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乌克兰人很无奈
几百年来,乌克兰依偎于俄罗斯、波兰、奥斯曼土耳其等周边大国,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但乌克兰人独立自主的梦想却一直在燃烧。原本列宁本来是支持乌克兰从沙皇俄国独立出去的,他的“乌独”立场甚至比乌克兰人还要激进。然而,在列宁掌权后,却对乌克兰独立政府大举进攻。列宁之后的斯大林,则以骇人听闻的“人祸”重创乌克兰,为了征粮饿死800万乌克兰人。在苏共的党内斗争中,“乌克兰民族主义”也常常成为大规模整肃的口实。乌克兰历任的党政一把手,从斯大林时代的埃何、波斯蒂舍夫,直到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谢列斯特,都无人善终。
倒是赫鲁晓夫上台后,送给乌克兰人一份大礼,希望用土地换来民族团结。为了纪念俄罗斯和乌克兰合并300周年,他把 “克里米亚州”划给了当时的乌克兰政府。但是,乌克兰人并不领情,毫不感谢“统治民族”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无论是克里米亚人,还是西乌克兰人,都厌倦了苏联体制,急切希望独立,甩掉包袱好好发展,追上西欧,成为“另一个芬兰”。于是,以俄罗斯族为主的克里米亚就与以乌克兰族为主的西乌克兰地区合并成一个国家。乌克兰初期的基础相当好,有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和5000多万人口,工业、农业、资源存量仅次俄罗斯。而且继承了规模庞大的军队和武器,仅核武器就分得1200多枚,是当时世界第三大拥核国家。
美国和欧洲都担心乌克兰手中的核武器,俄罗斯也不希望自己身边出现一个拥核的乌克兰。于是,这些国家默契地合伙对乌克兰威慑、利诱和忽悠,居然让乌克兰政客同意销毁核武器、战略轰炸机和洲际弹道导弹。赖以挺直腰杆子的核武器没有了,乌克兰自此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
独立后的乌克兰政治经济都搞得一团糟。直到2000年,乌克兰经济才止跌回升。乌克兰并没有成为“另一个芬兰”,却比独立前的经济状况还要差。仅仅是今明两年,乌克兰估计需要约35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才能暂时弥补短期的财政缺口,以支付公务员薪资、退休金以及偿还到期的债务。
俄美欧从战略上都很重视乌克兰。因为乌克兰是西方文明一定要拿下的桥头堡。如果乌克兰被西方控制了,俄罗斯就不能算是欧洲国家了,地域上被划入亚洲,就不能干预欧洲事务。如果乌克兰仍掌握在俄罗斯手上,那么欧洲永远不安全。所以,美国近几任总统,包括奥巴马他们,也都按照这个思路去做。一旦美国在伊拉克或者伊朗的事情平息了,特朗普或是他的继任者一定会做点什么局,在乌克兰再掀风浪。
美国的如意算盘是希望成功扶植亲美的乌克兰政客上台,以起到一石二鸟之效。由于俄罗斯天然气的主要输出地是欧洲,承揽了欧洲近30%的天然气。天然气的巨额收入影响着俄罗斯的贸易平衡、经济发展水平乃至国家兴衰。如果亲美的乌克兰政府中断了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就可以极大打击俄罗斯,同时利于美国抢夺欧洲天然气市场份额,确保美国页岩油气公司发财。所以,特朗普公开说,北溪二号就算已经接通欧洲,也不许用。
不同于美国的亢奋,欧盟积极插手乌克兰事务更多是受经济利益驱动。毕竟欧洲30%的天然气由俄罗斯提供,这些天然气大部分通过乌克兰的输气管道输往欧洲。所以,欧盟很忧虑乌克兰分裂,这会给欧盟经济带来沉重负担。乌克兰分裂还会引发俄罗斯的军事介入,加剧欧盟的军事冲突风险和经济压力。欧盟不想再惹麻烦,接收一个负债累累又经常伸手要钱的“西部亲欧国家”。欧盟承诺会向乌克兰提供资金和支持,并会考虑让乌克兰加入欧盟。但承诺一直不兑现,让乌克兰政府叫停了与欧盟签署贸易协议,开始倒向俄罗斯。
现在看来,乌克兰跟随美欧折腾,与近邻俄罗斯交恶,是一招臭棋。美国和北约东扩使俄罗斯的战略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如果乌克兰继续亲美厌俄,那真是“黑瞎子敲门熊到家了”。俄罗斯岂能坐视不管?这可是关乎俄罗斯生死的事啊。
