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冰箱彩电大沙发才是王道吗
近日,法拉利CEO Benedetto Vigna在一场投资会上被问及为什么不愿意在法拉利车里安装过多屏幕。他表示,自己出身于半导体行业,很清楚车里什么东西对用户有用,什么东西只对车厂有用。
“法拉利是为驾驶而生的,“它不是一张沙发,不是一台手机,更不是一个数据中心。”
在Benedetto Vigna看来,车子就是用来开的,车内过多的屏幕都是无用的,而他们的车子更是极致驾驶的代表。其实之前,宝马、现代等品牌高管都曾公开质疑大屏的实用性。
不出意料,他马上在国内受到群嘲,有人断言,轻视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在10年内都会退出家用车市场。
双方可能都没有说错。法拉利本来就不面向家用车市场。
对大屏幕的不同认知可能是对驾驶乐趣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对有些人来说,驾驶本身就是乐趣,目的地反而是次要的。当然,在大堵车里一步一步往前蹭是谈不上乐趣的,但在山里、海边的狭窄弯道上,美景在眼前闪过,一个接一个的急弯在撩拨着神经,不断越过坡顶而眼前豁然开朗的喜悦,这是挑战带来的愉悦。
更多人可能目的地才是乐趣,路上的乐趣以无挑战和低压力为准则,能完全自驾、一路睡觉过去,高兴的时候睁眼看一眼风景,那才是享受的极致。
一个变异是与驾驶无关的炫技,大屏幕有往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很多大屏功能与驾驶无关,是车内娱乐或者信息生态用的。对于驾驶作为不可回避的苦差事的人来说,这是使得苦难可以忍受;对于以驾驶乐趣为主要追求的人,这是不必要的分心。在激情互动的时候,按摩床前来添乱,是很烦人的。实际上,在车辆开行中,副驾或者后排刷电视剧,在理论上很爽,在实际上很伤眼睛,除非在堵车中实际上动弹不了。
还有各种并不必要的电动助力。
正好有机会走进比亚迪仰望的陈列室,没什么人,U7、U8随便坐,U9只能看。必须说,比亚迪非常用心,设计细节绝无马虎,做工用料都绝对上乘,绝不亚于奔驰S级、路虎揽胜。设计品味本来就是各有所好的问题,但太多的炫技很有“不开车的人在想象开车人的需求”的感觉。比如坐在车内按键开门,自动开到一定的开度停下来,关门也可以按键关门,感觉毫无必要。不仅门把手上有按钮,车顶上还有按钮。还有巨多的功能根本来不及看。作为开车人,其实也未必关心。
不知道仰望开起来怎么样。
驾驶乐趣对于很多人可能还是一个新奇的概念。清晨的上海外滩,会看到几辆保时捷在一圈一圈飙车。早上没有警察,没有行人,没有车辆,还没有居民投诉噪音扰民,但在外滩street racing,这是金丝雀在笼子里竞速,算什么驾驶乐趣?
国内的路是在过去几十年里大建特建的,规划的时候以快捷、便利为原则,很少以驾驶乐趣为原则。路面宽大、平坦、顺畅。老实说,法拉利、宝马在中国的路上也跑不出多少乐趣来,好比想着激情互动结果平铺直叙。
北美道路差不多,加上地方大,不怕路面占面积,更是乏味。除非人迹罕至的山里,很少有地方有曲里拐弯的刺激路段。
欧洲则不同。很多相当主要的公路都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法国普罗旺斯和西班牙塞戈维亚就有一些公路沿着罗马人遗留路线重建。当年马车速度慢,也占不了多少地方,一条路需要把整个地区的所有村落、庄园都连接起来,所以不仅弯曲,而且狭窄。在山里与河边,则顺着山势、水势建造,不费截弯取直的事,高差不大,但曲里拐弯;或者沿着田庄的边界建造,那可能就小山包直上直下了。这样的路带来极大的驾驶乐趣,但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就像爱情的感觉不能从书里明白一样。
英国也是一个典型。A字路算国道,B字路就是县道了,只有M字路才相当于高速公路。A字路有很多也是双车道无路肩而且高度曲里拐弯,尽管是重要地点的主要连接公路。B字路很多只有中国机耕路的水平。还有很多双向单车道的路,车道本身就没有比车宽多少。每隔一段路边挖出一块,供会车避让使用。欧洲大陆上好点,但阿尔卑斯山里通往山村的小路可以有很多发卡弯,一把转不过去,需要进进退退倒两把才能转过去。神奇的是,这些路上还跑卡车,否则山里人就要靠人拉肩扛才能把货物拉上山了。
在这样的路上“练”出来的车,操控、刹车都要强才行,否则分分钟翻车。
在这样的路上“练”出来的人,也对冰箱彩电大沙发不在乎。
说起来,这和激情互动vs温良恭俭让差不多。前者的话,“来事”是刺激,是乐趣的一部分;后者的话,早生贵子、安居乐业才是王道,别的都按快进键。
汽车世界也永远会一样。
跑车会“来事”,是给爱激情互动的人的,就是要开到爱车腿软;家用车则追求省心,是给娶妻生子、居家过日子的人的。
井水不犯河水。
又爱“来事”,又要居家过日子,那也不是做不到,就是要看缘分了。在汽车世界里,BBA的“运动轿车”(sports sedan)就是这样的定位。国内不少车也瞄准这个定位,但更多的SUV好像还是冰箱彩电大沙发路线为主。
谁都没有错。掏钱的顾客永远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