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死一起死”!德国政坛出了大事
5月2日,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BfV)发布了一份震动欧美的声明,该机构正式将德国选择党(AfD)定性为“明确的极右翼组织”( „gesichert rechtsextremistisch“)
目前选择党民调已升至第一,所以,很多德国人对此事愤怒到了极点。
建制派玩不起就不要玩,什么“民主选举”,到头来不都是自欺欺人。
绿党这帮人正在弹冠相庆,呼吁尽快启动取缔程序。
即将离任的朔尔茨希望谨慎对待对取缔选择党一事。
“联盟党”因为总理候选人默茨在议会第一轮投票中无法顺利当选总理(差6票),正焦头烂额,暂时没有明确态度。
选择党主席爱丽丝·魏德尔(Alice Weidel)反应比较冷静,她表示,“这是毫无根据的政治操弄。指控选择党只是借口,其目的在于歧视当前德国最大的反对党,并剥夺基本政治权利。”
魏德尔想用法律手段解决此事,5月5日上午,她将起诉书递交至科隆行政法院,指控宪法保卫局的行为违反了宪法。
宪法保卫局的认定基于一份长达1100页的报告,德国联邦内政部长费瑟称,“该报告不存在任何政治影响和干预”。
用中国老话说,这就叫“此地无银三百两”。
根据4月底民调,德国选择党已成为德国最受欢迎的政党,支持率为26%。
联盟党支持率25%,社民党15%,绿党11%,左翼党9%。
只要再给选择党两三年时间,它必将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到时如果不让它执政,德国将陷入宪政危机。
这些建制派,选又选不过,气又气得要死,怎么办?只能使出这种卑鄙的手段。
据德国电视1台昨天报道,德国政界正在就是否取缔选择党展开讨论。
选择党内部已经炸窝了。
就在魏德尔在科隆起诉不久,选择党另一位高层比约恩·霍克(图林根州负责人))在网上发文称:“我们郑重建议宪法保卫局的工作人员找一份新工作。否则,历史终将重演:一起吊死,一起毁灭。”
要死一起死,这是选择党对建制派,甚至对整个德国社会的警告。
选择党数百名党务工作者也发文表达愤怒。他们称当前政府行为“令人耻辱”,指责政府为“反民主派”。
宪法保护局则被称为“联邦德国的盖世太保”。
德国总人口约为8500万,26%支持率,就意味着2200万人,如果激进派为10%,那也有220万人。
到时德国会变成什么样子,真不敢想。
更多的德国网友对宪法保卫局(BfV)产生了深厚兴趣。
BfV并不是一个显眼的机构,但它却能决定一个德国政党的生死,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好奇,盖世太保“2.0版”?
德国政府也知道BFV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于是它们在忙着洗地,什么叫“宪法保卫局”?那叫“民主的牙齿”。
无论怎么绕来绕去,都无法否认BFV是一个情报机构,带有政治警察的功能。
其实,连不少年轻的德国网友也未必知道BFV的来历,这事还得从二战说起。
盖世太保从未远离
德国战败之后,由美苏英法四国共管。四国在各自军事管制区都进行了“去纳粹化”工作,比如,慕尼黑的“希特勒大街”就被美军换成了“罗斯福大街”。
四国在对德国的处置问题上,既有合作,又有分歧。
苏联由于急于恢复国内工业,拼命地在苏占区拆厂房、拆机器,运走一切可以运走的工业设备;
美国全力搜罗纳粹时代的科技人才、军工人才,只要有用,都可以赦免,再送往美国本土。
法国在忙着掠夺自然资源。
