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手”到底是什么?

一、前言

关心经济的人大多听过“看不见的手”这种说法。它是亚当·斯密在其著作中提出的一个观点,意在强调一种驱动经济运行的力量和方法。一般认为,亚当·斯密想通过“看不见的手”来描述和阐发市场经济的正确性和先进性。但是,包括亚当·斯密自己在内,人们并没有很好地阐述其内涵。这让市场经济理论遭遇颇多争议。本文就试着从揭示“看不见的手”开始,说一说经济运行的规律。

二、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的特点是——你感受到它发挥的巨大作用,因此认为它存在,但是你又看不见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所以,“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主要内容——“能量”和“方法”。

“能量”就是你在物理运算中计算的那个能量。你觉得它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是存在的,但是看不见也摸不着它。

“方法”就是你做每一件事情时,采用的手段和行为方式。没有方法,你难以实现目的。所以,你觉得它是存在的,但是你又不知道它具体是什么存在。

“能量和方法”携手构成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一切运行。这实际就是“物质与精神”的联袂。

“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似乎存在,但又不能直观地把握。这类似于康德说的“物自体”。 

三、能量和财富

 “能量”是对物质运动变化的“计量”。它是对动态变化的一种数量标记。能量表现为物质的运动或变化,体现为单位数量的累积。它被看做是推动一切物质运动变化的终极原因。 

当人们说“能量”时,隐含的意思就是在描述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比如说一辆车有动能,就是描述它在运动。因此,能量的世界,能量的事件,其实就是运动变化着的物质过程。

经济作为对一种社会运行现象的称谓,它也是能量运行过程,物质运行过程。没有能量,没有物质的运动变化,就不会有经济。经济所围绕的核心——财富,在本质上也是“能量”。

没有能量,不会有财富。财富体现为对人类社会有“正向推动作用”的能量。 

四、方法和规律

能量对人的认识和思维来说,天然地等同于“运动变化”,等同于“物质”。你谈能量时,是不可能离开物质的运动变化的。离开物质的运动变化,你表达不出能量,你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能量。 

“能量、运动变化和物质”是一体三面。缺了任何一面,另外两面也就不存在,或无法证实其存在了。 

能量运行千变万化,但又不是完全随意的,因为物质本身有天然的规范。物质的运动变化始终遵循物理规律,被限定在物理规律允许的范围和路径内。

一方面,万事万物都包含能量,但并非所有事物都是财富。 

另一方面,人类不能凭空创造能量,只能从自然界里转化能量进入人类社会,凝结在产品中,成为财富。 

所以,从研究物理规律中得来的“正确方法”,是把不能用的自然能量变为财富,变为人类社会里可用的能量,从而创造人类社会,支撑其生存发展的关键。 

换言之,方法或者说科技,是财富生产乃至经济与社会运行发展的“枢纽”。 

比如地底下的石油,古代没有开采技术,因此那时的人类对石油的使用十分有限,那时的社会是不发达的。而现代社会里,科技大发展了,勘探、采掘和提炼的技术都已经进步。于是,地下石油不仅被利用,还被花样繁多地利用。这让自然能量更大规模地进入人类社会,推动了人类世界的壮大与发展。 

这种发展是能量的永恒运动性以及方法的规范性联合作用的结果。 

能量就像高高的水塔里的水,充满了势能。而方法就像水塔下连接的管道和阀门。管道怎么接,阀门怎么开,能量就怎么流淌。

能量也像一匹不知疲倦的千里马,而方法就是控制它的缰绳。马儿负责前进,缰绳负责方向。

所谓“看不见的手”,就是这样一种组合——能量和方法的组合。它既推动前进,也掌握路径和方向。

这个路径和方向不是自由的,不像市场经济理论家们说的那样。它是有固定目标和常规路径的。凡是方向错误和路径异常的,基本都会在危机爆发,灾难降临中被清除出人类历史,失去生命,回到自然能量状态。也就是以死亡的方式回归非生命物质,从而受到物理规律的严苛约束和长期牢笼,不会再有生命才能享受的“有限能动性和有限自由”。 

