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RISC-V,有一些常识大家应该了解一下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316651”推荐,来自《并购告吹后,机构担心ARM前景:未来五年将面临RISC-V生存威胁,尤其在中国》评论区,标题为观察者网用户_316651添加】
关于RISC-V,有一些常识大家应该了解一下:
1. RISC-V只是指令集,简单说就是一种机器可执行的指令标准。RISC-V基金会并不对外发布CPU或MCU具体实现。也就是说RISC-V基金会并不设计或制造CPU或MCU。
2. RISC-V起源是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但是开源的。
3. 软硬件IP的开源的重点不是源代码或者网表对外公开,而是用各国版权保护(Copy Right)相关的法律来实现版权共享(达到Copy Left目的),这里有一点逻辑技巧,我们只需要明白,开源和共享是受法律保护的就可以了。换句话说,不论是美国政府也好,欧洲那个国家的政府也好,除非它承认自己的版权保护相关法律就是狗屎,是说着玩的,否则它的法律就保护了开源IP不受政府或实体的控制。
4. RISC-V基金会认为美国政府把美国法律就当狗屎玩是有现实可能的,所以从美国搬到了瑞士。(这点相信大家也赞同)
5. 中国是RISC-V重量级玩家,在RISC-V基金会份额不低,虽然不是一开始就加入,但中美贸易战之后华为阿里都加大了押注。
6. 任何指令集为了兼容已有的旧指令(从而可以继续运行原有的软件),发展到一定时间之后都会有历史包袱,这会导致性能/价格比和性能/功耗比下降,X86指令集深受其苦,ARM也再往这个泥潭趟,RISC-V因为后起,这个包袱最轻,目前可以说是没有。也就是说极限优化下做相同的运算,RISC-V硅片面积最小,从而成本最低,功耗也最低。以后按历史发展必然,个人认为RISC-V也不是历史的终结,但下一个指令集尚未出现。
7. ARM曾经黑过RISC-V,后来自己员工都觉得不体面就把网页删除了。英特尔几天前注资10亿美元加入RISC-V基金会,准备代工RISC-V芯片制造。英特尔曾经玩过ARM,当时的最强ARM芯片是英特尔的StrongARM,听着就挺强大的,不过后来卖了不玩了。这其中的区别与味道大家可以自己体会。
8. 中国目前在RISC-V的MCU方向发展很不错,其中兆易创新的GD32VF103我在用,另外也在关注RISC-V的LLVM后端。GPCPU相关的RISC-V应用要晚一些,但中国也走在前面。
9. RISC-V是中国的一个机会,并且我们也已经抓住了这个机会。不要因为其中有美国因素(发源于伯克利),就各种红脖子一样的口嗨乱讲,说话要有点文化,实在没文化可以不说话,没人说你是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