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惊愕的富家大少爷的“旅游”

马上就是5月19日“中国旅游日”了。这个日子的来源是《徐霞客游记》,开篇写道:“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癸丑之三月晦,即公历1613年5月19日。这是徐霞客从宁波出发,开启全国性大旅游的源起之日。

徐霞客游历山水的三十多年,正是明朝最后那三十几年。他死在1641年,算是很幸运。徐霞客30多年旅行史,跨越万历、泰昌、天启和崇祯四朝,在我们今天看来,正是明末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走向灭亡的最后岁月,是饥荒不断、阉党横行、农民起义、边事糜烂、政潮不断的惨烈末世。

而徐霞客留下的文字里,没有一个字提到这些事。

1639年徐52岁,最后一次出游,已是崇祯十一年。闯王横行川陕,张献忠在湖北降而复反,皇太极的清朝已经建立三年,袁崇焕也已死去10年。

因为徐霞客是大地主阶级,他不是穷游家,他的旅游经历是建立在无数奴仆的血和泪之上的。他家不是一般的有钱,是已经有钱很多代了。

徐家当时是名门望族。望到什么地位呢?根据家谱《梧塍徐氏宗谱》能够追溯到的祖先是北宋末年开封府尹徐锢。而到了明代,徐忞,生活于公元1393—1476年间,乃徐霞客的七世祖。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遇灾荒。徐忞承父命输粟赈灾,“土木堡之变”后,北京危急,于谦下令天下富商大赞助,徐忞又买了一批鞍马进献朝廷。因此获得朝廷嘉奖。可以看出,从明朝初年,徐家就是能够拿出粮食协助官府赈灾、自己买马给朝廷助军的豪富之家。

徐忞的儿子徐颐,更是钱多得打滚,非常任性而直接。他干脆跑到北京买了官当。据五绮《寓圃杂记》记载:“正统间,江阴布衣徐颐、常熟上舍魏两家甚富,必欲得一京职。其时朝廷尚重名爵,徐谋于中官王振,魏恳于当道大臣,所费不赀,答尤甚焉,后皆得为中书舍人。不久徐以党人罪归,魏则迁主事,京师称为‘金中书’、‘银主事’”。

大白话:明英宗时,江苏江阴的“老百姓”徐颐、常熟上舍的魏某两家都很富有,都想到京城当官。但明廷那时选官还比较公平,以官员的爵位和名望为标准。徐颐贿赂了明英宗朱祁镇的“管家”、大太监王振,魏某人则找了当朝的某大臣,两人都花了不少钱。两人都被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后来,徐颐因为犯事被贬回老家,魏某人则升迁到主事。北京人称‘金中书’、‘银主事’!以讽刺其买官的经历。

而徐颐,则是徐霞客的六世祖。

徐氏不仅“五世以来,文豪于国,诗震于时”,我们在《晴山堂帖》中,可以看到一大批如雷如霆之伟人的手笔,晴山堂石刻因此而“与唐碑宋碣并重”,“三百年来,拓本流传,人争宝贵”。徐霞客那是根正苗红,正经的高干子弟加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后人。

其实徐霞客这代已经家道中落了,只剩下两百多亩土地,但仍然是大地主。江南的土地少,六十亩地都可以被划为地主。(我曾祖父在1949年前,家里就只有六十亩地,但是十里八乡都是有名声的乡绅,老家湖南。)徐霞客祖上的名声让他娶媳妇娶得不错,先不谈品行,至少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徐霞客经常拿着官员的推荐信四处游走,不少地方住的还是驿站,曾看过《徐霞客游记》里的一篇文章,他在驿站里面对那些人呼来喝去、颐指气使。虽然他自己没有当官,只不过里面的人还是怕他,他手里拿着那些官员写的信,谁知道是什么大人物?

就像你拿着隔壁县县委书记的推荐信来到一个镇里的招待所,对方也感觉这应该是个人物。镇长肯定要出面请你吃个饭、喝个茶,顺便探探你的底,看看你是何许人也。

“丁丑十月二十六日晨餐后,得两肩舆,十夫”、“十一月初二日饭后夫至,少二名,以妇人代担”、“候夫甚久,以二妇人代舆”、“初三月村小夫少,半以童子代舆”……这些都是《徐霞客游记》里的真实记录。徐霞客作为明朝江南的大地主,很少把奴仆当人看。不仅不当人看,还动辄抓妇女、儿童来帮他挑担子、抬肩舆。