人类社会所要遵循的路径和方向就是——效率不断提高,丰富性不断扩大,二者互相协调。

效率提高,丰富性扩大,是方向,是目标。

效率和丰富性的协调是路径。 

能量的永恒运动特性是本能的,自然的,不能解释的,因而是非理性的,没有目标和固定路径的。 

但是,能量被牢笼在“物质”中。物质是有规范,有标准的。不同物质或物质单位之间是有边界的。 

因此,能量运行的非理性冲动被套上了枷锁,在其寻求释放,寻求丰富性和自由的过程中,不断遭遇物质规范、物质边界的阻碍,一次次失败,最终产生了“记忆”。而记忆催生了生命。 

“记忆”让一些物质分辨出了“方向的异同”和“效率的高低”,能够进行比较,从而懂得了“方法”。 

继而,“自然能量”、“非生命的能量”进化成为“生命能量”,使得能量想要自由地追求丰富性的活动开始被“方法”所掌控,有的放矢地进行,不断追求效率的提高,避免重复和错误。由此,“理性”得以诞生。

最终,丰富性和效率在理性的作用下,走上了“协调”的道路。 

“自由”是能量的属性之一,但却是它追求效率和丰富性的障碍。自由的本质是非理性的,是否定规范和标准的,是盲目的。而物质是有条件,有边界,有规范,有限制的。因此,能量一旦接受物质作为其载体,就必须“就范”,接受物理规则这根缰绳的约束。从此,能量的自由属性失去了“绝对性”,但是也“睁开了眼睛”,开始变得有条理,有选择,有理性了。能量的自由天性开始与它的载体——物质相妥协,在物质给定的范围内寻求时间最短,效率最高的方法,去穷尽全部丰富性和可能性。

由此,能量运行要想提高效率就不能分散行事,乱跑乱闯,而是要被方法约束,进行集权统治。同时,效率的提升也需要方法的更新。因此,方法的更替也需要适当的自由度。这就让能量与物质,自由和规范(即集权),在实践的碰撞中逐渐从分裂对抗走向求同存异,经过磨合与妥协,最后走上协调统一的道路。

这个过程就是自然历史过程。其中包括人类的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路径和方向,体现的就是“道”,阴阳,矛盾统一,客观规律,进化规律…… 

总之,生命就是能量运行获得高级方法的体现。它是方法产生的物质平台,是方法得以落实和运行的一种特殊的物质载体。

不同的生命意味着不同的“方法”。高级的生命就是高级的方法。高级的方法对于生命来说,就是能让效率和丰富性各自发展又互相协调得很好。 

某些生物比人生命力顽强。某些生物的某项技能也比人类强大。但是,如果将利用能量的效率,利用能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综合考察,协调性考察,人类是最好的。 

所有生物的所有“方法”汇集起来,在竞争中分出胜负,构建起秩序,然后在生生灭灭中体现出“道”,展示出方向,呈现为规律。

这个规律就是——以效率更高和丰富性更大为“双目标”,以二者更好地协调为“路径”。 

五、经济运行的规律

能量无论怎么运行,正确的或错误的,有目的的或无目的的,它都遵循“守恒定律”。

守恒定律说明,在一个封闭的能量运行系统里,能量不会凭空产生,凭空消失。能量只能在不同的形式间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是“公平原则”的源头。 

也就是说,由于财富的本质是能量,所以不公平的财富分配必然导致能量的不公平分配。 

所谓“能量的不公平分配”就是,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由于运用了错误的方法,导致贡献大的回报少,贡献少的反而拿的多。结果就是,“劳动力再生产”或“创新力再生产”无法完成。

而这两种生产力无法完成就导致财富生产被损害,生产力被损害,经济被损害。 

这就是公平原则一旦被破坏,会经由财富的错配,能量的错配,最终导致生产力被破坏。 

因此,经济的核心原则就是——公平公正。目的是维护和促进“劳动力再生产”和“创新力再生产”。 

正是这个“公平公正原则”否定了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当然也否定了计划经济的合理性。

