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黑箱还是故意坑客,淘宝88VIP遭质疑“算法杀熟”

在电商行业激烈竞争的浪潮中,为了增强用户粘性、提升用户忠诚度,淘宝于2018年8月 8日推出了88VIP会员服务,这一举措可谓是电商领域的一次大胆创新与积极尝试。

彼时,电商市场早已不是一片蓝海,各大平台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夺用户资源。淘宝推出 88VIP,旨在通过整合阿里生态内的各类资源,为用户打造一个全方位、一站式的消费服务体系,让用户在购物、娱乐、生活服务等多个场景中都能享受到独特的权益和优惠。

从最初的构想来看,88VIP的初衷是相当美好的。一方面,它希望通过提供诸如天猫超市、天猫国际直营商品全年9.5折,叠加双11等大促折扣的“折上折”优惠,以及优酷、饿了么、淘票票、网易云音乐等平台的年卡会员权益,吸引那些高频次、高消费的优质用户,将他们牢牢锁定在阿里的生态系统内,提高用户的复购率和客单价。另一方面,88VIP也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让用户感受到作为会员的尊贵与专属,从而增强用户对淘宝平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00

它不仅打破了传统电商会员仅局限于购物折扣的模式,将触角延伸到了生活娱乐的各个方面,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而且,通过设置淘气值门槛(淘气值1000分以上只需88元即可开通,不足1000 分则需888元),巧妙地筛选出了具有较高消费能力和忠诚度的用户群体,实现了精准运营。

而且从数据来看,88VIP推出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会员数量不断攀升,截至2024年年底,88VIP 会员人数已突破4200万,这些会员的年均消费额是普通用户的数倍,成为了淘宝天猫平台的消费主力军,为平台的GMV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最初的设想与规划中,88VIP无疑是一个充满潜力和希望的会员项目,它承载着淘宝在电商竞争中脱颖而出、巩固市场地位的重要使命。

是“杀熟”还是另有隐情?

然而,随着88VIP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质疑其存在“杀熟”行为。众多消费者站出来分享自己的经历,让“杀熟”争议甚嚣尘上。

一位长期使用88VIP的小红书用户,表示自己已经使用淘宝88VIP 长达6年了,本以为能享受更多优惠,可现实却让她感到自己像个“冤大头”,用不同账号的88VIP,在天猫超市购买的燕窝价格居然差距超20多元,终究还是被背刺。这样的价格差异让她坚信自己遭遇了平台“杀熟”

500

另外,有一位女性消费者表示自己因为开了88VIP后,所有的店铺优惠没有了,用不同账号在同一家店铺购买同一件商品的时候,自己作为会员却被筛选掉了。同时,她还表示在去年“双 11”活动期间,自己领到的购物券也格外少,满2000元减280元的美妆券,平台直接给她非会员的朋友发放了,而她从任何通道进入都抢不到,客服给出的回复是“平台随机发放”,这让她感到十分不满,觉得自己作为会员被区别对待了。

而淘宝 88VIP 被指“杀熟”事件,看似只是个别平台的个别问题,实则反映出大数据“杀熟”现象在电商行业的普遍性,而这种现象正给整个电商行业带来多方面的冲击。

首先,从平台角度来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一个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商平台需要不断提升营收,而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不同用户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有可能提高高消费能力用户的客单价,从而增加平台的整体收入。

其次,算法缺陷也是导致“杀熟”质疑的原因之一。电商平台的定价算法通常基于大量的数据,包括用户的浏览历史、购买记录、消费偏好等。然而,算法并非完美无缺,有时可能会出现偏差。