要知道,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东乌克兰,有众多俄罗斯族裔。他们深受乌克兰政经不振之苦,又受到西乌克兰反俄民族主义情绪的咄咄逼人,他们觉得俄罗斯人现在好日子比较有吸引力。所以,与西乌克兰人相反,克里米亚人产生了贴近俄罗斯的民族情绪。在苏联解体时,多数克里米亚人赞成独立,而到了2013年,支持乌克兰作为独立国家的克里米亚人只剩下31%。
面对动荡纷乱的乌克兰,俄罗斯最简单的办法,也是跟美国一样,扶持亲俄势力上台执政。但是,俄罗斯毕竟不是昔年的苏联,被美欧用经济援助等手段干扰,一再失败。所以,俄罗斯只能果断出兵吞并克里米亚,支持顿捏茨克、卢甘斯克、哈尔科夫等地区独立。用蛮横的军事实力来为自己抓住国家利益。
俄罗斯还积极拉拢乌克兰加入欧亚联盟,鼓励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发展和壮大经贸往来,构建欧亚新帝国。期望在前苏联地区建立经贸联盟,以此促进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摆脱长期依靠出口石油、天然气的经济困局。俄罗斯甚至希望通过欧亚经济联盟发展统一货币计划,既可与欧元区相抗衡,又可作为重建新的欧亚帝国的首步。
众所周知,现在的乌克兰是典型的多权力中心架构,寡头集团对乌克兰政局走势的影响更大。乌克兰的寡头集团有顿涅茨集团、基辅集团、第聂伯彼得罗克集团等派系。他们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对立,从上世纪90年代后就主导乌克兰政局。他们掌握权力,大量变卖、瓜分国有资产,致使国家财产最终流入到金融寡头手中,使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国家渐渐陷入纷乱之中。加上在美国和北约的蛊惑下,和2014年爆发的“颜色革命”,使乌克兰政局动荡,纷争四起,民不聊生。
从目前看,乌克兰内部分裂的最根本原因,是没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站出来领导这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在台上的领导人都是些唯利是图的政客,没有一个是为乌克兰前途、命运和发展考虑的政治家。前总统波罗申科的失败不仅是体现在大选中,事实上自从他上台以来,乌克兰的混乱局面一直在延续,俄乌两国的紧张关系也不断恶化。他让乌克兰民众感到更大的愤怒和失望。
2019年,似乎有了拐点,乌克兰出了一个演员出身的新总统--泽连斯基。这位草根先生在立场上亲美。因此美国并不介意用他换掉波罗申科。如果泽连斯基的立场类似于委内瑞拉的马杜罗,或者是叙利亚的阿萨德,那么恐怕美国的态度将不是这样。
对于俄罗斯而言,泽连斯基的胜出也是一次机会。尽管泽连斯基这位草根选举胜出,背后可以看到寡头的影子,但他在当选前表达了要和普京会晤谈判的意愿。这说明他没有波罗申科那样好斗。普京政府只需要确保乌克兰不会再挑起对抗,就已经算是一种胜利了。
泽连斯基,这位乌克兰政治新手上台后,很想开创外交新局,千方百计想跟美国结好。结果没想到美国国内政治出了问题,上演了一个“通乌门”。事情闹大了,美国主子为甩锅,只好给了他一嘴巴。所以两国的关系并没有加深,反而更差了。
好在,乌克兰2019年的农作物取得丰收,海外汇款持续增加,居民消费增长迅猛,原有工业产品和技术的出口有所扩大。世界银行甚至预测说,2019年乌克兰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6%,2020年将达到3.7%,2021年将达到4.2%。世行的预测和乌克兰经济部自己的预测基本一致。如果乌克兰经济转好,那泽连斯基的总统位置就有望坐稳。但这是一些人不愿意看到的。啥时候有动作,就有待机会了。
俄罗斯抓住了机会,放下前嫌,稳定或者局部缓和了与乌克兰关系。可见,在对乌克兰的手段上,普京应该比特朗普要老练高明一点。但是,乌克兰就比较尴尬。它再讨好、再抗争都还是一个棋子。棋子只能被人使用,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走向。
欧美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政争激烈,倒是给了中国渔翁得利的机会。历史经验早已表明,俄美相争时,中国往往左右逢源。中国通过经贸合作,协助乌克兰的发展经济,不但可以得到拓展经贸的回报,还可以通过乌克兰打通前往东欧国家的陆上丝绸之路,推行一带一路挺进欧亚大陆的战略。
很肯定地讲,俄罗斯和美国、欧洲这些大牌帝国争夺乌克兰的游戏不结束,乌克兰人就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