益,结果寅吃卯粮,日子越过越完蛋,形同“自宫”。这个要多说两句。

财富三要素是——方法、劳动和资源。

对应着三个阶级——创新者、劳动者和资本家。

还对应着三个财富分配依据——创新依据、劳动依据和资本依据。

其中,“创新依据和劳动依据”是主要依据。“资本依据”不是主要依据。 

因为,没有资本,创新者和劳动者就能生产财富。自然资源就在那里不会消失。

而没有创新者和劳动者,资本家没法生产财富。除非他自己也去创新和劳动,承担生产责任。

所以按道理来说,财富分配应该优先满足“创新者和劳动者”,因为他们是财富生产的主力军。给他们的财富不足,少于其劳动付出的话,就会导致劳动力再生产无法完成,表现为消费低迷和生育下滑等,经济循环就不行了,生产被迫减少,生产力萎缩,经济就垮了。

于是,在科技创新总体放缓,经济增速下滑,总利润不断减少的阶段,财富生产接近“力竭”,财富分配应该以劳动依据为主要依据,以便维护劳动力再生产,也就是维护消费和生育,避免产能过剩,维护经济循环的安全,最后维护财富生产的规模不减少,经济不下滑,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但实际情况是,市场经济在面对总利润下滑的局面后,竞争立刻变得更加紧张。所有资本都开始拼命维护自己的利润规模,以便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和安全。可是,它们在此时并没有办法获得更好的创新灵感,让创新重新活跃起来,把经济增速从下降变为上升。于是,它们对利润的争夺就转向了对劳动者财富的颇多,以劳动者财富的减少来弥补自己的利润缺口。

方法就是直接剥削和间接剥削。前者以“内卷”为典型,向劳动者的体力和休息时间要利润,加班加点不加薪,减薪裁员,实为“降低劳动力价格”。后者以“逆势增加货币供给”为典型,经济越不好,货币供给越多。实为提高商品价格。 

于是,一面降低劳动力价格,一面提高商品价格,财富就流向资方了。继而,劳动者的财富减少,消费减少,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导致“通缩”。这种通缩是由于货币太多,财富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所以是“假通缩”。不是真通缩。

假通缩让消费低迷,产能过剩,迫使资方减薪裁员,让劳动者的财富更少,消费更少,产能更过剩,资方继续减薪裁员,形成恶性循环,毁坏经济循环,迫使企业减产裁员,关闭产能,甚至企业倒闭,生产资料大规模停止运转,财富生产不断减少,生产力瓦解,经济就走向危机了。 

这就是市场经济一面无能,无法改变总利润的下滑趋势,一面又“自宫”,坚持错误的分配依据,用资本代替劳动,成为分配的优势方。结果毁了消费,毁了劳动力再生产,最后毁了经济。

而在这个过程中,财富一面总体减少,一面向资方集中,开始两极分化,剧烈扩大贫富差距。中产阶层逐渐缩小,低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少数大资本越来越富,也越来越孤家寡人,成为众矢之的。于是,要求恢复经济,恢复公平公正的分配,尤其是提高劳动者收入的呼声与日俱增。“左派”就产生了。

但大资本不愿妥协,不愿改变主要分配依据,就把矛头指向外国,把阶级矛盾变为国家对抗,民族矛盾,文明冲突,种族仇恨……让劳动者入伍,被赶上战场,充当炮灰去抢劫外部财富。然后,劳动者拿命换来的财富还要依据市场经济规则,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让老爷们先吃饱吃好,嘴角流油。

于是,当这一切被看破后,左派就变成了“极左”,开始像病态的资产阶级仇视左派一样,也采取病态心理仇视一切资产阶级,把阶级矛盾推向不可调和。 

当然,在这整个过程中,资产阶级也尝试采取了许多经济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让财政、金融等政策不断发力,但是最后都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是,这些政策都是在市场经济的框架内实施的。也就是所有的措施都不得改变——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以“利润”为首要目标这两个基本点。 

这两个基本点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因为生产资料私有后,财富就被清晰地分割成一个个独立单位,让生产关系变为竞争关系,而非命运共同体。竞争就要以利润为首要目标,因为利润决定着竞争力。 

所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市场经济在挽救经济时无法改变其两个基本点,无法突破其框架,也就是无法改变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这个分配基础。所以它采取的所有政策,都会有一个能力边界。 

