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豆瓣开分7.6:在“古偶混战”的暑期档杀出一条“血路”?
作者| 糖炒山楂
编辑| 赤木瓶子
“追《以法之名》真的太憋屈了!”
剧播了一半,指导组一查到苗头就被内部打断甚至被迫撤离,万海案仍旧按照“涉黑”定性,乔振兴的死在尸体误烧后无疾而终,留下妻女相继被学校辞退和开除,张文菁被释放但仍随时面临着威胁……
相反的,集散中心、矿场等被天龙集团坐收渔利,幕后黑手禹天成面都没露就操纵了这一切,体制内“明狼”鸡窝藏金条的谢鸿飞,饭桌上一杯酒就可以成功“翻篇儿”,一场李人骏的生日宴看似愉快地推杯换盏,却让人脊背发凉。
当然也有网友调侃,这部剧以此结局那就真的封神了。那才是真正的“余韵悠长”。不过更多的人等待着指导组回归,狠狠将心中这口恶气出了!
而无论是哪种,毋庸置疑的是,《以法之名》火了。在古偶混战的暑期档,它硬核得杀出了一条血路。
但又似乎不那么意外。最高检出品,又是国内首部检察侦查剧,主创层面,导演傅东育三年磨一剑,张译、李光洁、蒋欣领衔主演,丁勇岱、刘佳、郝平等老戏骨加盟。绝对的品质在线。
数据显示,该剧首播收视率1.67%,峰值破2.5554%,优酷站内热度破万,近日更是连续登上猫眼全网有效播放榜榜首,云合实时正片市占率达超22%。商业价值上,截止18集,这部剧合作了17个品牌主,总广告数87个,集均广告4.74个。

今日,剧集豆瓣开分7.6分,比娱乐独角兽预期略低了一些。喜欢的观众认为剧集悬念迭起,案件层层嵌套,紧张刺激,演员演绎细腻;质疑者认为前期铺垫冗长,中间段尤其是近两日剧情存在注水嫌疑,回忆杀、生活戏份居多。
是被“短剧化”腐蚀的观众吃不下“细糠”了,还是《以法之名》确也难逃类型剧的通病?作为硬核主旋律,它品相究竟如何?
《以法之名》:上车有门槛?
《以法之名》火了,但距离《人民的名义》《狂飙》的全民追剧浪潮,仍有差距。这并不是“差”在了质感上,在娱乐独角兽看来而是它更有“门槛”。
首先,“入局”有门槛:铺陈宏大人物多,主角登场不够讨喜。被认定黑社会骨干成员的张文菁在法庭上当场翻供,为期两年即将成为“铁案”的万海案再起波澜,主导检察官乔振兴自曝“保护伞”,跳下冰冻的湖水里“自杀”……《以法之名》抛出的引子足够吸引人,也符合当代观众的追剧偏好。
只是三案并发的设定,也让剧中人物在第一集扎堆登场,东平市公检法的、涉事多方,还有各种案发现场的场景切换,很容易让观众记忆混乱。而也是在此时,为了让主角登场,省检察院里洪亮和郑雅萍情义和法理的冲突也在展开,又是一套人物背景和关系网的梳理。
更何况两位的人设在此时也并不讨喜,一个强词夺理过于强势,一个只想苟到离职。当然后话是,郑雅萍在审讯中展现职业魅力;洪亮的性格底色是“怂且刚”,他的心思不断在明哲保身和正义间摇摆也是人之常情,再加上他嘴贫、职场老油条等属性,反而多了几分活人感。

其次,“上车”有门槛:非爽剧、追剧体验憋屈。剧情真正展开是指导组开始介入到案件中,郑雅萍的一次次问讯不断在现有的证据链和证人证词中找到漏洞,尤其是和张文菁的对话构筑了不少名场面,洪亮也在摸索中逐渐触及到乔振兴之死的线索。
真正的“上车”门槛,其实是这整个过程并不“爽”。反派永远快一步,相信让不少人气得跳脚,甚至造成了更多的悲剧和惨剧:乔振兴的二次尸检最终以尸体被烧、被买通的烧尸人被杀灭口为结局;陈有才、歌厅女等被殴打作伪证,万海、张文菁的亲人受到威胁……
但也是如此,才让这部剧“刀刃向内”的主题更加深刻,司法系统中的阴暗面才更加令人触目惊心。这也是创作上的大胆突破。
最后,口碑有门槛:回忆填充、生活流叙事,是注水吗?这并非《以法之名》的固有困境,从《人民的名义》到《扫黑风暴》等,皆有此类争议。
争议主要集中在前三集和最近播出的几集中,随着指导组的工作暂停,所有人似乎都回到了固有的轨道上,日常戏份也多了起来。不过在娱乐独角兽看来,很多剧情并非是无效的注水剧情。

