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世界::夺得国际物理奥赛金牌的男生们的现状(物理学界)

中国首次参加国际物理奥赛是1986年,由于是初次参加,未派全员,只有3名队员参加。林晨获银牌保送北大,卫星获铜牌保送复旦,张明未获奖保送北大。

从1987年至2023年,每届5名队员,至少有185位物理高手成为国家队员,由于未参加2003年在台湾举办的比赛,共有180人获得奖牌。去掉6名女选手,还有179位男生。要总结他们获奖以后的学术和人生经历,工作量实在太大了。

我大概整理了一下,发现男生的轨迹无外乎这三种,第一种是不忘初心继续在物理学界奋斗;第二种是抛弃物理转向工程或计算机或医学等应用学科,仍然在学界;第三种是进入业界赚钱。

与获奖女生无一从事物理研究工作不同的是,确实有一些获奖男生最后真的走上了物理科研之路的,有的还成长为物理学家,虽然数量不多。

先摆一个事实:菲尔兹奖和IMO金牌获得者经常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诺贝尔物理学奖跟IPhO金牌关系非常小。有人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请在评论区给出你的答案。

因为男生人数众多,无法一一列举,每种类型我会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近几年的选手就不谈了,尚在大学读书,还谈不上人生发展。选取至少10年前的获奖选手,经过10年的发展,人生也大致有了模样。

今天先给大家汇报继续留在物理学界的各位金牌选手,在中国任职的我只能找到8位,在国外物理学界的也只有5位。

葛宁,1989年银牌,来自陕西电讯工程学院附属中学,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本、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500

罗卫东,1992年金牌,来自湖南省沅江一中,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10年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范德比尔特大学担任博士后和研究助理教授。2011年起在斯坦福大学任研究科学家。2012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现任上交大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教授。

下图右一为罗卫东教授,大神是不是沉迷科研导致只拿到提名奖?500

500

陈宇翱,1998年金牌,来自江苏启东中学,获得金牌之后没有选择清华北大,而是进入中科大少年班,2002年本科毕业;2004年于中科大近代物理系获硕士学位;2008年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天文与物理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在美因茨大学物理所做博士后研究;2011年回到中科大任教,现任中科大教授、物理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部教授。

500

戚扬,2001年金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05年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10年于哈佛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员。

500

吴彬,2001年金牌,来自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学校,2002年进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2009年本硕毕业,2013年获得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机械、航天、核工系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田纳西大学物理和天文系、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中子散射部、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系做博后,2019年回国,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500

高俊,2002年银牌,来自湖北黄岗中学,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11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之后在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以及阿贡国家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5年。2016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现任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教授。

500

胡嘉仲,2007年金牌,来自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曾获清华特奖,2017年在麻省理工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2019年回国,现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原子分子与光物理方向。

下图是32岁的胡嘉仲和95岁的张礼老师一起进行网络授课。

那个黑色的台灯和我家的一样,沃尔玛60块钱买的。清华的老师和我一样朴素。500

500

贺卓然,2008年金牌,来自湖北武汉六中。2012年北大物理系毕业,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博连读,2019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到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做博后,2022年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校聘副教授。

真卷啊,2019年回国就只能回老家就业了,这个简历难道连华中科技大学都留不下么?

500

下面几位是仍然在国外物理学界深耕的。

赖柯吉,1997年金牌,来自广西南宁二中,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0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师从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崔琦教授;2006-2012任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系博士后研究员;现任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物理系教授。

500

蒋良,1999年金牌,来自江苏省苏州中学,在北京大学就读期间转学至加州理工,2009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Sherman Fairchild博士后研究员。2012年进入耶鲁大学,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和应用物理学副教授。2019年转任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是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理论物理学家。

500

简超明,2007金牌,来自深圳中学,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数理基础科学专业,2016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20年起任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

500

廉骉,这个字读biao,一声,2008年金牌,来自山西省实验中学,2012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为清华学堂叶企孙物理班首届毕业生,2017年在斯坦福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理论物理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

山西小伙子,你就说帅不帅吧。 有人知道他的联系方式么?在线求一个。

   500

杨硕龙,2006年金牌,来自江苏省苏州中学,2006年清华电子系学习,一年后转学斯坦福,2010 年斯坦福本科毕业,2016 年在斯坦福获得应用物理博士学位。目前在芝加哥大学分子工程专业任Assistant Professor 。

500

以上信息全部来自网络,仅限国际物理奥赛选手仍然奋斗在物理赛道的,如有遗漏,欢迎评论区指正。

36年,185位选手,多年以后还在为物理奋斗的有没有十分之一?

以上选手中的一位曾说:只有受到强烈的兴趣驱动,我才建议考虑选择以科学为职业。而兴趣,本来就没有胜负。

下一篇给大家盘点那些抛弃物理转入其他学界的选手们。

刘晓宇学了人工智能,本科就业年薪70万美元,马小强学了国际经济,本科毕业年薪30万美元,我学了应用物理,博士毕业年薪10万RMB(非升即走)。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500

下图是群英云集贺兰山下 共襄物理学术盛会----中国物理学会2023年秋季学术会议在宁夏大学隆重开幕。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