“又北越一西北来小水,得一村倚东山下,众夫遂哄然去。余执一人絷用绳捆绑”、“余急趋旧州,又半里下山,又行田塍间一里,抵前发站老人家,己昏黑,各家男子俱遁入山谷,老人妇卧暗处作呻吟声。余恐行李为人所攫,遍呼人不得。久之,搜得两妇执之出,谕以无恐,为觅老人父子归,令取行李。既而顾仆先携二囊至,而舆担犹弃暗中。己而前舍有一客户客居该地的人家来询,谕令往取,其人复遁去。余者追之执于前舍架上,强之下”要么把人质紧紧捆绑,要么担心有人抢行李,就到处抓人,搜出两个妇女,让她两人到山中喊话,让男人们都回来。但是妇女不听,也跑路,徐霞客的人就冲上去爬到房顶上去抓人,强迫她们下来。

徐霞客还有路上丢了行李,让村里人负责,村里人不干,硬让人赔了两只鸡,这种破事他都理所应当地写入到《徐霞客游记》中。更残忍的是,他跑到一处地方,让一个老人快速做饭,但是老人半天就是不来,徐霞客忙着收拾行李,等老人来了问为何这么长时间不来?原来老人害怕徐霞客揍他的孙子,他孙子是个瘸子,在徐霞客面前不敢蹲坐,只能瘸着一条腿站着候命。徐霞客大骂,快点去做饭,然后铺好行李就躺下睡了。

古代百姓除了承担朝廷的赋税外,还有一种是徭役,就是给官府白干活。否则那些大工程诸如挖运河、修长城都找不到人干。徐霞客是大富之家,官绅一体,虽无功名但深谙驱使百姓的办法。因此他云游每到一地,就会结交当地官府,役使当地贫民为他免费干活。你以为他是穿越无人区的背包客,一个人一棍一背囊。实际的他,一流世家子弟,各地有人接迎,出行有轿子,穿越无人区也是一支队伍。是持有政府发放的“马牌”,随意征调贫民免费服务的旅游富N代。

在偏远地区,徐霞客常就地强制征用村民抬轿、挑行李。例如在广西,他凭借官员赠送的“马牌”征调村民,一次需7-8名夫役。因当地穷困,很多男性逃亡,家中只留有妇女儿童,徐霞客甚至迫使妇女和儿童顶替逃亡的男性来承担他的“旅游差役”。“马牌”本为明代发行的一种公务凭证,一般给旅途中的官绅提供方便,借此免费享受驿站食宿,并强制驱使村民服务。

1637年,徐霞客在广西,动用当地官吏,持“马牌”要求村民抬轿、备餐。村民为逃避劳役常集体逃亡,徐霞客则驱使衙役捆绑人质、搜查民宅,甚至威胁鞭打村民家属。例如在陆廖村,村民听到徐霞客来了,纷纷跑到山中藏匿,他竟强令妇女做饭并威胁老人,仆从亦不堪重负而开溜的为数不少。在云南旅游时,丽江的土司木增不仅资助他盘缠,还派滑竿护送病重的徐霞客返乡。土司也是当年的厅级干部,你现在去外省旅游生病了,让厅级干部给你配个专机送回来,可能吗?据记载,徐霞客常斥责不愿服务的村民为“奸民”,而村民则因惧怕官府报复被迫服从,为他的旅游事业探路、挑担、驱赶猛兽毒虫。

他在云南生病,被丽江土司派人用滑杆抬回家,江阴的地方官也来看望他,问他跑到云南去,生了这么多病,有什么好处?徐霞客说自己喜欢,能够和张骞、玄奘、耶律楚材这三个人并驾齐驱,自己这辈子够了。

总而言之,历朝历代都有特权阶级,徐霞客也是里面的一员。只不过他是其中相对有追求的特例。其它人贪图享受,吃喝玩乐,什么也没有留下;而徐霞客喜欢旅游,还会记录成书,最后留下了《徐霞客游记》。

可以说,明朝其实亡于徐霞客!是给徐霞客吃垮的。徐霞客不是公务员,但是他旅游都是差不多公费旅游,一路都是免费使用明朝的驿站系统,仗着自己的网红身份,到处受到地方官的公款招待,不是公务员却享受公权力滥用,一路可以征用农民工给自己抬轿子做饭。明朝的驿站系统就这样子不堪重负,到了崇祯皇帝,一咬牙把全国驿站系统裁掉了七七八八,其中西北地区的驿站有一个驿卒叫李自成的被优化掉,然后李自成后来把崇祯优化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