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足球的人不懂企业运营,不懂投资逻辑,所以骂了几十年也找不到根本原因
【本文来自《中国男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搞得最差的一个领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关注足球的人不动企业运营,不懂投资逻辑,所以骂了几十年也找不到根本原因,反而不断沦为韭菜被一轮轮的割。
足球是全球第一大运动,14亿人的足球市场蛋糕有多大是毋庸置疑的。
各路资本在里面搏杀了几十年,目前端给大众的一碗馊饭,但是符合投资方利益的。
我们以为的足球市场,要的是欧洲模式。
球探,青训,各级联赛,欧洲杯,世界杯。
但这种模式需要的投入和周期太长了,基地谁来建设运营,每年青训几十万人的投入可不见得能回本,球场建设和维护需要多少钱?
资本才不会这么考虑问题,他们考虑的是球迷的钱该咋赚,赞助的钱该怎么达成考核指标,怎么才能投入最少。
最后发现,中国市场根本不需要足球运动员,教练员。
需要的是扮演各个角色的足球演员。
所以,现在参与足球市场运作的就那几千个演员,演给政府,赞助商,球迷看。
演好了,比如米卢那一次,皆大欢喜,即使真球迷觉得还是馊,也得吃。
毕竟回头看,那一届演员已经是最有素养的了。
现在的情况,这几千个人垄断中国足球行业模式已经成熟,人人都是利益共同体,球迷关心的什么腐败,核心问题根本没发现吧!
为啥好球员,好教练出不了彩,人家要的是演员,不是球星。
不解决这个问题,再花100倍的钱,也是养活了一批劣币,恶心自己。
那应该咋办,推倒重来啊。
什么世界杯,奥运会,在足球领域不要设指标,有指标只会让人绑架。
选几个城市,足球基础好一点的,恢复体校,搭建青训体系,不用多,有五个城市参与,每年青训10万人。
把激励机制建好,30岁退役的足球运动员能有一份额外养老补助的。
这些钱,让球迷捐个资本金,委托投资一下就够了。
其他的足球利益,先控制着,不要放出来给资本机会,就用来补贴青训和教练生活。
参加洲际以上比赛,国家出面组织球队,搞个四支候选组,出去打打友谊赛,交流赛增加经验就行了。
熬个10年,估计人才,机制就成熟了。
这几个城市再把足球投入包装成优质资产,溢价个20倍引进资本方。
这时候,回报率也满足,话语权也能控制住。人微言轻,大家一笑。