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只科幻+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启航:助力成都数字文创与科幻产业腾飞


500

  撬动一座数字文创的“未来之城”

  5月15日,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在中基协成功完成备案。这是国内首只聚焦数字文创、科幻产业和未来赛道投资的产业基金。

  这只目标规模33亿元的“耐心资本”,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生态培育”的创新模式,其成立不仅标志着成都在推动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也为成都发展科幻经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科幻之都”、打造数字文创 “三高地三中心”、助力世界文创名城建设注入了资本新动能。通过资本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耦合,成都正将千年文化底蕴转化为未来产业动能,为城市能级跃迁开辟出一条兼具文化厚度与科技锐度的独特路径。

  01

  助力完善数字文创产业生态链,30亿级“耐心资本”的撬动效益

  “成都的发展就像哪吒一样,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打破常规,突破自我,守正创新。”今年三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这样说道。

500

  图片来源:张建 摄

  今年创下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纪录的《哪吒2》,其制作团队正是来自成都,是不折不扣的“成都造”。这个超级IP的诞生是成都大力发展数字文创产业的一个缩影,也是政府全周期政策扶持、上下游协同增效、数字文创融合生态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2024年,成都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实现2876亿元,同比增长11.7%。目前,成都已聚集影视动漫等数字文创企业超7000家,涵盖内容创作、内容分发、衍生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

  预计在2025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将突破3100亿元,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这个过程中,基金等金融资本的助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时刻,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完成备案,仿若“如虎添翼”。这只目标规模33亿元的基金,以“耐心资本”为内核,成为成都推动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动力。

500

  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 图片来源:天府软件园

  数字文创和科幻产业的崛起,离不开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而资本正是串联这两大要素的纽带。当前,相关产业正从单一内容创作向全产业链延伸,涵盖影视、游戏、装备制造、IP衍生等多元领域,亟需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的诞生,正是瞄准了这一需求:其期限长达7年,并可延长至9年,充分体现了“长期陪伴”的资本逻辑。这种耐心不仅源于政策引导,更基于对数字文创和科幻产业成长规律的深刻认知——从IP孵化到技术转化,从场景落地到商业化变现,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沉淀。

  基金的顶层设计也展现了清晰的战略定位。当不少城市还在用补贴政策吸引企业时,成都已构建起数字文创和科幻产业的“热带雨林式”资本生态。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采用“直投+子基金”双轮驱动模式,直投层面聚焦“科幻+未来产业”的宏观布局,注重产业引导、招引培育,重点锚定成长期企业,同时也兼顾爆发性初创项目;子基金则深入细分赛道,如科幻影视制作、沉浸式装备研发、AI驱动的虚拟现实技术等,完成生态化布局。这种“多期育苗”的资本逻辑恰似都江堰的鱼嘴分水,既灌溉产业沃野,又实现精准分流。

  基金的治理结构更显创新实力。基金管理人由成都传媒集团下属每经传媒的成都市天府文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府文投)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由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产业集团和交子金控集团合资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担任,并聘请《科幻世界》杂志社担任总顾问,有效整合各方在文化产业投资、科技创业投资、金融生态等各方面的优势资源。

500

  成都科幻馆 图片来源:“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微信公众号

  这种“政府搭台、专业操盘、生态共荣”的模式,既发挥了政府资金的杠杆效应,又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专业能力,已吸引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多家专业机构争相共建子基金。

  02

  重新定义增长范式,让“未来生产力”成为推动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在传统经济学视角下,文化产业常被视为一项慢变量。但成都将千年文脉转化为产业熵增动力,在基金等金融资本的助力下,让“未来生产力”成为推动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500

  图片来源:张建 摄

  首先,一直以来文创企业因其轻资产的特点,要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帮助都比较困难,数字文创企业由于投入成本更高,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也更为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的成立将为数字文创和科幻产业注入强大的资金动力。

  基金以30亿级规模撬动“耐心资本”逻辑,通过“直投+子基金群”架构,重点投向聚焦科幻阅读、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科幻文旅等科幻产业重点领域,发力互联网应用、数字智能与内容、消费、制造等结合的未来产业重点赛道,同时关注具有科技创新属性、新质生产力的前瞻性未来产业项目,不仅解决了数字文创产业长周期、高风险的融资难题,更通过“靶向投资”机制,推动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例如,基金关注数字技术、智能硬件/软件、工业自动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与深度融合,投向内容生成工具、产业链技术赋能项目,助力原创作品创作、发行、分销、渠道等环节;在科幻影视制作方面,基金将助力影视项目通过人工智能(AI)、元宇宙(XR)、云与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在前期开发、拍摄制作、后期特效等环节中的应用,提升影视项目整体的制作水平、视觉效果、发行与分销效率等;同时,基金还将支持上述新兴技术与科幻文旅项目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等。

500

  天府国际动漫城 图片来源:张建 摄

  其次,在成都的产业版图上,数字文创和科幻从来不是孤立的文娱赛道。该基金的设立将带动数字技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多个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进一步推动科幻、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这种产业跨界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增长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第三,更深层的影响在于人才引力场的形成。基金通过项目投资和产业扶持,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幻创作人才、技术研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汇聚成都;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建立科幻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一批适应科幻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这种创新生态的溢出效应将推动形成“产—学—研—投”闭环,为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最后,产业为本,资本为用,促进资本、产业与城市共兴共荣,是创投发展的目的。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的设立坚持“文化引领、科技赋能、产业集聚、融合创新”,聚焦科幻与未来产业重点赛道,通过筑巢引凤招商引智,加大“投早、投小、投新”力度,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创新资源和资本涌入成都,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文创“三高地三中心”,最终推动世界文创名城建设。

  在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千年前的诗圣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今天,这座城市的人们在数字显示屏前勾勒“元宇宙的雪山映像”。成都,正以金融资本的支持为引擎,以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为助力,撬动一座数字文创的“未来之城”。

  文字 | 李蕾

来源 | 城市进化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