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广西云南一些山区,看见过有人在几乎寸草不生的喀斯特地貌石头山上种地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382014”推荐,来自《非洲的草原,为什么看不到腐殖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温度高有机物分解快,加之周期性的淹水/干旱,氧化还原环境交替,分解更快。火烧指不定还是有利的,烧不干净的木炭多少有点肥力,很可能不烧草土地更糟糕。施肥对那些土地应该还是有点用的,只是效果会打很多折扣。
多雨地区土地贫瘠,有好几种解释,比较常见的有铝毒与微生物。铝是土里普遍存在的元素,降水少的地区土碱性,铝无活性,降水多淋洗严重的土酸性,铝会被活化。植物对铝反应不同,有会铝中毒的,也有喜欢铝需要铝的。不幸的是,禾谷类,豆类等常见温带农作物都是讨厌铝的,倒是你说的木薯是个喜欢铝的货。
微生物不适合这个讲起来就比较复杂了。简单来说,植物只靠自身是无法完成生命活动的,必须与微生物共生,好比人没有肠子中的那些细菌就会死一样。植物的根部在土里无法独立完成吸收水分与养分的工作,必须依赖根部共生的真菌与细菌才能做到。不同植物共生的微生物品种有所差异,如果超出了植物熟悉的范围,碰上不适合的微生物,两者的配合就会很差。表现不一定是营养不良,也可能是各种莫名其妙的真菌病害。
不过么,办法总比困难多,可能还是有解决之道的。现代生物学技术进步很大,合成生物学(以前叫基因工程)已经能修正生物的一些顽固本性,改变生化反应途径,甚至有可能人工编写生命,构建出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作物。
工程方面的进步也不可忽视,水利设施永远都管用。说起这个我还真想起一些大力出奇迹的事情。我在广西云南一些山区看见过有人在几乎寸草不生的卡斯特地貌石头山上种地。那些山全是灰色的石灰岩,一点土都没有,那TM能种地?但就是硬生生开出了路,在石头上挖出了一个个坑,栽上了柑橘,没有土,就把大石头砸碎成小石头盖住根,橘子还长得挺好的。实在是离了大谱,超出我的想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