这个边界就是“总利润”必须一直上升,不能下降。一旦总利润下降,利润不够现有的资本分配了,就会引起激烈竞争,继而一定会转向侵害劳动者的利益,来维护资方的利润规模,缓解竞争压力和竞争焦虑。

而这,就是妥妥的“自宫”,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既断别人的后路,也断自己的后路,最后把所有人逼上绝路,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不可。

这就是进入经济增速下降期后,所有市场经济框架内的经济措施都会逐渐失效的原因。因为它们都没有改变经济的主要目标,没有改变主要分配依据,没有让财富流向发生本质变化,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还是主要掌握在资方手里,劳动力定价权和商品定价权也还是多由资方来控制。所以,不管是加息降息,升准降准,加税减税,释放货币还是回收货币……最后都会因为没有跳出市场经济的藩篱而逐渐失效。只要科技创新不带来宏观经济形势的逆转,无论怎么挣扎,结果都是一样的。危机爆发的时间越推后,危害的后果会越严重。危机爆发时间的推后就是以危机程度的加深为代价的。比如各类债务的扩大,以及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的不断恶化。

因此,整个市场经济的自救过程就是一场愚蠢的悲剧。为什么说是愚蠢的悲剧呢?

因为利润下滑只是财富“增量”下滑,不是财富“总量”下滑,生产力水平并未倒退。人们的生产生活是有条件保持在最好水平上的,是可以没有危机的。但是,因为要追逐私人利润,就把利润和生产资料的运转绑定在了一起。只要利润下降,生产就逐渐停止,结果硬生生人为制造了经济灾难和人间悲剧。一面有大量人口失业,一面又有大量企业倒闭。人们有工作、消费、养家的需要,企业也有经营的意愿。但是,这两方就是无法对接起来,原因仅仅是因为没有利润。

没利润就要竞争。竞争无法靠科技创新获得优势,就要减员增效谋取利润,就要靠货币洪水洗劫老百姓的财富。结果……一刀一刀自宫,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此时,只要把利润和生产资料的运转解绑,变成生产资料为人们的“需求”而生产,生产资料就能启动,财富就能重生,经济循环回归正常,经济就能够平稳运行。但是,这样的愿望就是无法实现。为什么呢?

因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在私人手里。私人之间是竞争关系,不是“命运共同体关系”。这就难以在利润下降的时期建立“共生关系”,即无法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计划经济”为代表。他与市场经济最不同的地方就是——计划经济可以不把“利润”作为首要经济目标。

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呢? 

因为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的。他以人的需求,人的自由,为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的目标。当然,前提是公有制计划经济不能是拉大旗作虎皮的,也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治理必须是完善的、真实的。 

说到这里,市场经济派们要笑了。它们看不起公有制计划经济。但是,你要问它们有什么办法解决市场经济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吗?它们会哑口无言,会手足无措,会转头就去挑拨国际关系,让劳动者去打劳动者,然后自己躲在后面煽风点火,坐享其成,打扫战场。它们最害怕的是告诉人类,生产力水平足够养活大家,大家不用打仗,合理分配财富就能过好日子。这足够把政治矛盾和经济问题大大减少了。不打仗,日子也能过好。

总之,市场经济就是在嘲笑计划经济中,在支持计划经济的左派们,尤其是劳动者的仇恨中,哆哆嗦嗦地走钢丝的。一方的蠢与恶,激起了另一方的战斗欲望。它们都没有静下心来想一想,既然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不完美,那么能不能建立一个可以实事求是,灵活包容的制度,让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让经济模式(即分配依据)也灵活变动起来,去适配经济阶段的变化,最后让财富分配始终能较好地为财富生产的主力军,即创新者和劳动者服务,从而维护好劳动力再生产,保护好生产力呢?

经济周期人类不能避免,那是科技创新的灵感不受控制决定的。可是,经济危机明明有条件避免,可是数千年,甚至数万年来,人类为什么就是不能避免呢? 

如果大家觉得是人性使然,那么就不要犹豫了,挥刀开干吧。如果觉得人类还有进步的可能,还有智慧可以运用,那么就用“灵活包容”来取代“僵化死板”,不要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中二选一吧。“二选一”是小孩子的作为,成年人都要。

参考文章:

《“看不见的手”到底是什么?》

《从“扩大消费”谈经济模式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变革的历史洪流》

2024.03.03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