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影響大 自身改革更關鍵
作者:王緝憲,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香港大學地理系前系主任。
关税大棒权虽然在别人手上,但也有不少对付方法,但是自身改革主动权大概率还是在自己手上,这手牌得打好。
特朗普掀起的關稅貿易戰背後的意圖愈來愈清楚。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解決美國自身巨大的債務問題,其次是作為限制中國發展的手段之一,一方面直接威脅中國減少兩個大國間的貿易不平衡,一方面通過關稅差異化對待的方法,逼迫加利誘其他國家特別是歐洲,聯手對付中國。
這屆政府雖然打着「製造業回歸美國」的旗號,其「草台班子」的做法依然很荒謬,特別是各種出爾反爾,已經讓世界失去了對美國政府的信任。
冷戰思維導致競爭性全球化
相信無論是國家還是香港,政府還是實業界,對特朗普這一系列操作雖然震驚,但也並不意外。個人以為,從宏觀上,對此事最需要理解的是兩點。
第一點是美國今天一切以「美國優先」為本的做法,對全球化的影響到底是什麼。
第二點是中國自己的事與此的關聯度到底有多大。
先說第一點。
二戰結束至今的八十年,美國的確一國獨大,在各個方面影響着全球化的進程:沒有美國發明的互聯網,就不會有今天非洲放羊娃都可以手機上網看視頻;美國股市佔了全球股值四成多,背後看不見的手在操控全球金融和經濟的走向;中東航空公司的客機上頭版頭條專列的也是荷里活電影;非洲的大都市也都是美式的購物商場。
但這不意味着,一旦美國經濟不行了,或者美國決定只做「友岸貿易」,全球化就結束了。
如果到發展中國家走一走,就可以看到,那裏的汽車什麼牌子的都有,最多的是來自中國、韓國和日本的品牌,如吉利、現代、日產,大量是在本地區組裝、卻依賴品牌國的技術或關鍵零部件。
中東已有世界級交通樞紐多哈和杜拜,大量的乘客是東歐和非洲的,而不是美國人。
一般網民也可以從多個網絡平台,包括美國的Netflix,選擇觀看來自世界各地各種語言的電影和電視劇,近年來大熱的韓國篇《魷魚遊戲》就是例證。而近來各種席捲巨大地域範圍的各種自然災害,也讓普通百姓明白,環境的全球治理已經勢在必行,無論美國願意不願意參加。
美國增加關稅和刻意孤立中國的舉措,確實會改變世界貿易的格局,畢竟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但是,因此說全球化會變成區域化,這並不合理。
雖然地理相近的地方交往起來運輸成本低,但相鄰國家之間由於歷史或者宗教原因而關係不理想的有的是,比如印度與巴基斯坦、日本與韓國、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柬埔寨與越南。
相反,由於有了高度發達的訊息交流系統,例如因為有了自動語言翻譯,你可以拿着手機在國際會議上聽任何語言的精采演講,可以在語言不通的國家討價還價地買東西。
深圳的手機在非洲大賣,也是因為它的設定非常適合黑人的需求,而不是因為它是不是在該地區生產。
特朗普也不能阻止香港人在非洲某城市用Uber叫車,並用滙豐銀行支付。
我們之中有多少人知道香港出租車用的液化天然氣是從哪個國家用什麼方式輸送來的呢?簡言之,今時今日的人員、物品、資金和訊息的流動,已經不再像上個世紀那樣受到技術限制,已經有大量的跨國企業和跨境網絡將不同地區的國家連在一起。
不過,也許有一點是對的:世界再次開始挖掘意識形態鴻溝,例如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對特朗普表示要讓「西方再次偉大」,這種冷戰思維的確會割裂世界,離開了包容的全球化,進入我之前在此專欄提到的「競爭性全球化」。
第二點是關於美國新政對中國的影響。
雖然香港傳媒不斷有採訪報道有企業因為高關稅無法繼續貿易,但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已經相對上屆特朗普當政時小了許多,畢竟多數企業早已經覺悟。
真正難的,是中國自己如何實現從投資拉動轉型到消費拉動。
如果硬要說中美兩國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就是各自都要過自己的一個難關。
美國要對付的是多年來靠美元霸權形成的金融泡沫經濟及其影響下不同階層和人群的內部矛盾。
而中國的問題在於如何在外貿不利局面的同時,制止並扭轉在基建、房地產等方面過度投資造成的低效和泡沫,走向需求市場導向的可持續社會。
從政策講話轉向法律法規
而其中最難的,是徹底擺脫以投資拉動GDP增長為唯一手段的慣性思維,因為這是傳統計劃經濟沿革出來的整個行政管理體制最容易做到,而且對現有利益集團最有利,也最容易出師有名的路徑。
而就業人數多、投資少、見效快的路徑,不是沒有。
比如,最近爆出桂林旅遊業去年嚴重虧損。從我了解到的數據,桂林一年遊客有1.3億人次,其中廣西自治區自己的遊客佔六成,全國其他地方來的遊客佔四成。而境外遊客卻只有58萬人次。
一個號稱「山水甲天下」的地方,境外遊客卻不到千分之五!
內地旅遊業各種「宰客」傳聞不斷,桂林是其中被傳宰客最厲害之一。道理上,整治並不難。
但難在擁有世界獨一無二景觀資源的廣西,對開拓海外市場並不積極,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從中國的經濟統計方法上,旅遊業無法製造大量GDP,因此不會獲得政府的重視,而且服務業民企和個體經營者眾,不容易管理。
其實,擴大國際旅遊業,並非難事。
如去年開始出台的多國免簽證政策,就可以刺激外國人到中國花錢。來中國走走看看這個已經相當先進和文明的社會,外國民眾自己會在自媒體刷存在感時,讓世界看到未經官媒修飾或者誹謗的中國。
當然,像房地產泡沫和地方政府因債務困擾舉步維艱的難題,找到化解城中村和各種爛尾樓再利用等方案不容易,涉及各方利益,需要深入研究。
也許第一步,是公開討論各種可能的方案。一旦選定好的方案,落實則要從以政策講話為本轉向以法律法規為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