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代机标准来看成飞沈飞战机比较及美国失败的原因
战斗机的划代标准一直都是由发动机和气动外形决定的。
二代机用涡喷,气动外形是机体长直,大后掠翼。
三代机用涡扇,气动外形比较多样,有常规、有鸭翼,甚至试验过前掠翼的。
四代机虽然还是涡扇,但是气动外形有决定性的变化,那就是隐身设计。
由于俄罗斯混乱的划代,导致美国和中国的四代机都改口成五代机,就是不想让人以为落后俄罗斯一代。
所以现在所谓的六代机,其实对中美来说是五代机,但既然大家统一口径是六代机,那叫六代机也无所谓。
六代机除了气动外形取消了尾翼,还增加了有人无人驾驶,人工智能辅助或主导,格斗、电子战、轰炸、指挥忠诚僚机等多任务功能,毫无疑问,六代机的体型会显著增大。
对比成飞和沈飞的战机外形。我们会发现它们差异巨大,这反映了成飞和沈飞对六代机的战术展望有巨大差异。
沈飞的比较简单,先说一下,沈飞的机型,能够实现上面提到的所有六代机标准。
但是回过头我们认真想一想,这样的六代机对比五代机有多大的优势?更隐身的机体,但是弱的多的机动性,和更慢的速度,虽然增大了航程,增加了轰炸能力和集成了多任务功能,能够干更多无人机的牛马活,但是贵的多,重得多。
这看上去,就像是把五代机增大增强增贵了而已,这就是所谓的六代机?它真的能对当前的五代机和作战体系形成碾压性的代差优势吗?
六代机都取消了尾翼,但是除了气动外形之外,发动机其实是更重要的决定战机代差的核心要素。
沈飞的战机无法在更换更好的发动机之后,达到高超音速飞行的能力。
反观成飞的战机外形,三发并联的动力,是考虑了高超音速飞行能力的,是对战机的宽空域、宽速域飞行能力有想法的,是在换装下一代发动机之后,可以飞到临近空间的,是可以实现高超音速飞行的。虽然现在发动机技术还不够成熟,可能暂时还无法实现。
但是鸣镝系列的成功说明,中国的下一代发动机不会是变循环这种改良的四代涡扇发动机,而是爆震脉冲发动机。所以成飞在可以保证达成目前的低级六代标准的情况下,有更高六代标准的想法是合理的。
那么如果成飞六代机换装了一部爆震脉冲发动机的情况下,战机性能会有什么变化?
我们知道,同样重量的飞机,一台发动机和两台发动机,除了加速度会是两倍差距之外,最终速度其实相差没那么大。
所以只要有一部爆震脉冲发动机,就足以让六代机慢慢从超音速加速到高超音速,从而在临近空间里飞行。
这样就会导致一种空前的战术优势,由于更高标准的六代机具有宽速域和宽空域的特性,它可以比五代机更隐秘的接近敌人,哪怕发射导弹后,五代机作出反击,导弹可能也很难在50公里的发射距离,追上六代机,从而几乎不存在不可逃逸区间。
反过来,一旦五代机被六代机发现,则它连逃跑的机会都不会有。
这样就会出现你打不到我,我打你你还逃不掉的恐怖局面。这像不像蒙古轻骑兵横扫亚欧大陆的恐怖战术重现。
其次,一旦成飞六代机具有宽速域宽空域的飞行能力,它可以直接横贯空战战场,攻击后发远处的指挥预警电子战飞机,这样就具有了拆解对方战术体系的强力工具。
第三,星链卫星的平均高度在550公里,成飞的六代机似乎无法对星链卫星构成威胁,但是,一旦爆发高烈度局部战争,100公里左右的低轨战术侦查卫星,会不断向太空补充发射,比如我国的快舟火箭,就是承担这种任务的,这种低轨战术侦查卫星,使用寿命不长,技术更注重性价比,这就要求这种卫星轨道尽可能低。
到时候如果用反导导弹打这种卫星,成本巨大。而成飞这种大型六代机,就能够飞到临近空间,承担拦截敌方低轨道侦查卫星的任务了。这种卫星平时是不发射的,只有战时才会不计代价的大量发射,所以很多人眼睛只盯着星链,根本没有想到这种卫星的威胁。
这样,成飞的六代机,一旦换装先进的爆震脉冲发动机,就会瞬间具备追杀五代机,拆解敌人战术体系,反低轨侦查卫星的能力。
可以看出,只有以宽速域宽空域为核心的划代标准,才具有碾压五代机和当前作战体系的代差优势,才能真正被称为六代机。
美国由于没有尖端的高超音速风洞,划代性的爆震发动机根本无法实现,只能用改进性的变循环发动机,这就导致六代机的性能和五代机相差不大,性价比不高,这就是美国放弃六代机的原因,转而去修修补补已经足够隐身,兼顾机动的F22。
现在明白了吗,真正让美国震撼的不是沈飞的六代机,而是成飞的六代机。
所以低级六代机的标准,用气动外形来划分,高级六代机标准,是用发动机来划分,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