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背景下面临倒闭企业的生存之道

1、成本控制与优化

降低生产成本: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梳理,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例如,引入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减少人工成本;与供应商重新谈判,争取更有利的采购价格和付款条件,降低原材料成本。

削减运营成本:审视企业的各项运营费用,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如优化企业组织架构,精简冗余人员,降低管理成本;合理规划物流配送路线,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广告、营销等方面的非必要支出,集中资源于核心业务。

2、市场多元化拓展

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寻找受关税战影响较小的新兴市场。如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其市场潜力大,且与中国有着良好的贸易合作基础。企业可通过参加相关国际展会、利用线上贸易平台等方式,加强对这些市场的推广和营销,降低对受关税影响较大市场的依赖。

深耕国内市场:借助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将部分业务重心转向国内市场。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国内消费者的需求特点,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以适应国内市场的竞争。例如,一些原本专注于出口的高端制造业企业,开始开发适合国内消费者的中高端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3、产品与服务升级

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大研发投入,进行产品创新和升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比如,传统的纺织服装企业可以通过开发具有环保、智能等功能的面料,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在关税增加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

优化服务质量:注重提升服务水平,以优质的服务增强客户粘性和满意度。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建立良好的客户口碑。例如,一些外贸企业通过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包括产品设计、包装定制、物流配送等服务,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4、加强政策研究与利用

关注政策动态:安排专人或团队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包括贸易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及时了解政策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例如,关注国家对特定行业的扶持政策,争取获得政策资金支持或税收优惠。

利用政策红利:积极申请符合企业条件的政策支持和补贴。如政府为鼓励企业转型升级而设立的技术改造补贴、为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而提供的展会补贴等。同时,充分利用税收减免、出口退税等政策,降低企业税负,缓解资金压力。

5、加强供应链管理与合作

优化供应链布局:对供应链进行重新评估和优化,寻找更稳定、更具成本优势的供应商。可以考虑在国内或其他不受关税影响的地区建立多元化的供应渠道,降低因单一供应商受关税冲击而导致的供应中断风险。例如,一些企业将部分原材料采购从受关税影响的国家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确保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加强企业间合作:与上下游企业、同行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企业之间可以联合采购原材料,提高议价能力;共同开展技术研发,降低研发成本;还可以通过共享销售渠道、物流设施等,提高运营效率,共同应对关税战带来的挑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