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篮球舆论阵地,有95%被NBA文化占领,了解中国篮球的球迷又有多少?
【本文来自《虎扑青训工作者谈为何cba球员投篮与罚球命中率下降,是基本功问题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Knock_on
那你怎么解释进NBA前后的姚明
首先,姚明的父母都是篮球运动员,父母的基因遗传让姚明从小身高和体质就不同于与他同年龄段的孩子。换着现在姚明和老婆前国手叶莉的女儿也是还没小学毕业就已经高出同年龄段的孩子一个头都不止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姚明女儿是天生的将来女篮运动员的好苗子。这样的出身所造就的身体条件请问中国又有几个?
可问题来了,哪怕是有其他孩子也有相似的家庭环境,但他们以后都不一定会打篮球。
因此,为什么姚明致力于发展基层小篮球就是这个道理,不是奢求所有孩子以后都会选择打篮球,但可以相应地增大日后从事这项活动的概率。
世界上很多极具天赋的选手,身体素质都不是普通人可比的。捷克足球的标志性人物内德维德,天生膝盖骨位置是3块。而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只有一块。因此,内德维德的体能储备为何如此惊人,他的天赋异禀难道不是重要因素吗?
第三,即便有天赋,还得看环境和际遇。某些总体人口小但从事足球训练人员多,而且基层信息相对完善的地方,好苗子被挖掘出来的几率自然是比从业者少,而且信息网络不完善的地区要高。
因此,为什么我一直强调青少年青训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基层篮球比赛的信息网,因为有助于基层教练发现人才和观察人才成长呀!
再者,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即便有好苗子,但迫于生活压力,他们未必会通过用自己的身体优势豪赌自己的未来。假如读书可以改善他们生活,但成为职业远动员未必可以的话。正常人会作出哪个选择?绝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后者吧。
三来,有好苗子万一没有好教练,例如我国足球基层教练质量非常差,他们根本没有像国外高水平教练的那种培养基本技术的能力,那他自然不可能像国外优秀基层教练那般教授出超越国家整体水平的徒弟。久而久之,自然就会被越带越偏。
因此,为什么崇明岛、鲁能足校至今还是国内足球青训大户?因为教练资源的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其它地区。这才能为足球圈上层提供合格的人才。
四来,青少年球员即便基本功扎实,还得看他日后发展际遇如何。姚明的老乡徐咏,也是出道时万众瞩目,身体素质劲爆。辽宁队也曾出了身体素质非常好,并且到过美国试训的贺天举。但是徐咏因为疾病很早就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只能从事解说工作为我国篮球产业做出贡献。而贺天举在接连遭遇伤病后,如今早已无法胜任高强度比赛了。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英年早逝的韩鹏山,与周鹏同期却过早退役的丁锦辉,伤愈再也找不到状态的阿不都沙拉木,盲目复出却难回赛场的丁彦雨航等等。他们不是没有努力,但是现实已经不允许他们重回巅峰了。
关键是,由于人才储备不多,在损失了有潜力冲顶的人以后,缺乏能短时间内填补他们留下空缺位置的其他人。这就是人才断档的开始。万一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必然造成整个行业没落。由于内部缺乏竞争力从而导致垄断的形成。所以,为什么姚明要盯着压力也要把选秀大会办起来,从大学海外和nbl挖掘基层人才呀,就是迫使顶层人才内卷,加快更新换代呀!
五来,舆论环境也是很重要。中国足球由于自身发展困难和腐败等问题长期都处在负面消息包围当中,成了社会痰盂。你叫社会大众如何放心地安心送自己的孩子接受足球训练?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整个行业更新换代都出现困难。
即便是篮球在我国有着高普及率,可真正了解中国篮球情况的球迷又有多少呢?中国绝大部分的球迷,他们脑海里除了NBA就没有其他有关篮球的认知,中国篮球的话,除了姚明、王治郅、易建联他们还能记起,而绝大部分的老前辈随着时间推移都被人遗忘。
比如郑海霞,我们曾经的女篮国际巨星,影响力不亚于姚明,但如果她不是进了国际篮联名人堂,现在的青年有几个还会知道她的名字和故事?
我国篮球的舆论阵地有95%都被美国篮球尤其是NBA文化所占领。而青少年有很多人是依靠公共媒体激发兴趣的。如果没有一块属于我们的舆论阵地,谈何让社会大众了解项运动,继而投身于这项运动的体系当中?
暂时想到以上这几点,如果继续深入还不知这几点。综上所述,你还以为体坛巨星只要通过不停的训练就可以锻炼出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