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市场一日变了天
昨日的一个涨停板,让会稽山的市值超过了“黄酒一哥”古越龙山。
今年以来,会稽山和古越龙山在股市的不同表现,是资本市场对两家公司未来发展预期的体现。
近几年,黄酒头部企业都在实施高端化和年轻化战略,但反映在财报上,会稽山的战略执行力显然胜过古越龙山。无论是中高端产品收入的增速,还是盈利能力,会稽山都取得了领先优势。
然而,对所有的黄酒企业来说,要想实现更长久的增长,还是得携手共同做大黄酒市场。
会稽山股市逆袭
虽然,在规模上,会稽山与古越龙山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市值层面,已于昨日实现对了“黄酒一哥”的反超。
昨日,A股饮料制造板块强势反弹,相关企业股价整体拉升。会稽山(601579.SH)以一个漂亮的涨停板,领涨整个板块。全天收于18.72元/股,总市值89.76亿元。
古越龙山(600059.SH)的股价也同步迎来了上涨,只是走势没有会稽山那么干脆。全天收于9.81元/股,上涨4.81%,总市值89.42亿元。
今年以来,“黄酒两强”在股市上的表现良好,股价整体都表现出了上涨态势。
近两年,两家公司都相继通过回购,来体现对自身发展的信心。
今年4月,古越龙山首次拿出回购方案,拟以2亿-3亿元资金,以不超过12.83元/股(含)实施回购,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截至目前,公司尚没有回购进展的消息披露。
会稽山则早在2023年10月,就拿出了回购方案,到2024年2月,回购计划完成。公司共计出资9564.10万元,以均价10.63元/股,共计回购900万股。
今年4月以来,两家公司都迎来了一波行情,推动了股价的整体上涨。年内,古越龙山股价累计上涨12.37%。
相较之下,会稽山的股价涨势更加明显,期间数次收获涨停。年初至今,公司股价已累计上涨72.37%。
“黄酒两强”同期股价走势的差异,体现出了市场对两家公司未来走势的不同预期。
激烈的“同城德比”
都发源于黄酒之乡绍兴,同在上交所上市,古越龙山和会稽山被视作黄酒行业的标杆,经常被拿出来比较。
两家公司都有着深厚的产业底蕴,也有着各种不同的荣誉加身。单就产品的品质而言,很难分出伯仲。
1997年5月,古越龙山上市,率先取得了资本市场的优势。会稽山的上市,则是在17年之后。
两家公司齐聚资本市场后,黄酒“同城德比”的竞争更加激烈。
单就规模而言,古越龙山始终对会稽山形成压制。2016年,会稽山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同期,古越龙山已超过15亿元。
不过,古越龙山对会稽山的领先,并不是全面性的。至少,在利润这一指标上,双方一直你超我赶,形成拉锯态势。
2016年-2018年,会稽山的归母净利润略胜于古越龙山;2019年,古越龙山实现反超;2020年-2021年,会稽山的利润再次取得领先。
2022年,会稽山原控股股东破产重整,中建信出资18.72亿元,拿下了公司的控制权。易主之后的会稽山,对古越龙山的追击提速。
2023年和2024年,会稽山的营业收入连续两年增长超过15%,与古越龙山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2024年,双方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31亿元和19.36亿元。
今年一季度,两家公司更是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经营态势。会稽山实现“双增”,古越龙山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双下降近5%。
水大鱼才会大
黄酒在中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独有的世界三大古酒之一。
然而,与相比其他酒种,产业规模较小,占酒类市场总量不到2%,2023年市场规模刚刚突破200亿元,还不如一家二线白酒企业的体量。
当前酒类市场总量下降、终端需求疲软,白酒、啤酒等进一步挤压黄酒市场,规上企业数量和规模均有所下降。
黄酒消费具有显著的区域性,主要市场集中在江浙沪地区,全国其他区域对黄酒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普遍偏低。
短期内,黄酒的市场销量很难有大幅提升。为维持企业的增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近几年,头部黄酒企业纷纷提出高端化和年轻化战略。
去年,会稽山和古越龙山的中高档产品的收入分别为10.65亿元和13.98亿元,而在增速上,会稽山以31.29%的增速超过古越龙山的12.47%。
在盈利水平上,会稽山的表现更加突出。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进一步突破,达到52.08%,比古越龙山高出近15个百分点。
有了高毛利率作为支撑,会稽山就可以拿出更多的费用,去做品牌和市场。去年,该公司销售费用支出3.32亿元,销售费用率达到20.33%,远超过古越龙山。
近几年,古越龙山正在奋力推进品牌的全国化,甚至黄酒的国际化,导致其在浙江沪核心市场被会稽山全面超越。
2024年,会稽山仅在浙江省内的收入就达到9.83亿元,占比营收的62.10%,而同期,古越龙山的省内收入为5.34亿元。江浙沪地区,会稽山年度总收入为14.05亿元,同期,古越龙山为10.87亿元。
随着全国化的持续推进,古越龙山在除浙江沪以外的市场更具优势,7.76亿元的收入,已占公司总收入的40.74%,同期,会稽山仅为1.67亿元,对营收的贡献仅有10.56%。
对黄酒企业来说,短期内,是区域市场的争夺,但要实现更长远的发展,还得共同培育用户消费习惯,携手做大市场。毕竟,水大鱼才能大。
这不,近期黄酒市场又游来了一条“大鲶鱼”。5月8日,青岛啤酒披露公告,拟以6.65亿元收购山东即墨黄酒厂100%股权。这是姜宗祥履新青岛啤酒董事长5个月以来的又一个大动作。
在青岛啤酒看来,通过收购跨入黄酒赛道,可以在季节上与啤酒业务形成互补,通过资源和市场协同,做大黄酒业务。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青岛啤酒进入黄酒赛道,有利于激活黄酒市场,黄酒市场的整合,有可能进一步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