最后,商家自主定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杀熟”争议。在淘宝平台上,商家拥有较大的定价自主权。为了吸引新用户、提高销量,商家可能会对新用户提供更多的优惠和折扣,而老用户尤其是88VIP会员,由于已经是平台的忠实客户,商家可能认为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从而在定价上没有给予足够的优惠。例如,一些商家会针对新用户发放大额优惠券,而88VIP会员却无法领取,这就导致了会员购买同一件商品时价格反而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88VIP的“杀熟”质疑给淘宝平台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危机。在信息传播迅速的互联网时代,负面事件很容易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一旦“杀熟”的质疑坐实,将严重损害平台在用户心中的形象,让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大打折扣。许多用户表示,如果真的存在“杀熟”行为,他们会重新考虑是否继续使用淘宝平台,甚至会转向其他竞争对手的平台购物。这对于淘宝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可能导致用户流失、市场份额下降。

从用户信任角度来看,“杀熟”行为违背了用户对平台的信任。用户开通88VIP会员,是基于对平台的认可和对会员权益的期待,希望能够享受到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然而,当他们发现自己反而被“坑”时,会产生强烈的被背叛感。这种信任的破裂不仅仅影响到用户对88VIP会员制度的看法,还会延伸到对整个淘宝平台的评价,使得用户在未来的购物决策中更加谨慎,甚至可能放弃在该平台购物。

在市场竞争方面,“杀熟”事件也会对电商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淘宝不能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将会引发行业内的不良竞争风气。其他平台可能会效仿这种不正当的定价策略,导致整个电商市场陷入混乱,消费者的权益将受到更大的侵害。同时,这也会阻碍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降低消费者对电商行业的整体信心,不利于行业的长期繁荣。

以他山之石,寻破局之法

在全球电商市场中,大数据“杀熟”并非我国独有的现象,国外电商也曾面临同样困扰,不过他们在应对这一问题上,积累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

以亚马逊为例,其在定价策略上较为透明,会明确标注价格变动的原因,并且会在页面上清晰展示商品的历史价格走势,让消费者能够直观地了解价格波动情况,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同时,亚马逊会定期对算法进行审查和公开说明,增加算法的透明度。

再看德国的电商平台Zalando它建立了严格的用户数据保护和使用制度。对于用户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都有明确的规范,并且在进行任何基于数据的定价策略调整时,都会提前通知用户,并获得用户的明确同意。同时,Zalando还引入了第三方监督机构,对其定价行为和数据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平台遵守相关规定,保护用户权益 。

在国内,随着大数据杀熟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规范来约束这种行为。在去年315期间,国务院正式公布第778号国务院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这一规定从行政法规层面首次对差异化定价进行了规范,为打击大数据杀熟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也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彰显了国家对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重视,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后盾。

当然,为了有效解决淘宝 88VIP 杀熟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平台自身应加强技术改进,优化定价算法,避免算法偏差导致的不公平定价。同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定期对定价行为进行自查自纠,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商家也应增强自律意识,遵守商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摒弃通过“杀熟”来获取短期利益的行为。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注重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来吸引和留住用户。

消费者自身也需要提高意识,在购物时多进行比较,不要盲目相信平台的推荐和定价。如果发现自己可能遭遇了大数据杀熟,要及时保留证据,如截图、订单记录等,并向平台客服投诉或者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只有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电商消费环境。

结语

在这个电商蓬勃发展的时代,会员制度本应是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桥梁,是提升购物体验、实现互利共赢的有效方式。可88VIP被指“杀熟”事件,却给这座桥梁蒙上了一层阴影,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电商行业在大数据应用、价格管理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杀熟”现象,就像一颗毒瘤,侵蚀着电商行业的健康肌体。它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让消费者在购物时充满疑虑和不安,还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阻碍了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我们不能因此对电商行业失去信心,每一次问题的暴露,也意味着改进的机会来临。

我们期待电商平台能够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将消费者权益放在首位,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杀熟”问题。也希望监管部门持续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让“杀熟”行为无处遁形。更希望消费者能够勇敢地维护自身权益,让那些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利的平台和商家付出代价。

只有当电商平台、商家、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良好生态时,我们才能告别大数据“杀熟”的困扰,迎来一个公平、透明、诚信的电商未来,无需再担心被“算计”,能够真正放心购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