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聊中年危机,到底啥是中年危机
对于中年人来说,最不缺的就是扎心。所以今天讲一讲我对中年危机的理解。
要我说,中年危机的本质,就是“无力感和恐惧感”,接下来咱们展开说说。
如果说年轻人和中年人有啥明显差别,我现在倾向于觉得,应该是“固定开支”,也就是你每年固定要花的钱。
大家不要小看这东西,你20来岁的时候,很难想象有啥东西是必须要花的,想半天可能只想出来一个每天的饭钱,还有房租,医院几乎不去,又觉得房租好像不是必须的,不行的话,可以到父母家里免费住。
但是等你到了四十多岁,问题就全变了。
房贷总得交吧,孩子上学费用得交吧,物业费,冬天的取暖,夏天的空调,养车的那些,什么保养费,保险费,还有孩子的补课费等等,每个单项好像不多,叠加起来就不是个小数目,而且几乎都是必须要花的。更麻烦的是,家人不知道啥时候开始总跑医院,老人更是跑医院越来越勤,自己身上治不好的慢性病也越来越多。
多说几句慢性病,很多人到了三四十岁,自己和家人这方面的问题就慢慢出来了,包括并不仅限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关节炎,高血压,慢性肾炎,以及极度坑爹的老年痴呆。
这些一般都治不好,而且需要持续花钱。如果你们家四个老人,两个中年人,患有一两款慢性病还好,如果得了四五个,那每年这部分开支也是哗哗的,而且还没法缩减。
可能有小伙伴说,房贷不想承担了,我把它卖了不好吗?
当然也是个选项,不过不到万不得已,大家一般不会这么选,且不说你半辈子奋斗,可能房子是唯一的重资产。更关键的是,你要是把房子卖了,你孩子去哪读书?
而且很多人在孩子上学前信誓旦旦不给小孩补课,等到发现周围的人都豁出去给小孩补,到时候又彻底坐不住了。很多孩子明显就是纯学渣,学习对他自己和对家长都是纯折磨,可是家长们觉得该做的事还是要做的,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观,父母省吃俭用斥巨资让孩子去补习班装学习。要知道,那些补习班可不便宜。
我有哥们在补习班,他经常看着那些完全学不进去的孩子坐在那里发呆,一会儿同情孩子,一会儿同情他们父母,过一会儿又同情自己,觉得自己造了什么孽,要在周末干这个。可他也没招,他周末不出来干这个,房贷压力就比较大。
这些单项可能也没多少,但是全部加起来,压力可不小,而且有越来越高的趋势,毕竟琐事是越来越多的,大家的身体也是越来越差的。
这可要了命了,有一点又是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法想象的,就是到了四十来岁,人群会出现一波“总结算”。
也就是你过去十几年里,做对的事和做错的事,碰对的人和碰错的人,到了四十来岁大概都有结果了。有人因为从事了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或者跟对了人,踩到了风口,变得事业有成,今后压力也会小很多。但这种是少数,绝大部分人没这么幸运。
绝大部分人因为硬性支出变多和赚钱能力快速下降,陷入无助和恐慌,职业上越走越窄,平时麻烦事还越来越多。
而且这种弱并不是一种线性弱,并不是收入每年下降一些,而是一种纯粹的恐惧感,担心有天工作突然没了,但是这些固定开支一毛钱也少不了,到时候就傻眼了,不知道积蓄能维持多久。
当然了,如果你处在这种焦虑中,也不是坏事,既然你焦虑,说明你还没掉进坑里。现实就是很多人已经掉进去了,并且没啥特别好的办法,如果有好办法,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送外卖开滴滴了。
大家别看自媒体整天在给大家出主意。就我的了解,很多自媒体博主自己就是人到中年,发现工作是真难找,索性不找了,然后去给做自媒体别人出主意。其实大家都是两眼一抹黑。
