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的快乐福岛,去一次通体舒泰!

500

  世上有诸多岛屿,各有其美,不能尽数。今日就来细品其中之一,曰“温哥华岛”,就在大名鼎鼎的温哥华旁边,我最近得空专门去游历了一番。

500

  温哥华岛所在-旁边就是温哥华,再旁边就是美国

  众所周知,温哥华偏居一隅,是加拿大最多元化的移民城市,尤其被来自亚洲和中国的富人看好,以至于很多人调侃,认识中国富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温哥华跟他们当邻居。(在岛上也确实也碰到很多,他们来这边买岛买物业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讲)

  富人的眼光,往往都是经过金钱考验的,温哥华也确实是同纬度“极端舒适”的所在。

500

  之前我们讲过北美的“卡斯卡迪亚地区”

  温哥华岛就是这一地区的最大岛屿

  偏居一隅、极端舒适、北加南美

  温哥华岛位于太平洋最东岸,纬度与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齐平,即便是最宠你的冰雪大世界“尔滨”,都比温哥华岛还靠南一点点。

  黑龙江的气候,想必印象最深的就是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各种冰雪相关的运动和娱乐,几乎半年不打烊,让南方小土豆们趋之若鹜。

  而且黑龙江省降水充沛,造就出一片雄伟壮阔的针叶林,雪挂绿枝头,亦是这个纬度独有的美景。

  以此类推,温哥华岛,想必应该就是一个“海岛版黑龙江”的样貌。

  但实际造访之后,却发现这片岛屿与同纬度的其他土地截然不同。不仅冬季温暖湿润,而且夏季干凉舒爽。俨然是一个“加长版人间四月天”。

500

  虽然纬度和黑龙江差不多

  但东有雪山西有大洋,有暖流升温,有财富涌入

  妥妥的温带海洋气候富人区....

  加拿大的绿宝石

  温哥华岛(3万1千平方公里)的面积,仅比海南岛(3万3千平方公里)小一点,在世界岛屿排名上,就在海南岛之下。

  在加拿大东西两侧破碎的海岸线中,温哥华岛形状与台湾岛差不多,细长状如番薯。岛中有高山纵贯,最高峰Golden Hinde,海拔2195米,有冰川覆盖。唯见皑皑雪顶,才让人记起,此地纬度已与中国最北端相差无几。

500

  温哥华岛,大小与外形与台湾岛差不多。来源:Flickr

  温哥华岛没有变成“蜜雪冰城”,得益于流经此地的阿拉斯加温暖海流,这股自美国加州向阿拉斯加涌动的海流,把低纬度的温暖带入加拿大西部沿岸,形成了独特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当阿拉斯加暖流遇到西风带,水气被吹向内陆,浸润周边。因此,当同纬度的邻居们都在铺天盖地的严寒中抑郁,温哥华周边却能独享0度以上的“局域暖冬”。不仅如此,高纬度还保证夏季气温平均在20度左右。温和的气候,让温哥华岛成了加拿大过冬避暑的最佳选择。

500

  另一场塑造此地的,是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

  北美太平洋沿岸是一处地震非常活跃的区域,大洋板块持续撞击大陆板块,推挤出连绵高山,导致这一带的山区占土地面积的70%以上,再除去雨林和海岸线等,留给人类的宜居面积还不到5%。

500

  环太平洋的板块不断推挤,温哥华岛正好位于最前沿。

  地质是个狂野的艺术家,温哥华岛风景可以十里不同天,从冰川延伸至沙滩,温润的雨林苔藓横生,翠绿寂静宛如仙境。

  林间隐藏无数溪流与瀑布,流水侵蚀出深不见底的山谷与溶洞,漫长海岸线有怪石嶙峋也有绵沙轻柔⋯⋯

  因为不宜开发,除了温哥华岛南部逐渐形成了几个中小型的城市之外,绝大多数的景色都是原生态未开发的状态。

500

  温哥华岛的温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温带雨林,

  也是保存最好的一处遗世天地。

  来源:BC省旅游局

  米桶此行在温哥华岛南部,用了五天走马观花,从小城Nanaimo到小镇Courtenay,百公里内就偶遇了无数野生动物

  时而穿山走林,时而踏浪飞沙。朔溪扭过脚踝,丛林迷过归路;探过海豹窝的腥臭,踩过鹰便便的大坨;直面过生蚝群的密集恐惧,蹲在沙币坑里疯狂@过我的朋友;膜拜过岩层中挖掘出的上古蛇颈巨兽,和神秘的白化乌鸦确认过眼神。

