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股的极氪,发了一份给港股看的财报

500

如果私有化成功,极氪将直接成为吉利的全资子公司。因此美股上市公司极氪的业绩,对港股的吉利股东更重要。

作者|杨知潮

对美股投资者来说,5月15日发布的极氪一季度业绩实在是意义有限。

毕竟,财报反映的是这只股票背后的内在价值,但极氪的私有化已经被提上日程。一旦私有化成功,如果股东不愿意做一个非上市公司股票的持有者,卖出将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卖了,内在价值就和他们无关了。

比起业绩,股东更在乎的可能是这支股票私有化的收购价,毕竟那才是直接影响到接下来投资收益的数据。

但极氪的这份财报对一个群体来说仍然重要——吉利的股东。

吉利在5月15日下午的业绩会,直接被冠上了“业绩发布会暨‘一个吉利’战略整合计划说明会”的名字,不等极氪开业绩会,就直接谈到了极氪的人事安排。极氪一季度的核心业绩数据,直接在港股盘中时间发布,同时被写进了吉利的一季度财报里。

这些迹象显示,虽然极氪的一季报仍然是一份美股财报,但它的受众已经成了港股投资者。

01 即将与美股投资者无关的业绩

在前一天结束的腾讯股东大会上,马化腾特别强调了毛利的重要性。

第二天发布的极氪财报,似乎听进去了马化腾的忠告:一季度,极氪的毛利同比增长18.8%。在特斯拉、理想两家巨头的毛利率都出现明显下滑的同时,它的毛利率比四季度环比提升了1个百分点,达到了19.1%。

极氪科技集团(下称“极氪”)的车辆毛利率为16.5%,其中,领克的车辆毛利率为11.4%,极氪品牌(下称“极氪品牌”)的车辆毛利率高达21.2%,提升接近7个百分点。

500

图注:极氪品牌和领克品牌的车辆毛利率数据

极氪品牌的车辆毛利率,已经超过了去年四季度小米汽车业务20.4%的毛利率,也超过了理想去年四季度19.7%的车辆毛利率。小米和理想汽车的一季度财报还没发布,在此之前,极氪品牌至少可以暂时成为国内毛利率最高的新势力车企。

当然,极氪的商业模式和其他车企有些区别,它的生产是委托给吉利控股下的宁波极氪工厂等工厂,极氪再向吉利控股支付费用,因此它的利润率很难直接与友商比较,但相比自己,7个百分点增长足够优秀。

比起毛利率的增速,极氪的销量增长稍微慢了一些。一季度,极氪品牌销量为41403台,同比增长25.2%,相比去年87%的销量增速,已经大幅度放缓。领克品牌销量72608台,同比增长18.9%。

500

图注:极氪品牌和领克品牌的汽车销量数据

过去一年,也是极氪整体售价下沉的一年。眼下,极氪品牌的销量主力已经从一年前的极氪001转向了更便宜的极氪007和极氪7X。另一边的领克品牌的售价也呈现走低的趋势。

500

图注:当下极氪的销量构成里,已经由更便宜的两款车占据主力。

这最终导致了极氪收入增速的下滑,一季度,极氪汽车销售收入为190.96亿元,同比仅增长16.1%,低于总销量21.1%的增速。吉利和极氪的客单价全部下滑,收入增速均低于销量增速。

除了汽车销售收入外,极氪还有电池包零件销售、技术研发服务、领克的代工等其他业务,它们在财报里均被归于“其他销售及服务收入”,这部分业务在一季度大幅度下滑45.2%。当然,这些服务收入不是极氪最核心的业务,卖车才是。

最后看亏损:

2024年年报发布时,极氪CFO立下了“今年就能实现单季盈利”的flag。这一目标在一季度的确显得越来越近,极氪一季度的Non-GAAP净亏损大幅度减少了66.5%,只剩下6.4亿元(剔除了股权激励),占营收还不到3个百分点,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盈利与否,可能都即将和美股投资者无关。

02 美股上市公司的“港股财报”

尽管名义上还是一家美股上市公司,但极氪业绩的披露,已经考虑的是港股投资者的时间了。

在下午1点左右发布的吉利一季度财报中,极氪的经营数据直接被披露,极氪官方也几乎同时发布了业绩数据。

美股的财报通常在北京时间下午四点以后,也就是美股盘前发布。而作为美股上市公司,极氪业绩数据公布的时间,美国投资人大多在睡觉——看起来就不是给他们看的。

在吉利的财报里,吉利直接宣布了极氪实现了5.1亿的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虽然前文提到极氪处于亏损状态,但盈利是按照香港会计准则计算的——还是美股上市公司,极氪就已经按照港股的会计准则计算过财务数据了。

500

图注:在港股上市公司吉利控股的财报里,极氪已经实现了盈利

在极氪业绩会还未开始时,吉利就先在自己的业绩会上宣布了极氪的多项数据和重要事项。

比如在会上,吉利直接宣布了极氪合并后的管理层调整方案: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全面负责吉利控股集团运营管理工作。合并完成前,安聪慧仍担任极氪科技集团CEO。——极氪的业绩会没开,吉利先把人家的CEO给“抢”了。

吉利同时也披露了极氪私有化后的组织架构:吉利汽车集团将下设吉利银河事业群和极氪科技事业群,极氪将成为一个事业群。

此外,被“抢”的极氪CEO安聪慧还在吉利的业绩会上谈到了极氪品牌和领克品牌的协同,以及毛利、盈利等核心数据。

——像是提前“替”极氪开了一遍业绩会。

这也不奇怪。毕竟极氪即将私有化,而如果私有化成功,极氪将直接成为吉利的全资子公司,对吉利的股东来说,它的业绩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长期价值。因此在吉利的财报和业绩会上,对极氪数据和战略的披露自然十分重要。

而对美股投资者来说,业绩似乎显得没有那么要紧。

他们的收益,已经很大程度取决于“吉利愿意以什么价格收购极氪股份”。吉利此前计划给出的价格是25.66美元,相比公告发出之前的收盘价溢价了13.6%。公告发出第二天,极氪股价大涨11.51%,此后又连涨三个交易日,在财报发布的前一个交易日已经上涨到了28.78美元。

这种围绕私有化收购价的博弈,才是决定当下极氪股东收益的短期逻辑。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股上市公司极氪的业绩,的确对港股的吉利股东更重要。

头图来源|AI制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