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服务”出海,这次是外卖领跑
“大海从不会辜负真正的弄潮儿”。
作 者丨耿康祁
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
从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新三样”出海,到Keeta、Deepseek、Tiktok“新服务”出海,中国企业出海,正在迈向从新型制造到新型数字服务的新阶段。
当巴西里约热内卢街头,出现中国外卖的身影,这场数字服务出海浪潮也正拉开新的序幕。
一场意料之外的订单风暴,正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写下生动注脚。
贸易追踪机构Vizion公布的数据显示,中美联合声明墨迹未干,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已飙升近300%。
这戏剧性的一幕,恰似中国民营企业出海的轨迹复刻——当国家战略的东风遇上市场的春江水暖,激荡出的不仅是商业奇迹,更是时代洪流。
而就在同一时刻,一场更深刻的全球贸易版图重构,已在暗流涌动。
地缘政治和全球商业贸易息息相关,“危”和“机”也始终并存。
“逆全球化”道路并不是明途,开放和合作才是。
5月10日晚间,巴西总统卢拉抵达北京,开启为期五天的对华国事访问。这也是卢拉第六次访华,在三天后的合作文件签字仪式上,中巴双方共签署20份合作文件。
这些合作,既有资源、能源、农业等传统领域,也有科技、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
就在5月12日,北京“中国—巴西商业研讨会”上,巴西总统卢拉与美团创始人、CEO王兴会面,并见证签署投资协议。
随着投资协议的签署,美团旗下外卖平台Keeta正式锚定巴西市场,并计划5年内在巴西投入10亿美元支持该项目。
外卖虽“小”,但意义重大——中国服务贸易出海,正驶入深水区。
▲全球主要地区外卖渗透率 (来源:招商证券等)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企业出海的进程,也是中国国力和势能外溢的体现。
回溯近些年来的“大出海”,从工业基建的“中国速度”走向国际,到义乌小商品漂洋过海装满欧美家庭的壁橱,再到华为、中兴的通信网络和智能终端在海外落地生根,以及后来比亚迪电动大巴驶入拉美街头,宁德时代在德国建起超级工厂,中国制造业企业始终在国家绘制的“一带一路”海图上精准航行。
但当传统商品贸易的航线逐渐拥挤,全球贸易格局也经历着新变革——近十几年来,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一直快于货物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量的比重也不断上升。
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到2040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将超30%,比2022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如果说制造业出海是国家“硬实力”的比拼,那么服务贸易则是“软实力”的较量。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可以说,全球服务贸易的广袤蓝海,正成为中国企业新的竞技场。
而中国外卖为代表的新服务出海,也绝非心血来潮。
2024年11月,中巴签署的“一带一路”合作规划,早已为今日埋下伏笔。
更妙的是,巴西正推行的“新工业计划”,将推动服务行业在内的数字化转型视为首要任务之一——这恰好是美团最熟悉的领域。
因此,美团Keeta果断闯入万里之外的拉美“新大陆”,既踩着中巴合作及鼓励数字化服务经济出海的政策鼓点,又暗合巴西服务业升级的现实需求。
在这之前,美团Keeta已多次验证过服务出海的模式和能力。
2023年,Keeta就率先进入中国香港,助力餐厅合作伙伴在平台上的销售额翻了一番;落地沙特,持续位居沙特应用商店下载量榜首,短短半年就已覆盖所有核心城市。
从产业结构来看,外卖在中国已经高度成熟,不管是日均过亿的订单量,还是完善的移动支付、履约网络等配套数字基建,都意味着这个产业逐渐进入到存量竞争阶段。
从新竞争形势来看,只盯着奶茶、咖啡大打价格战,重走低价换市场的粗放竞争老路,这是低水平“窝里横”,而非高质量发展。
要增长,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万物30分钟到家”的即时零售,外卖不仅是送餐饮、送小商品,还能买iPhone、买空调大家电,这也是全球数字零售都在探索的新方向。
另一个,就是出海,到新的市场去,和老牌国际零售巨头扳一板手腕;到新的产业分工和竞争之中去,靠科技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再造一个新蓝海。
这也是时代的新方向。
今年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就提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
早在多年前,“民营企业还要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全球范围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已成为顶层要求。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中国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已不可逆转。不管是从制造到服务,还是从产品出海到模式出海,都有一个基本共识:
不在国内低水平“内卷”,走向全球大市场,擦亮中国“硬科技、软服务”的新名片。
这才是到全球产业分工里大显身手,谋发展、求报国的实践方向。
1980年代的巴西经济列车,曾驶入过“去工业化”泥潭。
但四十多年后,这个被称作“热带中国”的南美巨人,正上演着新变化。
首先是,智能机如雨后春笋般在巴西普及。Canalys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巴西拥有2.12亿人口,活跃智能手机保有量达1.75亿部,稳居拉美最大智能手机市场。
而且,巴西对第三产业的长期重视,为GDP占比近60%的服务业持续增长提供了绝佳环境。
