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直击汽车行业价格战痛点:撕开遮羞布呼吁理性竞争 获行业力挺
作者:KimSu

“15万块钱的车,半年后就卖10万,你让我们中国品牌怎么在海外发展?”近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与新浪财经CEO邓庆旭的对话中,再一次以犀利言辞直指汽车行业乱象,直指中国汽车年产销突破3000万辆背后的隐疾。

在他看来,由于整车售价快速调整,这直接让消费者的权益蒙受损失,不仅消费者购买后的售后服务不断缩水,而且还让消费者对主机厂的品牌产生怀疑,这不是所谓的内卷,而是所谓的“自杀”,因此,他强烈呼吁汽车行业建立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健康竞争机制。
当行业沉浸于规模狂欢的时候,魏建军却始终坚持冷思考。其实,早在2024年,他便在多个公开场合表达了对行业“内卷”现象的忧虑。他指出,依赖补贴来堆砌销量、凭借低价去抢占市场的模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尽管当时这番言论使他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但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底线,坚定发声。
今年,随着高层“重拳出击”,首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魏建军的坚持终于迎来了曙光。当面对“降价如何保障质量、财务造假何时休止、恶性竞争怎样破解”一系列困扰汽车行业许久的问题时,这一次,魏建军在镜头前讲出了的聚合与思考。
直面真相:中国汽车产业的“三重悖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销总量已连续16年稳居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0%,且正朝着60%的方向迈进。
然而数据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重重危机与暗涌——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平均水平,到了2025年一季度,更是跌至3.9%;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表明,2024年新能源车的投诉量同比大幅增长63.4%。其中,续航里程虚标和智能系统失灵问题占据了投诉量的一半以上;“亏损”几乎成为国内新能源车企的常态,短短十年间,已有29家新能源车企黯然退场,还有更多车企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残酷的数据与现实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三重悖论”——规模增长与效益下滑的失衡、技术创新与诚信缺失的冲突、资本狂欢与产业规律的背离。
不仅新车市场受到严重冲击,新车市场进行的快速且频发的价格调整,还正在逐步毁灭二手车市场——在新车市场价格战之后,数据显示,从2024年开始,中国的二手车平台的交易量也开始出现显著下降。据预测,2025年或将有8-12万家小型二手车商退出市场,行业流通生态面临重构。
回到新车市场,当前价格内卷的市场环境下,“数据注水”、“夸大技术”等现象频出,某些车企宣称车辆续航里程可达1200公里,实际交付时却仅有600公里,有的车企用相对速度偷换绝对速度、以实验室数据掩盖真实路况、将特定场景包装成通用能力;还有些车企在用户毫不知情且未授权的情况下,利用后台远程升级(OTA)对电池容量“动手脚”,使车辆电量永远无法达到100%,进而导致续航里程缩短。这些行为如同多米诺骨牌,正在瓦解消费者对国产汽车的信任基础。
当价格战愈演愈烈,动辄降价十万成为家常便饭的时候,魏建军毫不客气地提出质疑:“降价十万如何能保证质量?”价格战的背后是简化电池管理系统、取消热泵空调、缩减车身结构用钢量,看似让利消费者,实际则是让消费者花钱买了一个巨大的隐患。这种畸形竞争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让整个行业陷入“比烂”怪圈,更是在摧毁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根基,质量口碑双受重创。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价格战让车企盈利空间被重度挤压,负债、暴雷的新闻隔三差五“炸”响行业,当车企暴雷,导致数万车主面临售后无门的困境,当经销商因资金链断裂而集体维权,谁来负责?谁来兜底?这是全行业所面临的真实困境——整个行业都开始出现恶性循环,终端价格战竞争激烈,而作为经销商,由于长期压库、库存滞销、返利递延等客观原因,这导致经销商门店正在大规模撤离市场,进而引发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售后保障与服务能力下滑,用户投诉难、修理难,整个行业开始持续恶化。
对此,魏建军透露,纯电动车亏损严重,难以形成商业闭环,资本已获利离场,留下产业困境,因此建议新能源补贴应服务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该退出时就退出。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破局之道:用户为先,实事求是
面对行业的集体焦虑,长城汽车始终坚守长期主义道路,坚持高质量造车,践行高标准质量管理体系。
“我们不追求销量,追求有质量的市场占有率。”秉持着这一原则,魏建军亦是坚决反对“流量至上”的观念,在他看来,长城要的是广大用户的认可,不能用流量来代表一个产品的价值。
为此,长城汽车开创了“产品+软件+服务”的新商业模式,直接将用户纳入质量监督体系,开展服务体验官、服务谏言会、线上满意度直评等活动。通过直面用户,倾听用户需求和建议,不断改善门店服务,与用户共同开展产品、服务和活动的创新。
在技术创新层面,长城汽车也十分舍得“砸钱”——据其财报显示,在2025年,其累计研发投入将达1000亿元,而这带来的成果回报亦是可观。咖啡智能2.0智能座舱GPU图像处理能力提升3.5倍以上,处于行业一流水准;Hi4-G混动重卡技术撬动了年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的商用车蓝海市场。
技术护城河的深度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而供应链的可靠程度则决定了企业能活多久。在供应链管理上,长城汽车严格筛选供应商,建立供应商评级制度,确保零部件质量。面对行业内部分车企为抢占市场份额,要求供应商降价10%的现象,魏建军不认同也拒绝与之为伍,在他看来,无底线价格战最终买单的是消费者,陪葬的是整个行业,这种畸形的竞争模式正在摧毁中国汽车的质量长城。“不要让这么多年的心血,打了水漂!”魏建军说道。
也正是因为长城坚持“用户共治”的模式以及“追求品质,死磕品质”的原则,不仅让其在2024年业绩逆势增长,净利润达126.92亿元,同比劲增80.76%,更让其横扫中国燃油车用户满意度CACSI大奖,一举拿下6个第一,包含3个车型奖与3个服务满意度奖,实现所谓的业绩和口碑双丰收!
魏建军及长城汽车的经历,无疑给这个浮躁的行业上了一课。“只要行业能健康发展,我不怕挨骂。”魏建军的直言不讳与长城汽车的实践路径,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转型样本。在全球化竞争与产业升级的浪潮中,中国企业行业唯有摒弃“以价换量”的短视策略,坚守质量底线与用户价值,才能真正构建可持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