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方凭全可复用高超声速试验平台实现首次以5马赫速度完成试飞的里程碑式突破
来源:defensenews
2024年12月,Stratolaunch公司研制的“塔隆-A”(Talon-A)飞行器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的跑道上成功着陆。(图片来源:Stratolaunch公司)
五角大楼于本周一宣布,加利福尼亚州企业Stratolaunch公司利用其“塔隆-A”飞行器完成了两次高超声速试飞任务,两次飞行均成功回收该试验平台,创造了历史,成为首个以全自主方式达到5马赫速度并成功完成试飞任务的飞行器。
这两次飞行隶属于五角大楼的“多军种高超声速先进能力试验平台”计划(Multi-Service Advanced
Capability Hypersonic Testbed
program,简称MACH-TB),两次试飞间隔三个月——第一次于去年12月进行,第二次于今年3月开展。据Stratolaunch公司首席执行官扎卡里·克雷沃(Zachary
Krevor)称,两次飞行均达到了国防部所有性能基准,误差范围在1%以内。
克雷沃在接受《国防新闻》采访时表示:“对于前几次进入高超声速飞行状态,特别是随着飞行速度不断提升,这是一项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不过,更为关键的里程碑或许在于,在两次飞行之后,公司均成功回收了名为TA-2的“塔隆-A”飞行器。自20世纪60年代末X-15飞行器停飞以来,美国一直未能拥有可回收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而且也从未拥有过全自主的高超声速飞行器。
这些特性使得Stratolaunch公司的国防部客户——试验资源管理中心——能够在TA-2飞行结束后立即回收并开始从其搭载的有效载荷中提取数据。克雷沃表示,“塔隆-A”飞行器具备可重复使用性,这将最终使其成为一款价格更为亲民的高超声速试验平台,成本降低“数个数量级”。
成本越低,该飞行器对于正在开发作战系统的国防部项目而言就越容易获取,而这些项目对测试机会的需求远远超出了五角大楼现有的基础设施能力。
五角大楼加大对高超声速系统的投入力度——该系统能够以超过5马赫的速度飞行和机动——是在X-15项目终止后、历经数十年投资减少之后做出的决定。随着中国和俄罗斯在高超声速系统研发甚至部署方面取得进展,国防部近年来对这一能力表现出了新的兴趣,尽管其仍在努力部署一款可实际应用的系统。
为应对这一测试挑战,自2022年以来,国防部领导层一直致力于将国防部的高超声速飞行频率提升至每周一次左右,而MACH-TB计划正是这一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利用诸如由熊爪公司(Ursa
Major)的“哈德利”(Hadley)发动机提供动力的“塔隆-A”飞行器,以及火箭实验室(Rocket
Lab)的“高速辅助发射技术”(HASTE)火箭和克拉托斯公司(Kratos)的“厄里倪厄斯”(Erinyes)等系统,在模拟高超声速飞行器面临的恶劣飞行环境中对组件和子系统进行测试。
Stratolaunch公司签订了五次MACH-TB计划飞行任务合同,并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支持导弹防御局(Missile
Defense
Agency)的测试任务。克雷沃表示,公司2025年前的飞行任务已全部排满,并已开始接受2026年“塔隆-A”飞行器的预订,但拒绝透露客户身份。
尽管提高“塔隆-A”飞行器的飞行频率是公司的总体目标,但克雷沃指出,在最初几次测试中,重点在于拓展其飞行包线。
这意味着在每次后续测试中,飞行器都要飞得更快、执行更多机动动作,并保持更长时间的高超声速飞行状态。“塔隆-A”在前两次飞行中均实现了这一目标,Stratolaunch公司希望在未来的测试中进一步提升这些指标。
克雷沃拒绝透露“塔隆-A”下一次飞行的确切时间表,但表示计划于本季度末,即6月前进行。在3月的测试和下一次飞行之间,团队一直在并行分析飞行数据,以了解各个组件在高超声速飞行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这些指标是否与预测相符。
克雷沃表示:“由于我们还在不断拓展性能包线,每次飞行速度都越来越快,机动动作也越来越多,因此仍需要一段较长的数据分析期,所以我们将重点放在这一方面,而不是追求飞行频率。”
克雷沃表示,公司将于今年下半年将重点转向“调整”“塔隆-A”的飞行频率,不过他并未透露该飞行器将执行多少次飞行任务。
这些后续测试还将有助于验证公司对其一款发射平台——名为“莫哈韦之魂”(Spirit of
Mojave)的改装波音747客机——所做的改进。Stratolaunch公司的另一架运载飞机“云雀”(Roc)是一架体型更大的双机身飞机,翼展达385英尺,迄今为止该公司所有飞行任务均由其完成,但拥有第二款发射平台将使公司能够接纳更多客户。
克雷沃表示,747客机的改装工作进展顺利,预计该飞机将于夏季或秋季开始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