根据巴西地理统计所(IBGE)统计数据,巴西2025年第一季度服务业累计增长2.4%,在过去12个月内则累计增长3%,维持在非常接近其历史最高水平的状态。
▲2008巴西各行业占GDP比重 (来源:中金等)
然而,在这片越来越繁荣的热土上,仍存在着一些需求“短板”。最典型的,就是在巴西刚刚崭露头角的外卖服务等新业态。
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巴西全国性即时配送网络并不发达。消费者想要享受便捷的外卖服务,却发现配送时间漫长,体验不佳。
更关键的是,数字化程度的不足,就像一道无形的墙,阻碍着外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这正是中国外卖破局的机会。
美团Keeta来了,但它的落地可不是简单的“送外卖”。
外卖履约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张依赖移动支付、配送网络、调度算法、高密度的实体线上经营等一整张数字服务大网。成熟的数字基建和密布的商业网络,让消费者以较低的成本,能够享受到“30分钟达”的便利。
常用外卖的中国消费者,可能对这套模式的高效和便捷早已印象深刻。
但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外卖并不是一项“物美价廉”的便捷服务,要么配送费高昂、要么商家稀缺。
这也体现在数据上。有研究认为,在外卖渗透率分布中,中国、韩国渗透率超20%,领跑全球;中东达23.7%,反超北美(15.5%)。
而且,巴西作为拉美地区最大的经济体,消费潜力巨大:
巴西2023年城镇化率达到87.79%,高于美国的83.1%;
巴西互联网用户数在全球排名第五,在巴西超过1.77亿用户使用互联网,占总人口数的82%;
这种大国规模优势,在逆全球化趋势下就体现出重要性。而且,巴西较高的互联网普及率和城镇化水平,以及相对薄弱的数字服务业,正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市场。
中国外卖走出去,顺理成章。
更重要的是,美团Keeta为代表的中国外卖,在海外市场带来的想象力远不止餐饮业。
从商业生态来看,全国性即时配送网络的构建,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将巴西本地生活供给的各个角落连接起来,补齐了本地数字服务基础建设的短板。
从送外卖,到送百货数码,“万物30分钟达”的新场景、新模式,将在这个拉美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得到充分验证。
从出海影响力来看,相较于传统商品贸易,外卖即时零售有着明显优势。它们的供给、履约、消费都高度依赖本地商业体系,就像一棵扎根在本地土壤中的大树,与当地的经济生长紧密相连。
而这种基于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的输出,是更高层级的影响力输出。
三流企业关起门来“内卷”,一流企业则是走向全球大市场。
“反内卷”已经成为今后产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
5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就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谈综合治理“反内卷”的问题。文章明确指出:不少行业进入新旧动能转换与存量竞争阶段,低价、低质、低水平竞争现象日益蔓延。
“要坚持问题导向,净化市场竞争生态;坚持‘治中求进’,推动企业提升创新发展水平。”
这之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反内卷”,不是不要竞争,而是不要拼产能、拼价格的低水平竞争,从同质化低效能竞争转向高质量高水平竞争。
要通过技术升维和生态共建,创造增量价值;大踏步出海走向国际市场,参与更高水平的全球产业分工和竞争,是对“反内卷”政策更有力的响应。
今年开始,外卖行业率先打响“2025年反内卷第一枪”,美团等平台走在前面: 一方面通过取消超时扣款、试点骑手养老保险补贴等,为骑手“减压”;另一方面提供10亿助力金等,为商家“减负”。
在国际化步伐上,中国外卖也在加速领跑。
去年12月,迪拜王储,也是阿联酋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宣布迪拜硅谷DSO成为第一个无人机商业运营区域。同一天,迪拜民航局为美团无人机颁发了第一张运营证书。
同期,美团无人机还宣布在迪拜地区同时启动多条航线的常态化运营,可为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校区以及Dubai Digital Park区域的用户配送快餐、应急药品等商品。
“硬科技”和“软服务”共同走出去,是中国产业出海的新阶段,也是“中国服务”的新名片。
当巴西商户习惯用中国的数字化工具提升效率,当当地骑手依赖智能系统规划路线,当消费者享受即时零售的便利,中国数字服务就不再是可替代选项,而是悄然嵌入当地经济毛细血管的“数字基础设施”。
这一中国模式输出,不仅规避了传统贸易的关税壁垒,且能通过改造当地就业、商户、消费生态,形成更深厚的全球化纽带。
甚至,中国外卖出海的“反内卷”主张,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溢出效应”。
如果说,比亚迪、江淮汽车、长城汽车等制造业,和华为、中兴等通信科技企业走出去,完善了当地实体基建。那么Keeta、Deepseek等数字服务走出去,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丰富数字基建。
再往长远看,当蜜雪冰城、小米手机等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品品牌,也加入涌向海外热土的出海浪潮,显然能够与中国外卖形成生态协同,从而快速融入当地零售商业生态,打造出“中国制造+中国服务”的消费闭环,实现中国企业出海“拧成一股绳”的新格局。
《百年孤独》结尾,马孔多小镇在飓风中消失,暗示着旧秩序的消解与新生的可能。
中国外卖的出海,也是一个关键转折点:中国企业出海从“商品出口”走向“服务贸易+数字基建”的融合,更从“单点竞争”向着“生态协同”演进。
从东南亚到中东,从中东到欧美,再到如今的南美……中国外卖在内的服务贸易出海规模注定会越来越大,考验和挑战也会更复杂,成功也就更有含金量。
当全球贸易秩序改写,美团Keeta为代表的“中国服务”出海将再次向世界宣告——大海从不会辜负真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