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带热裤没人敢穿,谁让我们变保守了?

500

走在街上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几年好像都没什么人穿吊带热裤了。

天气热一点的时候,前面的人穿着大t恤和宽松牛仔裤,后面的人穿着永不出错的all black。冷一点那更是巴不得把全身都裹住。

就连国产剧里的穿搭,都不怎么出彩。

大家穿衣越来越保守了,是我的错觉吗?

01

大家穿衣越来越保守?

翻看零几年的街头摄影,我惊奇的发现那时候人们穿的都非常有风格和特色。

热辣又坦荡。

低腰牛仔裤卡在胯骨,亮片吊带配小高跟,超短热裤下是晒成小麦色的腿。

500

穿大露背的连衣裙大方展示身材曲线。

500

没有“纯欲风”“多巴胺”的标签,却透着一股子生猛的自信和热情。

看完后我就一个感觉:好大方的穿衣,好自信的表情。

感觉都不像是十几年前的街头穿搭。

500

就连热播剧里的穿搭都很大胆外放。

各种性感小吊带和热裤轮番上阵,露肤度很高。

500

反观现在,街头上的穿搭似乎就是复制粘贴。

除了那种东山口和安福路那些时髦度爆表的地方,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街头巷尾中,其实还是简单、随性的穿搭占比更多。

500

早晚高峰的地铁里是清一色的oversize卫衣牛仔裤,通勤路上飘过的全是快时尚品牌。

打工人连穿件亮色T恤都要嘀嘀咕咕:“会不会太显眼?”

穿露肩装、小开叉的裙子开会,《职场着装规范》下一秒可能就甩进了你的邮箱并让你熟读。

500

那些适合普通人的穿搭法则,像解数学题一样。

梨形身材必须遮胯,圆脸要少穿高领,甚至详细到通勤装的饱和度、色彩搭配。

保守到像npc一样穿固定风格的衣服,看到稍微有一点夸张、性感的衣服,直接就是三思而不行。

500

其实这几年,明星们走红毯时选择的礼服也都很保守。

之前还能看到大深V、高开叉,但现在都是千篇一律的公主裙,露肤度高的甚至还要缝起来,裹得严严实实。

500

以前红毯是争奇斗艳,现在比的是谁更端庄。

老实说,看得我都有点审美疲劳了。

500

韩国女团那种热辣的风格在中国也很少出现。

中国女团大多走的是清纯可爱的甜美风格,还有几位走中性风的选手。

甜妹当道,完完全全走大方性感路线的成员少之又少。

打歌和演出舞台的服装也很难有新意,来来回回都是这么几个风格。

500

从方方面面看,大家变保守似乎成了无可争议的事情。

02

为什么越来越保守?

首先就是男女感兴趣的点不一样,对“性感”的消费逻辑完全不同。

韩国女团曾经靠“热辣性感”风靡亚洲,但在中国市场,这套打法越来越行不通了。

对很多男性观众来说,韩国女团的这种“热辣性感”更偏向于一种休闲消遣。

他们有着非常明确的审美需求,主打一个解压但无需走心。对于不少男性来说,看女团不如看别人修马蹄、建木屋。

女性不一样,她们会拿着八倍镜追星,关注打歌服的剪裁、成员们的妆容,关注很多“与我相关”的东西。

500

其次是职场文化的下沉。

时尚的尽头是国企风穿搭。以简约、百搭、低调为主的通勤着装,几乎是不会出错的选择。

“专业感”成为了重要的社会资本,得体的着装更易获得客户的信任溢价。

在老板眼里,你的穿搭可信度可能比你的周报数据更重要。

当这种安全穿搭持续获得正向反馈时,人们会自发将这套逻辑转移到到日常生活中。

更何况,穿得像Excel函数一样规整,才能避开同事群里“今天谁穿得像年会表演嘉宾”的审判。

500

社交媒体时代的“审判文化”也在影响着大家的穿衣选择。

信息时代会将他人的指指点点放大,稍微不注意,可能就能引爆一场关于“得体”的群体审判。

为了防备擦边的指责和质疑,大家能穿吊带,但外面要套件防晒衫。

为了防备太过暴露的评价,大家能穿短裙,但坐下来要盖住膝盖。

当穿搭从审美问题升级为道德议题,大家干脆选择随便穿穿。

500

同时,消费者更喜欢选择经典款而不是一些冒险单品。

这几年,曾经风靡全球的快时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退潮。

许多国外快时尚品牌质量和设计都饱受诟病,早些年消费者还能用“便宜买不到质量”进行自我安慰,但如今,性价比的逻辑已被重新定义。

经典款的“长期主义”,精准狙击人们的消费心理。

设计简约且适配性强,满足一衣多穿的实用需求。年轻人不再想被品牌教育“该买什么”,而是更相信“我需要什么”。

500

“裙摆指数”理论也指出:经济下行期往往伴随着装保守化。

经济越繁荣,女性裙摆越短;经济越萧条,着装越保守。

当社会乐观情绪、消费意愿增强,时尚风格则大胆开放,人们更愿意展示自我。

emmmm……这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500

如果大家都变得保守,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呢?

03​

保守,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

我想强调的是,自主选择保守穿搭是进步,被迫保守那就是退步。

当保守穿搭成为个人基于审美偏好或价值观的主动选择时,它就是个人意识的觉醒。

没有人能管你穿什么。

而被迫保守,则是对个体的压制,从根本上来说,这是通过着装维护权利结构。

比如一些地区对女性着装的法律强制,这种倒退往往伴随着对个人其他权利的剥夺。

500

长期的保守环境,会导致人们主动放弃表达创意,慢慢的让个性消退。

人们可能会经历从“被迫服从”到“自我规训”的阶段。

不再需要外部强制,而是进行自我审查,最后导致思维固化,放弃尝试新风格。

500

更何况,如果所有人都穿黑白灰,设计师和时尚品牌也会减少创新,只做大家爱的风格。

外在的自我表达与内在创造力存在正相关,创意需要一定程度的感官输入激发联想,但是单调的环境可能减少感官刺激,导致大脑默认模式网络活跃度降低。

500

进步社会的标志是提供多元选择空间,重点在于是否给予了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利。

如果社会足够包容,街上的穿搭就会各种各样。

如果个人足够自由,就能按自己的喜好选择穿搭。

作者:律也人 

责编:律也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