英国则在构建冷战阵地,跟苏联进行意识形态对抗,“冷战”最初就是由丘吉尔在美国提出的。
1949年9月,基民盟的总理候选人阿登纳当选德国总理(西德),首都设在波恩,德国分成了两半。
波恩建立了警察情报机构——联邦刑事局,用来维持治安。
但政治警察是在1950年由英国帮助建立的,也就是宪法保卫局, 总部设在科隆(科隆属于英军占领区)
“宪法保卫局”这个名字也是英国人取的,目的是为了掩人耳目。实际上它的工作经常是反宪法的。
但英国人一宣传,很多人就相信它是在“保卫宪法,反纳粹余孽”。
其实,它的真正任务是打击一切“亲共”政治组织和人物,
它的组织结构跟英国军情局一样,也设了六个处:
一处,负责技术侦察;
二处,反对极右;
三处,反对极左;
四处,反间谍;
五处,反外国恐怖主义
六处是隐形的,藏身于西门子等各大工业企业,以防止工业秘密外泄为我,监视企业高层。直到2000年,宪法保卫局才承认该机构的存在。
宪法保卫局一成立就被人称为“盖世太保”。
因为它用的人大多是“悔过”的纳粹官员,第一任宪法保卫局局长奥拓•约翰就是前纳粹高官。
它跟盖世太保的区别在于:它没有搜查、羁押、逮捕等执法权,这些由联邦刑事局负责。
但在实际工作中,宪法保卫局经常使用这些手段,直到1972年出台专门法律,才明确限制它的权力范围。
眼看英国人抢先一步控制了德国情报机构。1956年,美国CIA也在自己的管制区慕尼黑建立了德国联邦情报局(BND)
所以,就有了每年一度慕尼黑安全会议(德国统一后,BND搬迁到柏林)
这两家情报机构,再加上德国国防军军情局,它们的主要对手是民主德国的斯塔西(STASI,国家安全局)
当时民主的话语权在社会主义国家手里,所以西方强调“自由”,什么“自由越南”、“自由菲律宾”、“自由XX电台”……受美国庇护的组织前面都得加个“自由”。
宪法保卫局管理制度非常复杂,总局只能指导各州分局,但不能任免官员,人事权在各州手里。在联邦政府机构内由内政部管理。
1956年,它们就立下了大功--取缔西德共产党。
当时德共支持率一路攀升,如果投票的话,德共肯定能进入议会。
于是,宪法保卫局就出手了,用它们之前监听、监视的内容编造了一份报告,指控德共威胁“民主”,将其取缔,然后迫害和逮捕德共党员。
德共原本是相信议会民主的,积极参加选举。结果等它有点起色了,直接就被“民主”了。
德共转入地下后,1968年,激进派建立了“西德红军”,开始武装斗争。
通缉令上的面孔都非常年轻,因为他们都是学生。
1989年11月,德意志银行总裁赫尔豪森(Alfred Herrhausen)在上班路上就是被他们炸死的。但他们也可能是被宪法保卫局安插的内鬼所利用,因为赫尔豪森建立“欧洲投资银行”的计划对美元非常不利(这是另一个话题,不述)
“西德红军”的恐怖袭击一直持续到了90年代才彻底消失。
但宪法保卫局在德国统一之后,仍然没有消失,只是变得很低调,偷偷地监听监视所有非建制派政治人物的活动。
2009年以来,德国多个团体举行多次示威,反对宪法保卫局的非法行为,但德国政府置之不理。
有趣的是,宪法保卫局对真正危害德国国家安全的“激进左翼”绿党却格外纵容,绿党几乎成了它们的“自己人”,并护送绿党政客一路进入内阁。
选择党崛起后,它们又盯上了选择党,变成了“反极右翼”。
如果选择党一直处于边缘状态,保卫局就会一直潜伏在水下。
但是,当选择党势不可挡之时,这只鳄鱼就跃出水面进行攻击了,干的还是盖世太保那些脏活。
取缔德共,曾经逼出了“西德红军”。
德国人极端起来是非常极端的,历史已经证明过好几次。
如果取缔选择党呢?那就等于给德国社会投下了一颗炸弹。
慕尼黑啤酒馆的气氛将变得非常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