  雨林中常见瀑布与溪流,湿气笼罩山谷,

  腐烂的树桩上可以发现各种蘑菇。

500

  最近鱼群活跃,海豹们吃饱了都在滩头休息,

  看人靠近也懒得动弹。

500

  这是一棵诞生于公元822年的神木,

  彼时中国还在唐朝的末期。

500

  温哥华岛挖掘出的巨大化石,

  一种白垩纪晚期的蛇颈龙。

500

  原来螃蟹很早就长成这模样了。

  虽然比不上广西人给太公太婆扫墓般硬核,但也是解锁了都市宅女的探索巅峰。以至于沿路的人类景点感觉都已褪色。恨不得能电话摇个直升机来,能带我飞的更高更远。

  生命的壮绝之旅

  温和气候与狂野地质并存,让温哥华岛的“宜居”特性变得有些神秘。

  岛上的常住人口大约80万,其中一半集中在南端的城市维多利亚市,对比海南岛1046万人口,实在是不算多。

  温哥华岛上,人口密度大约为每平方公里10人。这个数据放在中国,只能和青海、西藏坐一桌。

  宜居是没错,只是主角原来并不是人类

  包围海岛的温暖洋流,成为海洋动物的天堂,大到座头鲸、虎鲸等顶级海洋掠食者,到各种鱼类和甲壳类,再包括海豹等鳍足类,皆在沿岸活跃。

  雨林则负责养育各种鸟类,雄壮如白头鹰,呆萌有雪鸮。兽类从熊到狼,从驯鹿到河獭,不能尽数,更难以尽数的是小型动物

500

  白头鹰吃饱了就停在枝头发懒

500

  退潮的沙滩上,生蚝密布让人无处下脚。

500

  动物救助中心偶遇呆萌雪鸮。

500

  这只名为“暴雪”的白化乌鸦,

  非常聪明,看到有人来就大胆上前,

  因在野外无法存活,也被送来动物救助中心。

  岛上的物种,至今无法精确计算,有些还有泛滥成灾的趋势。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太平洋鲑,被BBC称为地球上最伟大的旅行家。在许多大制作的纪录片中,温哥华岛周边的太平洋鲑都是座上宾。

  太平洋鲑是洄游鱼类的代表,这次米桶就亲身体验了一次喂养小鱼苗,那是位于Courtenay的一处河口,由省政府设立的鲑鱼繁育基地。

500

500

  鲑鱼繁育中心的每一个大桶里,都饲养着密密麻麻的鱼苗,

  现在这些鱼苗已踏上远赴大海的旅程。

  4年后,它们会凭借惊人的记忆和感知能力回到出生地,产卵后死去。

  鲑鱼洄游,靠的是大脑中独特的导航机制,它们能准确记忆自己出生的河流,孵化后前往大海捕食成长,4年后,凭借着记忆中河流微量元素的信息,返回出生地产卵。

  之所以被称为“壮绝”,是这种鲑鱼,一旦洄游就意味着踏上生命的终末,在洄游中它们会不吃不喝,逐渐消化自己的身体器官,几近终点时,连鳞片都消失殆尽。

  在到达目的地后,产卵与受精的鲑鱼父母,便即刻死去。留下一团团鱼卵,继续下一代的生命轮回。

500

  太平洋鲑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洄游产卵后死去,

  完成一场生命轮回的旅程。

  来源:太平洋鲑鱼基金会

  太平洋鲑鱼的生命涅槃之旅,少说也持续了一两千万年。如果每四年算一代,至今已有数百万代鲑鱼葬身在山林野溪之中。

  应运而生的,是这片繁茂的土地和物种。鲑鱼将大海的养分带入雨林,化泥的尸体滋养了加拿大西岸肥美的土地,高耸入云的雨林因此繁茂。沿岸的物种,大多都以鲑鱼代代洄游为食物,除了兽类,连鸟类都是吃着鲑鱼刺身、鱼卵长大。

  这是一场稳定、庞大而无休止的生命轮回仪式,如果没有鲑鱼洄游,生态链条将会从根基倒塌。

  这才有了岛上大大小小的鲑鱼繁育基地,免费供游人参观,亲身参与进这场生命之旅中,不再置身事外,方能体会到生命的平等与可贵

  所以,这份“宜居之岛”的美名,我并不愿意献给人类。

  IIaanaq

  “IIaanaq”,是加拿大原住民的语言,意为“欢迎”。

500

  在温哥华随处可见的石头标志,是此地原住民说“欢迎”的方式。

  在温哥华岛,随处可见的图腾柱,与各种华丽而精美的木雕群,都彰显着此地最早的人类文明,并不是后来的殖民者,而是在这里生活了一万多年的各族原住民

  敬畏自然,相信万物皆有灵的温哥华岛原住民,因为自然资源丰富,相对于加拿大其他地区的原住民族群而言,物质生活更为丰富,艺术的发展也更优于别处。

500

  原住民的图腾与艺术,

  因为温哥华这一带物产丰富,原住民生活并不困苦,

  因此产生了相对较高的艺术水平。

  温哥华岛上的原住民还有一个维持数百年的习俗,就是“炫富”。

  英文有一个词叫做“Potlatch”,发源地就是温哥华岛上的原住民族群,举办的大规模炫富宴会

  炫富宴上不仅要安排豪华的房舍,奢侈的食物,精彩的表演,还有丰富的礼物赠予宾客。更有甚者,还允许宾客在宴席上破坏主人财物,以示不差钱,“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500

  现代人模拟温哥华岛的古老习俗,“炫富宴”。

  这种夸张的炫富行为,一度让造访此地的欧洲殖民者都震惊不已。

  单挑这一个习俗,就足以证明在这个静谧的伊甸园里,山珍海味触手可及,皮毛木材应有尽有,何止是“宜居”,简直是“顶配”

500

500

  海边捡一下就是一桶手掌大的生蚝,

  还有挖不完的青口,带一颗柠檬出门走走就能吃饱,

  这种自然资源简直是“顶配”。

  孤独星球曾经用这么一段话形容:“造物主一定是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设计这里……”。而身处其中,才会体验到极致的遗世独立,竟可以是一种难得的奢侈。

  全球前50名最佳岛屿,全球前十名的绝美沙滩,全球前十的徒步路线,全球16佳海岛度假胜地……,由知名地理和旅行杂志联名推荐的温哥华岛,绝对是一个值得再三探访的目的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