而且自媒体的套路都差不多,建议你去发展第二职业。而且有个大问题是,自媒体建议大家搞的第二职业,往往是门槛较低的,但越是门槛低,竞争是越惨烈的。绝大部分事当你去做才能发现凡事想做到月薪3000并不太难,但是超过3000就越来越难。
我前段时间看了一本畅销书,叫《中年觉醒》,说的是人到中年,就该发展第二技能。但问题是,到了那个阶段大家就知道了,绝大部分人琐事一堆,哪有精力去学新技能。那本书里还建议大家中年失业,找不到工作去学编程将来做码农,搞的我很纳闷这作者到底有没有生活经验,然后才反应过来这个作者是个美国人,怪不得这么不接地气。我后来问了下,其实美国那边也极少有人三四十岁转码,不过他们那边35岁问题要弱一丢丢,毕竟人少。
说到这里,其实大家就理解了为啥各地父母都对考编这事那么执着了,因为你找工作的那段时间,他们正在经历我说的这个阶段,体会比大家深得多,担心你将来处在这样的困局里。
更麻烦的是,身体越来越跟不上你的思想高度。
绝大部分人到了三十岁还不明显,到了四十来岁就出现一些明显的老年人症状。
比如记性极差,基本上啥也记不住,学习新知识变得越来越难。当然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手机玩多了,年纪轻轻也出现了这个症状。
还出现一个奇怪的症状,极致的“怀疑主义”。不管干啥,比如看会儿书,可能突然就丢下书,纳闷自己做这事的意义是啥。觉得身体不好,雄心勃勃下楼,但是一会儿功夫又开始纳闷自己做这事的意义是啥,第二天就很难说服自己下楼了。
更关键的是,身体开始出现了一大堆小毛病的同时,自愈能力变得超级差。
大家都有体会,年轻的时候练得腰酸腿疼,睡一觉第二天就好了。等年龄上来了,你觉得自己身体不好,想去锻炼,好不容易克服了自我怀疑,把自己练得腰酸腿疼,陷入了自我感动,然后好几天恢复不过来,等恢复好了,习惯又中断了。更扯的是,进步超级慢,而且身体总是发起无声的反抗,比如随机坚决拒绝下楼。
身体差,想通过锻炼提升体能,但是一锻炼发现状态更差了,这可咋整。
你会发现你的处境,有点像东北冬天玩的那种冰坑,看着浅浅的一个坑,但是由于边缘巨滑无比,怎么都出不来。
但可能是太担心健康问题,而且锻炼可能是人生到了四十岁唯一确定性比较强的事,这些年呈现中年人出成群结队跑马拉松的盛况。
说到确定性,中年人最大的痛苦,也包括确定性的丧失。
年轻时候你是可以有目标的,学英语,考大学,考研,考编等等,这些只要努力,总是有进展或者说收获的。到了四十多,都没意义了,或者意义很小了,四十多岁最麻烦的事就是你找不到啥靠谱的目标了,创业怕赔钱,考研没啥用,考编?人家不招了。
那怎么办呢?
也没啥好办法,对于个体来说,可能有办法。但是对于群体来说,这些问题都是集体性的,没啥特别好的解决方案。
不过凡事没有最优解,但总会有解,有些解并不是大家刚开始期待的,但最后都能走过来。
这一点上,有点像《逆行人生》里的剧情,高薪工作找不到了,就去干低薪。老婆本来辞职了,现在急需得上班,晚上再去修脚店给人修脚。房子养不起了,就卖房换回之前的小房子。孩子上不起国际学校,那就去公立。
这片还没上映就被人骂,但是到现在风评越来越好,因为太多人在男主角身上看到了自己,也找到了勇气。
反正你会发现面子、里子什么的都可以抛弃,慢慢就适应了,再后来一回头,发现之前没法想象的日子,其实也能接受,也就过来了。而且毕业后的时间过得飞快,几年就在一转眼,如果生活比较难,这也算个好消息。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纳闷,那中年人的生活只剩下痛苦了?
也不是,人好像有种本能,就是给自己的生活找乐子,不然活不下去。盘串,钓鱼,喝茶什么的,总会给自己找点开心的事,再不济就躺着刷视频。前几天我的一个亲戚过来看我,聊起来他的工作,大学土木毕业之后在工地,他说工地工人们一半的健康问题都是喝烈酒喝出来的,主要也是生活太无聊了,就得找点啥事做,找来找去就找到了喝酒这个廉价又有麻醉效果的爱好。
我经常在想,很多中年人养成了一堆不良嗜好,可能也是为了廉价获取
当然了,看到这里,你会发现好像很多困难都是围绕孩子展开,如果没有孩子,是不是没有那么多事了?
