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挨两闷棍,特朗普的政治生命就被葬送了
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全球征收基础关税10%,又对部分国家加征更高关税。其中,中国的税率最高。特朗普此举意在通过关税战,迫使全世界向美国输送利益,以达到让各国臣服的目的。若他能成功,不仅能提升其在美国国内的地位,还能改善美国的财政状况。
特朗普将此视为打破美国国内外僵局的关键举措,但这无疑是一场豪赌。如果他赌赢了,确实能够获得足够资金弥补一部分财政亏空,并且让外部世界更加顺从听话,他在美国国内的政治地位也将得到巩固,后续一系列改革举措也将得以顺利推行。一旦关税战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引发美国国内经济衰退,如国债崩盘、通货膨胀失控等问题,他将不得不付出沉重的政治代价。
美国总统特朗普(图源:路透)
特朗普此次加征关税税率有两个直接目的:一是将其作为谈判筹码,迫使其他国家向美国让渡利益;二是将10%的基础关税作为美国的长期政策。
从美国历史来看,关税政策相较于其他政策更为稳定。美国1789年建立联邦政府,当年便通过了关税法令。从那时起,一直到1913年,关税始终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到1913年时,仍占据联邦政府将近一半的财政收入。1913年美联储成立,并开始推行个人所得税,此后,关税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在1789年至1913年这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一直实行高关税政策。应该说,高关税在美国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随着新税种的不断涌现,美国对关税的依赖程度才逐渐降低。
1930年,美国出台了《斯穆特-霍利法案》,该法案将20000多种进口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进一步加剧了当时已处于危机之中的世界经济的下滑态势。这次经济危机引发了美国国内关于美国经济自给自足还是经济开放的大辩论,这场辩论推动了美国贸易决策机制的转变,其标志就是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互惠贸易协定法》。从1934年至1974年,美国基本坚持自由贸易政策。然而,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受到西欧和日本的挑战,又从自由贸易政策转向“公平贸易”,各种非关税壁垒被大量应用。直至今年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美国再次回归传统的保护主义。
美国进口税率变化。(图源:互联网)
笔者推断,无论特朗普后续如何妥协,10%的基础关税大概率不会改变。这意味着美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已然终结,进入了保护主义时代,且这一状态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不过,美国此次的保护主义浪潮,是否会像1789年至1913年那样持续百余年呢?恐怕不太可能。
当前,美国面临着一个以往未曾出现的新情况:美国整个国家对美元霸权和金融体系存在高度依赖。近期,人们频繁提及“特里芬悖论”:美国若想让美元维持世界货币的地位,就必须保证美元的流通性,使各国能够较为便捷地获取美元,这就要求美国在贸易上保持逆差,否则将出现美元短缺的情况。一旦美元短缺,美元就可能丧失基础货币的地位。因此,特朗普现在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面临着一个新难题:如何在保护美国产业的同时,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矛盾。目前,从特朗普的言论中,我们尚未看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案,所以,这一轮保护主义究竟能持续多久,仍充满不确定性。
(图源:互联网)
回到此次关税战。倘若美国的债务问题和通胀问题进一步恶化,引发民众不满情绪,同时遭到华尔街势力的反击,导致中期选举失败,那么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很可能难以为继。若特朗普在中期选举前就输掉关税战,共和党则可能在中期选举中失利,民主党有望重振旗鼓。如此一来,特朗普在剩余两年的执政期内将陷入“跛鸭执政”的困境,难以有所作为。若无法在任期内取得实质性成果,他的四年总统任期将平淡收场。尽管我们都知道他渴望连任,但如果关税战失败且中期选举失利,他连任的希望将彻底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