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草原,为什么看不到腐殖土?

【本文来自《我曾经去过两个西非国家,说说我的见闻和看法:我曾在当地多次尝试种菜,难度很大》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迷路苔
  • 非洲的农业先天不足。不知为啥老有非洲土地肥沃,雨热丰富的谬论呢?

    不能简单的认为是越热越好,雨水越多越好的。别说非洲了,就国内,从北向南,地力是肉眼可见的逐渐下降,海南那么热那么多雨,还一堆沙漠。

    植物生长有其适合的范围,太热太湿也会长不好的。而且很多时候,太热太湿比太干太冷更不好解决。太冷可以覆膜,大棚之类的加温,太热可没法人工降温,总不可能遮阳吧,没阳光还能长?降雨过多并不总是表现为洪水涝害,更多的表现为土壤贫瘠,常年过多的降雨把土里能溶解的物质全带走了。更麻烦的湿多雨地区的土壤贫瘠往往还有顽固性,施肥效果很差,即使肥料使用量不低,作物依然表现为缺肥,产量不行。

    温带地区的浇水施肥两大利器在热带地区表现大打折扣。不缺水不需要浇,施了肥还是长不好是常态。太热更是束手无策,完全没有干预手段。

    即使将来非洲的食物产出丰富了,非洲人都能靠自己吃饱吃好了,那农业结构,种植品种,经济模式也会与温带地区有很大的差异。而不会是发达国家农业模式的简单复制,生搬硬套一百年没成功过,没有理由继续蛮干硬上就能大力出奇迹。

感谢您专业的回答,解开了我的一个多年疑惑,就是为什么在我去的两个国家中,草原上怎么看不到腐殖土的疑惑。

在雨季的时候,非洲草原上长的最茂盛的是类似芦苇一样的,具体名字我不知道,旱季的时候这些都枯萎了,但是一铁锹下去,还是那种红壤沙土,或者沙土,根本看不到腐殖层,

我想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旱季的大火,旱季长达6个月,那地方太阳特别强,我经常看到草原大火,还有山火,而且当地人也点火,都见怪不怪了。就是雨季的水不冲走腐殖土也得烧没了。

看了你解答,明白了我们传统思维里,用什么牛羊粪改善土质的方法在哪里根本行不通,雨季的雨水太大,全给溶解走了或者冲走了,

现在仔细回忆,我见到的废弃的白人农场,大部分是在小盆地里,四周有山,边上有河流。电视里看到广袤的草原是没有看到大面积农场的,在盆地里有自己的小气候,

当地黑人种植的最好的就是木薯,也不怎么需要管理,插上一个木薯枝就能生长,种的那个玉米啊,也就是一拃长,跟擀面杖差不多细,没有多少玉米粒。跟我们河北平原的玉米比,根本没法看。

我也去过几个中国政府派出的农业部门经营的农场,都好几年了,经营依然不乐观,那种技术和模式在当地推广不开。我也疑惑过,

因为木薯好种,当地人的主食就是木薯粉,什么好吃的味道都没有,反而有一种我们的特别不习惯的味道,木薯粉弄好后,浇上一点什么鸡肉菜汁,难吃死了。

我们吃的大米不知道从那个国家运来的放了多少年的陈旧大米,蒸出来后,跟塑料粒差不多,味同嚼蜡就是这个味儿。

半山区的有一种大芭蕉,有手臂那么粗,一尺多长,不能生吃,又酸又涩,用油一炸后,苦味没有了,还是酸,我们第一次去在路边上看到有卖的,感觉特别惊奇,还有这么大的香蕉,买回去后一尝,马上吐出来了,还以为不熟呢,后来问熟悉情况的同事,他才告诉我们这得油煎着吃。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