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抛售潮背后,是特朗普早早就预言过的诅咒
近期的美债并不太平,遭遇到了持续抛售,收益率一路上涨,罕见的暴涨显示出美债抛售潮愈演愈烈。尤其是在美股下跌的情况下,被视为“避风港”的美债此番却是同样狂风大作,连同美元一起上演了股债汇三杀。
也就难怪网上会流传出这样的段子了:
美债怎么会一步步走到了这样的地步?
暂时先抽干所有的政治攻防,单纯从经济逻辑来说,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已经让一些分析师相当看空。
美国相当一批投资经理都认为,伴随着关税、打击移民和大规模联邦政府裁员“三件套”,前景将指向经济收缩,美国整体的增长将会放缓。这些问题,根本不是所谓的“关税暂缓90天”所能化解的。
于是乎他们要去投资“一直在经历财政扩张的国家”了 。
最扎心的就是报道里这一句“其他国家的资产负债表要好得多”,让那些一直鼓吹美国复苏好、大好、大大滴好的吹鼓手们,情何以堪?
其实美国人自己的报道还说一半藏一半,紧缩只是表面的,深层的则将是扩张与紧缩拧成一坨麻花,酝酿更大的危机。
我从去年8月整理出《美国两党药方:如何背离了经济基本面和民众关切?》,一直在追踪特朗普团队的政策导向。执政以后,他们的减税是不得不干的,这是参选时期经济议题里最核心、最量化的承诺,特朗普信誓旦旦将“因此释放出经济的活力”,也是同时争取富豪与基层选民的“画大饼”。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还围绕制造业回流、住宅、航天、基建等领域策划实施着一大批财政投入,前两天还说要把军费直接干到1万亿。这些事情将面临一个老问题:“钱从哪里来”。
特朗普当时说得很轻松:“关税足以覆盖”。结果现在收点关税,动不动就暂缓、暂缓、再暂缓,如同“寡人有疾”的大爷,一到秋天就得面对一次次出现在眼前的便池,那无声的叹息……
这种体验我相信同为大爷的川宝很熟悉
减税搞不动,自己的基本盘将分分钟造反。
关税能否搞,如今已经被现实证明根本由不得自己。
那么除了发债,还能上哪搞钱?
我看最近有朋友提了,不是还有炒股么?
问题是人家主打一个“公私分明”,联邦资产投资股市有一套复杂的流程,电光火石之间就能响应总统号召砸钱入市的肯定大部分还是私产,包括特朗普自己家的私产。
那么问题来了:自己凭本事赚的钱,凭什么上缴国家?
李鸿章的家产能买个三五支北洋舰队了,可曾见他自掏腰包给海军买过一枪一炮?
在这种情况下,美债规模只能继续扩张,可下一个问题来了:如今美国财政的压力已经非常大了,自我维持都相当不易。去年拜登还是总统时,耶伦已经警告过,再不采取一些“非常措施”,债务即将违约 。当时的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超过36万亿美元,而联邦债务上限还是2021年12月通过的31.4万亿美元。
当时还围绕该不该提高债务上限,甚至要不要索性取消债务上限闹了一通,当然华盛顿的天才们向来都是“依法办事”,按着英美法系强调的以往惯例,又一次搞了“上限暂停”,等到2025年1月2日宣布“上限恢复”,债务上限没有提高,只是恢复,只不过恢复的上限是2025年1月1日时未偿债务金额 。
耶伦当时还体贴地说又还了几百亿的债,如今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已经低于“恢复”后的上限金额了,然后那十几天债务又新增了,最终在特朗普就任总统时又一次突破上限……
特朗普上台以后,围绕包括债务上限在内的财政博弈一直在斗争之中,就在4月10日,众议院刚刚通过预算计划,未来十年内一边减税 5 万亿,一边联邦债务扩表 5.7 万亿。
只不过按着美国人这债务扩张规模,十年上限只增5.7万亿,也不晓得够不够用。
比这更夸张的还有财政削减计划,之前咋咋呼呼说要用削减1.5万亿开支来换债务扩表,结果通过的预算计划版本是削减40亿。
我在看新闻时仔细看了好几遍,确定没看错。
共和党已经说了,40 亿美元的数字只是一个最低限度,并不能阻止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通过更大规模的支出削减 。
反正怎么说都行,马斯克干得怎么样前面咱都统计了好几篇了。当然,拜“快乐教育”所赐,美国人算术不大好,1亿÷1千是否等于1亿+1千,搞不清的也大有人在,尤其是在特朗普的铁票仓里面,这也给了政客们从容腾挪的空间。
但作为一个算术还能达标的投资经理,看到这么一个局面,算算一个国家用来还利息的支出已经大于医保和军费了 ,还在继续高速扩张 ,是你怕不怕?
