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将陷“袜子危机”?

纽约华人资讯

2025年04月16日 03:37:45 来自天津市

据华尔街日报4月14日报道 在中国东部出口重镇义乌的全球最大批发市场里,美国客户已经消失不见。

500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美国人或他们的代表过去常常来这里购买各种商品,从汪汪队的毛绒玩具到巴拿马草帽,再到玩具狙击步枪,应有尽有。这里著名的义乌市场拥有7.5万个商户,面积超过1,000个美式橄榄球场,没有哪个地方能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售卖如此多样的商品。几十年来,这些商品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流向了消费力惊人的美国市场。

但随着总统川普最新一轮对华关税的实施,现在这些商品对于美国买家来说已经没有经济意义了。

然而,《华尔街日报》记者近日走访时,不少商户表示他们对生意前景仍有信心,因为有其他市场买家的支撑。但他们也略感困惑:美国人以后要去哪里买那些闪亮的钥匙扣、棒球帽和咖啡保温杯呢?

对于某些日常用品,比如袜子,他们认为美方恐怕不容易找到替代来源。

“他们(美国人)也许可以从其他国家进货,但我不知道其他国家有没有中国这样的生产能力。”袜子制造商“申利”公司的周丽(Zhou Li,音译)说,“中国的制造能力真的非常惊人。”

在义乌,这个市场共有5个巨大的分区,每个都由多层建筑构成,其中第四区一层的部分区域专门售卖袜子。这些袜子大多产自附近的诸暨市——这个地方被中国官方媒体称为“世界袜都”。据新华社报道,诸暨的一个下辖地区每年生产约250亿双袜子,占全球袜子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根据国际贸易中心(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旗下贸易地图(Trade Map)的数据,2023年,中国占美国袜子和长袜进口总量的56%。

不过,袜子是一种利润极低的商品。中国制造商表示,要通过降价来抵消145%的美国关税几乎不可能(关税由进口商支付)。这意味着美国进口商要么压缩自身利润、要么提高美国零售价、要么设法改从其他国家采购廉价袜子来保障美国人的双脚依然温暖舒适。

在义乌市场的一家袜子商户——位于诸暨的“今日愿景”(Today Vision)公司,每年大约向美国出口50万双袜子。然而,该公司的杨爱华(Yang Aihua,音译)表示,自从今年关税开始不断上调后,美国市场的订单就停了。上周五,当川普加征关税的新闻不断传出时,她正等着一位海外客户的回复。

她身后是一块英文广告牌,上面写着一段关于袜子的“诗”:“一双袜子,温暖如春日阳光,柔软如绵羊。脚趾的舒适感就像轻柔的拥抱……每天陪伴你,温暖如家。”

杨爱华说,“今日愿景”的袜子由位于诸暨的一家工厂生产,有几百名工人,单价大约为每双25美分或略高一些。该公司约30%的产量销往美国,其余销往中国国内及其他海外市场。美国消费者偏爱颜色简单、100%纯棉材质的款式。

为了送达美国人的脚上,这些袜子需要经过一系列流程。“今日愿景”通常接收来自贸易商的订单,然后花费约7至10天完成生产。接着,产品通过海运发出,运送时间约为一个月,最终在美国主要零售商或电商平台上销售。

当然,也有其他国家生产大量袜子,特别是巴基斯坦、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如果中国订单锐减,它们可能会填补部分空缺。

但中国在价格、速度以及熟练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几乎无可匹敌。美国消费者若转向其他国家采购袜子,不仅可能面临更高的价格,还可能因产能限制而遭遇供货瓶颈,尤其在短时间内突然将数百万双袜子的订单转向其他国家时。

目前,也不排除美国会退让或降低部分关税。上周五晚间发布的新指引显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内存芯片及其他电子产品将不受川普所谓“对等关税”的限制。

同时,中国卖家也有可能为了维持对美出口主动给予一定的折扣。但至少就目前而言,袜子供应商普遍表示,他们已几乎没有进一步降价的空间来维持对美销售。

义乌市场的另一家袜子供应商“大脚张”(Dajiaozhang)员工王春燕(Wang Chunyan,音译)表示,她所在的工厂约有三分之一的营收依赖美国市场。她说,如果关税是20%,或许还可以想办法消化,但如今超过100%的关税“根本不可能”。

“这水平的关税下,我们不可能接美国的订单了,”她说道。

在位于诸暨的申利袜厂摊位上,周丽介绍说,她的工厂每月生产约120万双袜子。申利是一家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在中国标准下算不上大厂,员工大约只有20人。

在最近美国订单骤减之前,申利每3到4个月就会向美国出口大约20万双袜子。“除了纯棉袜,美国客户还偏爱印花袜。”她指着摊位边上挂满样品的那面墙说,上面展示了各种设计,包括啤酒杯、奇异果、有胡子的圣诞老人和TikTok标志等图案。

“我们只是一个小工厂,不是那种大企业。所以你可以想象整个义乌的产量有多大——那里的生产能力和经济能量真的非常惊人,”她说。

不过,她也表示,由于美国市场仅占申利营收的10%左右,因此订单减少对工厂的整体影响相对可控。“我们虽然小,但抗压能力很强,”她说,“哪怕川普加了关税,很多像我们这样的中国公司都会挺过去的。”

“全国层面当然不可能没有影响。”她坦言。

但她也强调了中国制造商的韧性和自给能力。“我们不依赖他们(美国人),我们依赖我们自己。”她坚定地说。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