因为,我们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明白,财富生产三要素是——方法、劳动和资源。 

有了它们,财富生产就可以开始。缺一则不行。

这三个要素对应着三个阶级——创新者,劳动者和资本家。 

它们决定了分配的三个主要依据——创新依据,劳动依据和资本依据。

人不是天生会劳动的,是正确的方法把人类活动变为劳动,继而把自然资源加工成财富。所以,创新者和劳动者是财富的主要生产者,资本家不是。没有资本家,创新者和劳动者就能生产财富,因为资源就在那里,不会消失。而没有创新者和劳动者,资本家无法生产财富,除非他自己也进行创新和劳动,承担生产责任。 

由此我们得出,“创新依据”和“劳动依据”是财富分配的主要依据,而“资本依据”不是主要依据。 

那么,市场经济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就是错的。计划经济以“劳动”为主要依据也是错的。

它们的错误就在于,始终以一种分配依据为主要依据,而不是根据实际贡献的大小,采取灵活变化的、实事求是的、协调包容的态度进行财富分配。 

因此,经济运行的核心规律就是:

由于财富生产的主要贡献者是变化的,所以财富分配的主要依据也必须适时进行调整,以便时刻跟上“公平公正”原则的要求。

在创新活跃,经济增速不断提高,利润不断扩大的时候,要以创新为主要分配依据。

在创新乏力,经济增速见顶回落,利润逐渐减少的时候,创新对财富生产的贡献减小,此时就要以“劳动”为主要分配依据。 

“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理应获得适当回报,但前提是不能损害创新力和劳动力的再生产。 

否则,创新力和劳动力的再生产一旦因为财富错配,能量错配而被损害,经济就逐渐崩溃。效率和丰富性“双目标”都无法实现,协调统一也被破坏。最后,整个经济和社会因为违背公平公正原则而激起民愤。 

这种愤怒来自于社会运行脱离了效率和丰富性相协调的路径,造成财富减少,引起社会的退步,背离了进化规律的要求,因而会自动触发改革甚至革命,去消灭反动势力,剔除反动障碍,调整财富分配,恢复公平公正,修复创新力和劳动力的再生产,最终扭转错误的前进方向,重回预设的发展路径,使经济重新健康运行。这就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六、两种经济模式的错误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人类目前使用较多的两种经济模式。有关它们好坏对错的讨论是经济界的主要话题之一。但是,它们都是错的。 

市场经济的错误在于——它始终坚持以“资本”为核心建立秩序,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把“利润”作为首要目标。

而实际情况是,“科技创新”才是决定利润增减有无的关键。由创新状态的变化形成了利润的增长和下降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一起构成了“经济周期”。

由于科技创新是灵感决定的,灵感是人类控制不了的,所以“利润的变化”以及“经济周期”的变化,从根源上说,是人类控制不了的。 

人类可以主动探索创新,追求利润,但是由于不知道创新会在何时,以何种程度出现,所以人类只能被动适应经济周期。人类的完全主动性不在财富生产上,而是在财富分配上。一个科技创新的灵感出现后,人类就要通过调整财富分配来调整能量分配,建构最佳的“生产力”,也就是完善创新力和劳动力的再生产,使创新和劳动能够高效地进行。 

如果灵感消失,创新走向乏力,总利润不断减少,此时还继续坚持市场经济,以“利润”为主要目标,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结果就是资方不能从新增财富中如常获取利润后,便在竞争的压迫下转向侵害劳动者的利益,以劳动者财富的减少来补足资方因为经济增速下滑而出现的利润缺口。方法就是“直接剥削”(如“内卷”)和间接剥削(如逆势增加货币供给)。

这带来的后果是,劳动者的财富减少,能量就减少,劳动力再生产被破坏。表现为劳动者的消费降低,生育下滑,失业增多。继而导致市场缩小,让产能过剩,迫使资方以减薪裁员来应对。这又让劳动者的财富更少,消费更低迷,产能更过剩,迫使资方继续减薪裁员……由此开始恶性循环,逐渐扼杀经济循环,把经济推向毁灭。

这就是市场经济始终以“利润”为首要目标,以“资本”为核心,做为主要分配依据的恶果。它一旦进入增速下滑期就会导致财富错配,让经济自毁。这是其财富分配的主要依据不能改变,不适应经济阶段的变化导致的结果。 

这种分配规则和经济目标是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决定的。因为,生产资料私有后,人际关系或者说生产关系就是竞争的。竞争必然以“利润”为首要目标。原因是,利润意味着竞争力,保障着竞争力。 