美国各项开支走势及预测,红线为利息支出
美国利息支出的扩张走势
但是这里也有个问题,美债一直在大规模扩张中,与财政的背离也不是今天才开始的,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罕见抛售呢?
这其实透露了金融的一个特点,这是一种行为经济学,看的不只是基本面,还有受众的价值判断与情感皈依,说得通俗点:投资也是一种信仰。
信仰恰恰是靠宏大叙事来支撑的。
所以别听某些人PUA什么不要宏大叙事,你没看见他们转过屁股就开始讲普照几十亿还能千秋万岁的“灯塔”了么?
投资也是如此。
在以往的叙事中,美债作为投资品,尤其是有避险属性的投资品,它是建立在美国超然的地位之上的,作为自称美国最亲密的朋友,欧洲人认为这种超然地位建立在贸易自由化、军事实力和技术创新的领导力上面。
但是这些年,事情正在起变化,军事和技术都在渐渐出现一些问题,前面已经写过一系列了,包括但不限于海空军规模的急剧萎缩、军费几十万亿糊涂账的查不清、科创中心正在逐渐东移、成果转化正在持续走低……
就说最近的新鲜事,开在熊猫故里的飞机场,新一代飞机已经一次次飞过头顶时,华盛顿居然只能让PPT飞过头顶。不只一个号称能灭国的航母编队,在红海附近居然能和胡塞拖鞋军打成了回合制。
黑头发黄皮肤的操盘手可能只会觉得是技术性调整,他们黄头发白皮肤的导师们,想得可就多咯~
特朗普打贸易战的背景恰恰发生在此时,动摇的恰恰是贸易自由化。
当美国又要绿纸的输出,又想消灭贸易的逆差时,这已经不是交易,而是抢劫。
四十大盗要是找人借钱,谁敢指望他们还钱?
自打有了“海湖庄园协议”的传说,配合贸易战就出现了这样的小道消息。这样的债券,如果在交易市场还能有生命力,只能说明这个交易市场该改名叫交易计划了。这时候某些人的沉默真的震耳欲聋……
当此之时,不管是要护盘本国的基本面运行,还是维护自身金融投资的安全,或者是作为一种反制的手段,乃至美国国内党争的工具,自然会有不同力量出手,狠狠地刷一波美债。
鬼子这个解释让我拍断大腿,就好比之前石破茂说“万亿投资美国计划”是包含原有供应链采购一样。所以前阵子给二极管做宣导时候就讲了,难道只有“硬刚”和“滑跪”两种选择?日本,包括没提到的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南非都有一番自己的套路。给无技巧迁就美国的行为开脱才是在纵容黑手。
而从政治意义上讲,打击美债对于特朗普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折磨,这就是攻敌所必救。
原因是:特朗普非常清楚美债马上会面临什么。
早在2017年,曾有官员向特朗普提供了详细的图表数据,论证飙升的美债将对未来的国家意味着什么时,尤其是10年以后将到达临界点。特朗普对此表示了认同。
可那又怎么样?是我要操心的吗?
他的原话是:“反正那时候,我已经不是美国总统了。”
万万没想到,10年后的2027年,理论上说,特朗普还应该是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