事实上确实是这样。
我现在几乎不讨论是否生孩子的话题,因为这个话题太难太难了。
如果没孩子,到了四十来岁你可能会陷入一种极致的“无聊”中,可能是激素消退,也可能是基因的设定,人会对各种事都没啥兴趣,好吃的好玩的都开始变得索然无味。
或者说“世界online”这个游戏的设定,就是随着年龄增长,新事物给你的快乐是递减的,但是生活的烦恼是递增的。
如果生了孩子,那人生就突然又有种从头开始的感觉,看着孩子一天天成长,你也重新成长了一遍。当然了,现在的养孩子纯粹就是拿钱往出堆。硬性开支一大半都跟孩子有关,而且你可以给自己降低标准,你舍不得给孩子降,那只能是死扛。
孩子给你的后半生带来无穷无尽的事,让你的生活从不枯燥充满惊喜和麻烦,同时让你几乎没了退路,你只能死扛着向前。没孩子相对来说麻烦事少一大半,尤其把父母送走之后这个游戏就通关了,但这类人普遍表示很无聊。
这事符合一个人间最朴实无华的道理,甘蔗不能两头甜,你不可能把好处都占了。
最后你会发现,一旦没了退路只能死扛的时候,啥事都能扛过去。
你要说有啥解决方案,年轻时候做点啥可以避免痛苦,说真的,就我这些年的观察,可以更努力一些,可以更踏实一些,不过也没有必然联系。很多时候决定你后半生的,并只是你自己的奋斗和努力,更多可能家族的托举,从小所处的周围环境,个人的运气,身体素质,这些决定性更强一些。
说到这里,也差不多了,文末说点改进建议。
1、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不在体制内,那就应该尽早接受一个现实,眼前的一切可能都是暂时的,该做的准备提前做起来,能开财路就尽量去开,几乎所有爱好都可以用来做副业,如果啥爱好都没,那就提前做减法,降低生活硬开支。
2、努力,自律,勤奋,这些固然让人走很远,但真正能让人上天的,还是写在每个人基因里的天赋点,或者低配一些,兴趣点。
那个《纳瓦尔宝典》里最重要的思想,其实就是一句话,你得去干自己喜欢的事。也不复杂,你喜欢才能干的久才能做到真正的深耕和洞察,你才能有幸福和快乐,才能弥补内心的空虚和焦躁,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但问题是,绝大部分人的爱好就是玩游戏、撩骚、上网做喷子或者杠精,不能赚钱还空虚,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没爱好,只有动物性,你们观察下,动物的日常就是吃喝,还有那啥,偶尔互相顶一下。其实每个人小的时候,都是有爱好的,但是有些和学习有冲突,被家长给弄死了。比如绝大部分现在做自媒体这帮人,都是那群小时候不太喜欢课本,天天看闲书的,后来绝大部分被强行矫正了,只剩下了一小部分人。还有那些电影博主,很多是从小看片太多连大学都没考上的,绝大部分父母都受不了。更麻烦的是,这些爱好矫正之后,学习也就那样。
如果你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时候还年轻,一定要多去想想自己的天赋和爱好,尤其去想想那些你想做却不敢的事,那可能是你中年觉醒真正的密码。
2、在能力可以的范围呢,年轻的时候尽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等年龄稍微大了,就再也体会不到年轻时候那种快乐了。当然了,要有主次,比如爱旅游,那在吃穿方面就少讲究一些,爱钓鱼,买鱼竿的时候收敛点。
3、真心喜欢的事,一定输出到自媒体,哪怕男性都喜欢的键政,盘串,炒股,讲段子,不要跟生活中的人聊这些,去网上聊,聊个四五年,说不定能搞出来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就算赚不到钱,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记录和整理。
不管咋样,玩乐和奋斗都趁早,越往后越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