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商家需要一场账期革命
“国内大循环”时代,中小商家需要更快拿到钱。
作者|古廿
编辑|杨舟
最近,国内各大平台都在卷一件事——出口转内销。美国关税大棒挥舞,中小外贸企业只能“转头向内”,寻找“国内大循环”机会。大平台们纷纷配合国家动作,拿出各种支持中小企业举措。
跟随而来的,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问题,也就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两天,工信部主管网站、市监总局下属媒体,纷纷发文呼吁电商平台重视中小企业面临的长账期问题,两家官方背景媒体都说,自营模式下的电商平台,账期较行业平均水平更长,已成为影响商家经营和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要重视解决。
账期,对中小商家为什么那么重要?
01 账期是竞争向善的试金石
账期长短,即支付货款的速度。天数越长,意味着企业占款时间越长(无息债务),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更强。因此,从投资角度而言,账期的长短往往代表着一家企业在行业中的话语权地位。
企业话语权越高,可以向供应商拿到的账期越长,造成的局面就是,长账期的受害者主要是中小企业,施害者主要是大公司,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
以汽车行业为例,2024年《财经》杂志统计的一组数据显示,16家上市中国车企当前的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平均是182天,而14家国际车企基本控制在60天以内。
122天的账期差,相当于无息占用供应商资金四个月。以100亿的交易额计算,按照3%的贷款利率,意味着车企可以省出约1个亿的利息。
同样拿着产业链话语权,向供应商要更长账期的还有电商行业。
据央视网报道,账期问题是电商行业内商家普遍关注的焦点。公开信息显示,目前电商平台对商家的账期(应付款周转天数)最长可达60天左右,比15-30天的行业主流付款周期,增加一倍。
以行业话语权拿到更长的账期,本属于商业谈判的正常范畴。但是当拿捏中小商家的账期,成为电商平台参与行业竞争的一种常态,账期问题就会愈演愈烈,导致中小商家经营现金流紧绷,破坏供给侧升级的创新土壤。
弱肉强食的优胜劣汰,是原始的商业自然法则,但远不是商业文明的产物。卷固然是一种市场竞争机制,但绝不是平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更现实地看,如果公平竞争有缺陷,中小商家就需要付出高昂的中间费用,才能在平台拿到少许“账期质量”天然不足的订单,担心丢单的中小商家也只能忍受平台型企业的长账期规则。
从这个角度看,中小商家的账期问题也是平台生态的试金石。如果在一个生态中,中小商家都可以拿到更短的账期,那代表着平台最底层的经营者都保有竞争公平性;当账期不再是平台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那么这个平台的竞争制度将是更加完善的。
02 账期问题有哪些套路
为什么一些平台对中小商家的账期充满了套路?
除了账期的长短是话语权博弈结果,还有一种常见现象,用账期玩供应链金融。
作为一种融资手段,供应链金融本身并不是坏事,引入它的本意是要用金融手段来支持产业链发展,让强者更强,弱者不弱。但是当供应链金融和账期绑定在一起,一种非良性博弈就会滋生。
21世纪经济报道曾在《供应链金融AB面》一文中指出,目前中小企业对供应链金融最大的质疑在于,既然位于中下游的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来自账期,而供应链金融是为解决供应商因资金链紧缺的借贷需求,那么核心企业为何不直接缩短对供应商的应付账期呢?
有供应商认为“核心企业一方面拉长账期,造成供应商因资金紧张的借贷需求,一方面又通过供应链金融在其中获利,参与供应链金融本来就令人质疑是否存在左手倒右手,扩大自身的收益。此外,在供应链金融普及之后,核心企业因为自身信用而越发有拉长账期的趋势,很难说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某品牌电商运营负责人称,希望新一年,平台可以减少些运营侧的成本。“第一个是平台的毛保(毛利保护)费用。我们2023年的毛保比例提高过一次,今年继续提高的话,我们就很难承受这项成本了。”
虽然对电商经营而言,无论平台还是商家都是利益共同体,竞争压力需要一起面对。但是当位于最末端的中小商家承受最大的压力,这种账期+供应链金融的玩法就可能会沦为一场击鼓传花的退场游戏。
03 出口转内销下的大厂担当
账期+供应链金融,说到底是电商平台面对竞争,进行风险转嫁的工具,属于恶性内卷的结果。
在平时,市场和官方可能会对这些套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今,帮助中小企业“出口转内销“这个更宏大重要的命题出现了,正是需要多数大平台行动一致,从各种角度支持中小企业,协力优化营商环境。
这或许也是工信部、市监总局官方媒体近期频频发声,要求电商平台重视中小企业营商环境问题的原因。
在官方呼吁下,有的企业拿出真金白银补贴消费券,拉动内需;有的企业则是开通绿色通道,帮助外贸商家快速打开国内市场,助推出口转内销的市场大计。
据不完全统计,华润万家、天虹数科、京东五星、百佳永辉、苏宁易购、盒马网络、顺电、星盛商业、华强商业、金光华商业等商超及零售龙头企业,微信小店、京东、拼多多、淘宝天猫、美团等电商平台,以“绿色通道+流量扶持+品牌共创+生态赋能+资金扶持”组合拳,助力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加速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为了帮助外贸商家更好地转内销,美团闪购为外贸企业设立采销交易专区,拓展即时零售销售渠道,美团优先调配优质外贸商品为全国3万家闪电仓供货,为外贸企业免除交易佣金等。
据了解,美团闪购目前自营和第三方均执行T+3的账期,叠加为外贸企业免除的交易佣金,也就是说商品售出后,最快3天就可以完成一轮货到现金的完整零售周转。快速补充当下中小外贸商家的现金流,对于刚经历贸易战的中小商家而言,或许可解燃眉之急。
现金流的优势之外,对于中小跨境卖家而言,更短的账期也意味着不用再重新适应国内电商平台的经营环境。
这些大平台和企业的出手,也正应和了官方对缩短中小企业账期、优化营商环境的呼吁。在贸易战余波未平的当下,与传统贸易战中企业被动承受关税压力不同,中国科技企业正在创新商业模式,通过市场机制形成自愈能力,和政策补贴一起,重构中小供应商的可持续性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