所以,“私有制经济”随创新灵感的变化,必然呈现大起大落的局面。一时繁荣,一时灾变,呈现周期性的盛衰。这在古代就是王朝周期律现象,在现代就是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现象。

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所以经济走势多受气候变化影响。这导致人们习惯从天象、物候,是不是在冰期等因素去寻找国家兴衰的原因。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降低了气候的影响,于是科技创新被看做决定经济兴衰的主因。实际上,古代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也取决于古代人类的科技水平。实际上还是科技水平决定经济状态。

同理,计划经济也会遭遇科技创新状态的起伏变化。 

在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计划经济始终以“劳动”为名义上的主要分配依据,进行计划生产和计划分配。 

以“劳动”为名义上的主要分配依据就剥夺了以“创新”为主要分配依据的可能。也就是取消了“合理剥削”的可能,取消了创新者不劳动,但是依据“创新的方法”对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进行适当剥削的可能。 

于是,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即便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区别,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但是创新者的收入还是与一般劳动者较为接近的。

这在创新乏力,经济增速下滑的时期是正确的。因为创新对经济的贡献在降低,财富主要是劳动者生产的。减少对劳动者的剥削将有利于维护消费和经济循环,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

但是,到了创新活跃期,财富分配还是拒绝“合理剥削”,拒绝创新者依据创新成果分割大量“新增”财富,这就不对了。这是对创新者的贡献进行了剥夺,等于劳动者反向剥削创新者。这是违背公平原则的,会导致“创新力再生产”被破坏,打击创新者,主要是知识分子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向往允许剥削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逃离自己的国家,最终造成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复辟。

另外,计划经济中的计划分配由于弹性不足,也就是制度化、透明化的民主评议不足,导致少数人对分配进行了专权管理,施行“人治”而非“法治”。结果,让分配量与劳动量难以匹配,且长期得不到解决。这就破坏了公平公正原则,让计划分配与按劳分配,按绩效分配脱钩,出现了吃大锅饭现象,最终损害了劳动积极性,让经济萎靡不振。

所以,综合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私有制还是公有制,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只要分配不公,始终坚持一种分配依据为主,拒绝跟随经济阶段的变化而变化,经济肯定会大起大落,遭遇周期性经济危机。 

区别只是,私有制经济容易在创新乏力期遭遇危机,而公有制经济容易在创新活跃期遭遇危机。 

资本主义错在始终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让并非财富生产主力的“资方”对创新者和劳动者进行“不合理剥削”。

而传统社会主义国家错在轻视“创新”的贡献,以按劳分配为名,实施“人治”特权,取消了创新者进行“合理剥削”的分配安排。 

它们都因不能实现“公平公正”而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并给经济和人类社会带来了灾难。然而,他们却还在“五十步笑百步”中彼此攻伐。

因此,人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济模式应该是可变的,要能够根据创新趋势的总体变化采用不同的财富分配依据。这就要求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也得是可变的。因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决定了财富的分配规则。 

既然经济运行需要灵活性和可变性,那么经济制度就要以公有制为基础,去兼容私营经济,而不是反过来,以私有制为基础去兼容公营经济。

因为,从公有制计划经济向私营的市场经济转变时,股份化可以较好地解决。毕竟人们的私有财富增加了。但是,从私有制市场经济向公有的计划经济转变时,财富的私有会严重阻碍这一转变,使经济模式的变化失去灵活性。这是私有财富减少而自然引发的非理性反应。

所以,灵活的经济制度必须以公有制为基础兼容私营经济,不能反过来用私有制为基础兼容公营经济。由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目前最具潜力的人类制度。只要它能跟上经济阶段的变化,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适时切换,灵活适配,与时俱进地调整主要分配依据,那么,它就能比历史上其他的社会制度更好地运作经济与社会。 

