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5.7空战

​最近发生的印巴5.7空战注定将成为世界空战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不过在这里我先不去探讨其背后的政治含义,只是先从技术上谈一下我的观点。

500

5.7空战可能会以第一场大规模的远程空战而彪炳史册。在这里需要说一下,之前的超视距空战基本是局限在30公里的范畴,这可以称之为中距空战。而这次的空战,大部分能得到确认的战果是在印度境内50公里及以上的地域发现。考虑到此战的巴基斯坦空军战斗机被严格限制不得进入印度境内,因此它们发射空空弹的实际位置要更远。所以将其称之为远程空战我认为没啥不妥的。

500

单就远程空战而言,目前进行的俄乌战争其实已经有了案例。2月3日,俄空天军一架战斗机(据称是苏30SM)发射P37M空空弹击落乌克兰一架苏27,打击距离是130公里。乌克兰也证实了这一战果。但由于P37M属于500公斤级别的重型空空弹,和霹雳15、AIM120、P77这类150-200公斤级别的中型空空弹差异很大,并不适合在各国空军里担纲主力的中轻型战斗机携带。所以,我当时看新闻的时候还觉得交战距离50公里以上的大规模远程空战还比较遥远。没想到才三个月就目睹了历史性的突破。

由于霹雳15的个头、重量适中而又射程远,利于中轻型机大量携带,预计它很快就会引领一轮新潮流,淘汰掉法制米卡这类有效射程低于100公里的中距弹。美制AIM120虽然过了100公里门槛,但地位也岌岌可危了。上个月传来消息,美国下一代空空弹AIM260还在试验导引头,5.7空战可能会狠狠地踢扬基佬的屁股。

500

根据目前能获得的公开信息,我认为5.7战果显赫还是建立在霹雳15射程足够远的基础上。网络上目前的主流观点是体系致胜,这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有些人扯得未免太远了,连什么预警机通过数据链引导霹雳15空空弹击落阵风的牛皮都吹出来了。这一看就是对雷达和空战毫无概念所致。

首先预警机的雷达是警戒用的,精度和战斗机火控雷达相比并不高,顶多能做到引导战斗机。因为预警机要掌握宏观的大局面,它的波束不是那种针状的,而是扫帚或者大刀片状的。这样的波束才能高效率地大面积扫描空域。缺点就是要牺牲细节。当然也不能完全牺牲,故预警机那个盘状雷达罩里的天线是那种扁平的椭圆形状,这样形成的波束在水平方向上窄,垂直方向上宽,就是个大扫帚形状。扫描起来水平精度高,垂直精度低。这样很适合警戒,因为防空最重要的是首先知道敌机从什么方向上来袭,然后再调集战斗机去应战。

500

而且,卖给巴基斯坦的ZDK03预警机的雷达不是固定阵面,而是要通过机械旋转的。其雷达波束转一圈应该是10秒的量级,所以对于目标数据的更新速率顶多是10秒一次,这对于引导战斗机是够用的,引导空空弹对付那种不做任何机动的目标也还可以。但是去对付战斗机这类高机动目标就不够了,因为它做几个大幅度的机动就足以破坏这种中段引导了。

而巴基斯坦的另一种预警机瑞典萨博的“爱里眼”虽然有相控阵天线,但你相信中国公司会向一个西方国家开放霹雳15的数据链接口细节吗?但你要不知道这些细节,又怎么从预警机上和霹雳15建立数据链?

因此那些所谓预警机引导霹雳15的说法之靠谱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而战斗机的雷达天线大部分是圆形或者圆角菱形,这样的波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窄,但是精度高。对于歼十那样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生的用电子控制波束方向,完全可以长时间地死盯着一个点不怕它跑了。因此战斗机要和预警机配合,先让预警机告诉战斗机大致的方向,然后战斗机飞去自己搜索。因为战斗机雷达精度更高,获得的敌机高度、速度、航向数据精确到足够其火控系统准备空空弹的射击。

500

因此这次空战仍旧是巴空军的预警机在后方指挥,歼十根据其指令上前应战,自主搜索到敌机后发射导弹并通过数据链给出各种调整指令,让导弹飞到其弹载雷达足以捕获敌机的距离后打开雷达……

所以,目前来看,歼十的雷达性能优势(这个我之前提到过《会打起来吗?》),再配合射程超群的霹雳15才创造了5.7空战的辉煌战果。预警机在这里也起了很大作用,但更多的是指挥协调,临门一脚还是靠歼十和霹雳15。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