洪亮回乡的剧情,是人物坚定信仰的过程。对周梅母女和张文菁生活的刻画,以更触目惊心的方式,让我们去共情普通人的苦难,看到扫黑反贪的重要性。甚至于洪亮和岳父关于种西红柿的对话,也是借物喻人的体制内语言艺术;洪亮女儿的生日上,新人物江远出现,又关联着东平市新能源项目。
十余集的案情推进后,戏剧性的宣判看似让所有一切回归正轨,慢下来的生活流叙事也让人松了一口气,但种种铺垫都在宣告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雨。
不过闪回确实可以少点。比如李人骏的灰色系人物本身就被猜中,他在意气风发时刻惊觉整个公检法系统里的黑暗,开始反转、回溯案件并不意外。更重要的是,这一代观众早就学会了自己关联细节、放大镜式追剧,一味闪回看似将什么都交代清楚了,但也失了追剧的趣味和故事的韵味。
《以法之名》高开,暑期档下半场比拼硬核主旋律?
抛开市场上的点面式讨论,整体来看,作为硬核主旋律,《以法之名》品相还不错。
电视剧围绕着万海案、张文菁案、乔振兴案展开,三条线紧密交织在一起,决定了东平市这张大网下揭露的司法系统的黑暗,更具张力和现实性。这算是在剧本创作层面的野心和突破。导演傅东育也在采访中表示,剧本历时三年完成,奔赴十几个城市采风,其中的线索和案例,也都是由最高检梳理提供。
事实上,该剧在之后所展开的乔振兴死前被虐杀反复呛水、李人骏妹妹订婚宴上的权力生态围观缩影、涉黑团伙对人命的肆意打杀、兰书记一句话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职场命运乃至一个案件的真伪等,都让人每每回想都汗毛耸立,细思极恐。这是一场真正对内的刮骨疗毒。
娱乐独角兽颇为喜爱的一点,是当主角对准检察官们,也天然决定了其中言语交锋的激烈程度,要远高于动作性和现场感。《以法之名》的审讯室、饭桌上、会议室里,成就了无数个名场面。

洪亮和李人骏在东平市的第一次聚餐,两人就围绕着“洪亮是否来查职务犯罪”的问题进行了过招,老朋友间的插科打诨丝毫不影响饭桌下的暗潮汹涌。最近播出的剧情里,李人骏的“觉醒”同样是在自己的生日宴饭桌上,通过人员座位的不合常规以及饭桌上的笑语盈盈,惊觉“圈子”已经形成。
审讯室里的高光时刻,多留给了郑雅萍和张文菁。前者总能够精准抓住对方说话的漏洞找到破局点,后者则将律师的专业性和职业信仰以最有力的方式道来,成为前期的重要看点。
会议室里的领导发言,冠冕堂皇下暗含的机锋,更是被网友调侃,没有几十年体制内工作经验写不出来。

而这一场场言语交锋背后,整个东平市司法系统的关系网也逐渐明晰。这是一个庞大的利益关系网:以李人骏为例,即使他最终不是所谓的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但他妻子、准妹夫、包括小姨兰书记,早都与之深深关联,而这个关系网也横贯政治、商人、媒体、律师等多个行业圈层。
当然,《以法之名》的群像同样精彩。狼人杀是观众追剧时的最大爱好,谢鸿飞的“明狼牌”掀起了第一波观众找保护伞的热情:如果说前期他在问询时的引导、鸡窝藏金条时的痛哭流涕,都算精彩,那他靠着一套穷苦说辞脱身、借一杯酒翻篇的反转,才是人物的精妙之处。东平市究竟笼罩在一片怎样的黑暗之中?

李人骏的精彩就在于他的“灰色属性”。前期为了追求职场进阶,不断舍弃真相甚至忽略同学死亡的真相,到案件进行的关键期一手推动指导组退出东平市,再到意气风发时的突然醒悟、早已被牵连其中的妻妹,他又将作出怎样的选择?
不过最出圈的演技人物还是两位年轻的女性角色。一位是前期的关键人物张文菁,一位是乔振兴的妻子周梅。前者将那种职业理想不能抒、反倒被诬陷入狱的愤怒,女儿被威胁后的妥协,演绎得非常生动;后者则将丈夫骤然死亡、还背上了贪官的污名,自己和女儿被辞退开除、哥哥受到威胁的无助感,让无数观众共情。

主旋律不再只是老戏骨的演技大赏,而是从主演到配角、从中青代到老戏骨,都有着自己的高光时刻,本身也值得肯定。
值得注意的是,《以法之名》热播浪潮下,也掀起了观众对硬核刑侦剧新一轮的期待。日前《扫毒风暴》发布预告,段奕宏和秦昊的双影帝对决,是不少观众早早列入追剧名单的存在。此外还有迪丽热巴主演的《利剑玫瑰》也官宣定档7月10日,这也是国内首部深度揭露拐卖犯罪生态的剧集。
谁会成为下一个《狂飙》或是《人民的名义》?回到《以法之名》,当司法系统里的“魑魅魍魉”逐渐在庆功宴中放松了警惕,露出了本相,卷土重来的指导组能否一扫阴暗?下半场,作为普通人,期待着“爽剧”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