七、结语

“看不见的手”通过“方法”来控制“能量”运行的路径和方向。

“方向”就是进化,提高效率,扩大丰富性,让更多的自然能量被转化进入人类社会,为人所用,扩大人类世界。即自然界的不断“人化”。

“路径”就是实事求是,灵活包容,协调统一。

正是因为“方法”有对错好坏之分,会前后相继地产生,因此集权和自由要协调。 

“好方法”一旦出现就要集权运行,以便提高效率。但是,它要给自由留下一定空间,方便更好的方法萌芽和生长。这就要求集权与自由互相协调,此消彼长。此消彼长的判断指标就是创新的程度和效果。 

私有制和公有制,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把“利润”作为首要目标。 

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一般会把“利润”作为首要目标。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可以不把“利润”作为首要目标。 

是否以利润为首要目标决定了生产资料是为“利润”而运行,还是为“人的需求”而运行。

如果以利润为首要目标,利润减少,生产就会逐渐减少。那么,即使生产力水平足够保障高水平的财富生产和生活,但是就因为利润减少了,经济也会走向崩溃。这是生产资料为“利润”而非为“人的需求”进行生产的必然结果。这是在人为制造经济下滑,制造灾难。

比如现阶段的世界,明明生产力足够,科技并未倒退,自然资源也可以供给,足以养活全部人口,但是经济却忽然不行了,国际冲突也大规模爆发。而且,一面失业暴增,一面企业关停数量也暴增。社会上有工作和消费需求,也有生产和经营需求,但失业者和关停的企业就是没法联手进行生产,没法重启生产资料,最后逼迫老年人不许退休,只能继续苦熬。这一切就是私有制经济里,把利润和生产资料的运转绑定起来的结果。

经济增速下滑,利润少,生产就停。生产的目的是利润,不是人们的需求。利润下滑,生产减少,经济就走向死亡。而这些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利润减少只是财富“增量”减少,不是财富“总量”减少。人类社会是完全有条件保持在最好的生产生活水平上的,是可以不发生经济危机,不引起社会危机的。即经济周期虽不能避免,但是经济危机完全可以避免。 

这就是把生产资料的运转绑定为“利润”,而不是“需求”的结果。利润减少就扼杀生产力。但是,如果绑定为“需求”也有问题。这就是缺了利润的诱惑,经济运行不会那么“鸡血满满”,不会那么“疯魔”。

所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治理,让按劳分配,按绩效分配可以真正落实,就可以在利润减少消失的阶段代替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去维护人们进行财富生产的动力,保持经济的活力。这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治理保证“公平公正原则”得以实现的好处和重要性所在。

总之,“看不见的手”并没有鼓励自由、私有、市场经济的意思。它通常都是左右开弓,两边扇巴掌,专打僵化死板之人的。那些一意孤行,不能与时俱进,非要在公有和私有,计划和市场,集权和自由之间二选一的人,那些总是坚持一种分配依据为主,永远不变的人,就是“看不见的手”最想一巴掌扇出人类历史的人。

这些人的突出特点就是不知道世界运行的目标,不知道达到目标的路径,不明白效率和丰富性“双目标”要相互协调的道理。 

他们只是愚蠢地坚持自由、私有、市场、利润……因此,在这些人运作下的经济与社会就难以保证持久的公平正义,难以长期平稳运行,而是反复上演盛衰起伏极大的周期戏码。越是兴盛,就越是意味着会有更大的灾难让人类痛不欲生。

从目前的情况看,人类最有可能不是被其它生物击败,而是会毁在自己手里,亡于自己的愚蠢。尤其在人类掌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生物武器之后。这还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强化。 

当然,这也可能是“看不见的手”的另一幅面孔。它提供的新方法里,不但有好的,也有坏的,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人类自己如果不清醒,就等于智慧被阉割了。这种阉割行为在历史淘汰的那些人里,实际上已经发生,已经被证实了。大规模杀伤技术的出现,让这种历史性阉割比过去更加危险,有可能清除人类自己。这就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刍狗就是祭品,以其生灭荣辱去证明客观规律的伟大与强悍,不容违背。

参考文章:

《从“扩大消费”谈经济模式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变革的历史洪流》 

《呼吁“救市”实为呼唤“计划经济”》

《债务经济为什么不能拯救市场经济》

《一文说清“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原理及解决办法》

《揭秘“二极管思维”对当前人类历史的影响》

《资本主义是怎么毁掉经济的——兼论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2024.02.24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